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肿瘤介入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2013-03-02 03:19王跃华孔丽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血肿局部动脉

王跃华 孔丽珍

山西省汾阳医院介入科,山西 汾阳 032200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肿瘤介入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王跃华 孔丽珍

山西省汾阳医院介入科,山西 汾阳 032200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器在肿瘤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将经股动脉介入的肿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手法压迫组和压迫器组,手法压迫组采用人工压迫;压迫器组采用动脉止血器,比较两组使用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并发症例数、并发症发生率百分比。结果:压迫器组优于手法压迫组,一次性动脉止血器经济安全、方便、实用、有效。

动脉压迫止血器;肿瘤;介入

随着微创医学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福音。在医学影像技术的指导下,经股动脉穿刺,为肿瘤患者进行局部药物灌注及栓塞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无创、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然而术后如何避免股动脉穿刺点出血,一直以来是医护工作的一大难点。我科自2011年6月应用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动脉压迫止血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住的肿瘤患者共140例,其中,男10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8± 15.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手工压迫,观察组则采用动脉止血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鞘的大小等相关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手法压迫组双手戴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指腹压在股动脉穿刺点近心端动脉上,清楚扪及动脉搏动,由右手拔出鞘管,左手单指或双指压住穿刺点上1cm位置,右手叠于左手之上给予助力,一般压迫20~30min,确认不出血后弹力绷带“8”字包扎,穿刺侧肢体制动24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伤口有无渗血[1]。压迫器组打开动脉止血器,将压迫垫及压迫垫软胶的中心点对准股动脉穿刺点上的纱布块上,并将固定带活动端绕过肢体后,穿过固定板固定端侧孔拉紧扣住。旋转压迫垫螺母,使压迫垫软胶压紧股动脉穿刺点,并调节压迫垫深度,一般以摸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为宜。观察穿刺点是否渗血,以便及时调整压迫垫深度。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A血管闭塞;B皮下血肿;C假性动脉瘤形成:穿刺部位有肿块,并经血管彩超证实;D动静脉瘘: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并经血管彩超证实;E末端血运障碍:下肢出现肿胀、颜色青紫现象;F压疮:局部皮肤出现瘀斑及水泡;G患者明显主观不适。

2 结果

两组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结果比较

手法压迫组有4例发生皮下血肿,1例发生严重的小血管破裂,经手术探查,病人转危为安。压迫器组1例发生皮下血肿,两组均未发生穿刺处感染,渗血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和必要性,手术操作的大致过程,患者在接受检查及治疗过程中配合操作的方法,术后使用止血器压迫止血的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可向患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2 术后护理

3.2.1 穿刺点的观察 术后护士每30min观察一次穿刺侧肢体有无青紫、疼痛、麻木及异样感觉,触摸足趾温度。若患者诉下肢发麻,皮肤颜色青紫,提示压迫过紧,可适当减压,以既不出现穿刺点渗血又不引起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为宜。

3.2.2 止血器加压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术后2小时若无穿刺点渗血,可进行第1次减压1~2mm,以后每隔0.5~1h根据股动脉搏动、末梢循环情况进行适当减压1~2mm,如未出现穿刺点的出血或渗血,4~6h后松开止血器,穿刺点敷创可贴。根据每位患者情况可适当延长加压时间。

3.2.3 介入术后常规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还可加速造影剂从肾脏排除,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局部感染,防止血肿。

4 讨论

随着介入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接受该项技术。介入肿瘤技术的开展,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程度,很好地保护患者,使他们能够安心接受治疗。然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渗血,血肿,高迷走神经反射,腹膜后血肿,股动静脉瘘,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其中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人工压迫是将股动脉压迫(30±5)min,使股动脉壁的肌肉组织收缩,同时血小板凝血,形成血栓而造成短暂的止血目的,然后使用局部外压(20±4)h而达到永久性止血。这种止血方式,其一、可造成许多严重的病发症,危及病人的生命,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局部血肿,腹膜后出血,股动脉局部的挤压中假性动脉瘤形成,甚至有截肢的危险。其二、病人遭受巨大的痛苦,病人要仰卧12~24h,禁止腹部和下肢的活动,同时承受绷带外压的痛苦。其三、医护人员要付出强劳动力,站立双手加压病人的股动脉穿刺处(30±5)min。人工压迫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压迫点,压迫力量,压迫者经验等,观察时间长,卧床时间长,而且用力不均,导致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操作者及患者易疲劳,特别是一些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容易出现压迫点不准确,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或皮下血肿形成。操作者按压过程或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血栓形成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在此期间患者通常会出现腰酸、腰痛、腹胀及尿潴留现象。有报道指出:人工压迫止血法的腰酸发生率在90%以上,这些负性效应都与卧床时间过长有关,易引起患者不适与烦燥。

理想的止血方法应该具备如下特点:止血迅速可靠,对穿刺血管无损伤,不发生局部血管并发症,损伤小,修复快,能迅速恢复活动,不需长时间卧床,不需附带加压装置,不造成全身血管反射且能反复使用,无痛苦,费用低[3]。因此,一次性动脉止血器较为理想。

新型一次性动脉止血器采用压力递减的方式进行压迫止血,既达到有效压迫止血的目的,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避免了传统压迫止血法存在的一些缺陷。压迫器效果优于人工压迫。它用力均匀,观察时间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患者能较早活动,避免了尿潴留,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它是一次性无菌器,避免穿刺点感染的发生。而且使用方便,费用也低,经济,安全,实用,有效。它能够准确施加所需压力,避免压力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并发症。动脉穿刺点愈合保留了最适宜的穿刺通道,保障患者的利益。新型的固定带采用低致敏胶带,既可保证压迫点的固定,又可以使患者舒适。压迫二十分钟后病人可根据医嘱进行床上活动,变换体位来消除痛感,解决了患者24 h制动的问题,避免了严重并发症,完美的解决了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止血课题。

5 体会

股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效果与手工压迫止血一样好,止血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明显比手工止血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工组。说明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在减少止血时间方面优于手工压迫止血,减少了手工压迫止血繁琐的包扎方法,既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作为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敏锐的临床处理能力,这不但是有效预防介入术后压迫止血器发生不良反应的关键,更是为医护工作保驾护航的必要手段。

[1]石红春,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压迫止血方法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5):623-624.

[2]柳桂贞,介入诊疗中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护理[J].中华误诊学杂志,2006,1(2).

[3]黄家雯,经皮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1).

R473.73

A

1007-8517(2013)03-0112-02

2013.01.06)

猜你喜欢
血肿局部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丁学军作品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