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3-03-02 03:19张汉接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消旋轮状病毒肠炎

张汉接苏 春

1.广东省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汕尾 516532;2.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汕尾 516600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张汉接1苏 春2

1.广东省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汕尾 516532;2.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汕尾 516600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好、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居小儿常见病第二位[1]。我科近年来采用了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8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经病毒检测检出轮状病毒,入院时均伴有典型腹泻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次数均在3次/d以上,均符合《儿科学》[2]关于小儿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47±0.42)岁。对照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1±0.46)岁。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剂量:年龄<9个月患儿给予10mg/次;年龄在9个月~12个月患儿给予20mg/次;年龄>12个月患儿给予30mg/次,均为3次/d。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剂量:<1岁患儿1袋/d;1~2岁患儿2袋/d;>2岁患儿3袋/d,均分3次服用,每次用30~50ml温开水调匀后空腹服用。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不再服用其他止泻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时间,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参照王娴等[3]研究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及性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d)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d)观察组 41 2.69±0.15* 2.85±0.21*对照组41 3.25±0.31 3.46±0.41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见表2,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由轮状病毒引起,多发于6个月~2岁儿童,发病季节以秋冬季节为主,发病机制是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皮细胞上进行复制,导致细胞发生变性或死亡,受累的粘膜细胞开始脱落,出现不规则的裸露病变,导致小肠黏膜回吸水分及电解质的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逐渐、大量聚集,最终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临床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其基础治疗主要为抗病毒、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蒙脱石散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止泻类药物,它具有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及层纹状结构,对消化道内的致病菌、病毒均有较好固定和吸收作用,且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好的覆盖能力,用药后通过与黏膜糖蛋白的结合,可在提高黏膜屏障防御能力的同时平衡正常菌群[4]。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脑啡肽抑制剂,它可有选择性的起到抑制脑啡肽酶的作用,对保护内源性脑啡肽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有重要作用。由于消旋卡多曲颗粒只作用于外周脑啡肽,用药后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造成影响,故在应用时不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总体治疗疗效,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何荣香.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5):813-815.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296.[3]王娴,罗红芳,罗艳.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0(1):105.

[4]刘治学,徐朝辉,江忠,等.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3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97.

725.7

A

1007-8517(2013)03-0078-01

2013.01.05)

猜你喜欢
消旋轮状病毒肠炎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青少年探究运载火箭子级可控回收方案
空间旋转目标涡流消旋概念与仿真分析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基于刚体自由转动的连续推力消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