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疗效对比

2013-03-03 04:28孙伟忠李明亮赖余胜卢湘云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鼻窦鼻窦炎变频

孙伟忠 李明亮 赖余胜 卢湘云

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疗效对比

孙伟忠李明亮赖余胜卢湘云

慢性鼻-鼻窦炎是儿童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较困难,负压置换疗法和鼻腔鼻窦冲洗雾化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观察采用变频正压鼻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疗法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的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8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12岁;②病程>12周;③具有2个或2个以上下列症状:包括鼻塞、前或后鼻漏、头面部疼痛、嗅觉减退或消失,其中一个症状必须是鼻塞或流涕;④鼻内镜检查:中鼻道可见黏脓性分泌物和(或)中鼻道黏膜肿胀阻塞;⑤鼻窦CT扫描:有鼻-鼻窦炎证据。排除标准(符合下列任何一项者不得入选):①鼻息肉、严重鼻中隔偏曲、重度腺样体肥大;②本人及家族成员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中毒史者;③不能完成疗程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8.3岁;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8.9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病例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青霉素克拉维酸钾分散片,1.5片/次,2次/d,连用2周;黏液稀化促排剂盐酸氨溴索片,15 mg/次,3次/d,连用2周;鼻用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喷鼻剂1次/d,连用1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鼻腔鼻窦冲洗雾化,设备采用RinoFlow变频正压耳鼻喉冲洗雾化治疗仪(BB65型,意大利),冲洗液为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针4万U+地塞米松针5 mg配制而成。

患儿取坐位,头前倾,先用10 mL上述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鼻腔鼻咽部冲洗水化,清理干净鼻腔鼻咽部黏液分泌物后,再用剩余10 mL液体进行鼻腔、鼻窦雾化。此时嘱患儿需按紧一侧鼻孔,闭嘴并尽可能做吞咽动作。前10 d,1次/d,后20 d,隔日一次,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负压置换疗法,方法参照文献[1],药物采用0.5%呋喃西林麻黄碱8 mL+庆大霉素针4万U+地塞米松针5 mg。前10 d,1次/d,后20 d,隔日1次,持续1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疗程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儿治疗后的主观临床症状及操作治疗时的舒适度,包括治疗后鼻塞、流涕、头痛及咳嗽等症状,舒适度包括操作时疼痛感、恐惧、耳闷等不适。调查由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自评,部分年幼患儿由父母代为完成。

治疗后6个月,依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海口会议制定的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痊愈:鼻塞、黏脓涕、头面部疼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消失,中、下鼻甲肿胀消失,中鼻道或嗅裂无黏涕;CT示窦腔密度正常。好转:鼻塞、黏脓涕减少,偶有头面部疼痛症状,中、下鼻甲肿胀基本消失或轻度肿胀,中鼻道或嗅裂偶有黏脓涕;CT示窦腔密度减低。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中、下鼻甲仍肿胀,中鼻道或嗅裂多量黏脓涕;CT示窦腔模糊,密度增高。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自身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例因恐惧中途退出治疗,对照组5例因恐惧、疼痛、鼻出血等原因退出治疗。6个月后随访74例,随访率92.5%。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常见临床症状V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VAS评分比较(分)

2组患儿疗程结束后常见临床症状及舒适度VAS评分比较见表2。2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经随访6个月疗效评定结果见表3。

表2 2组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及舒适度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2组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及舒适度VAS评分比较(分,±s)

鼻塞流涕头面部疼痛咳嗽舒适度治疗组39 3.92±1.28 4.22±1.38 2.13±1.12 2.53±0.98 2组别n.52±1.12对照组35 5.33±1.64 5.78±1.55 2.75±0.96 3.12±0.94 5.65±1.69 t值4.144 68 4.580 44 2.563 78 2.635 94 9.480 14 P值<0.01<0.01<0.05<0.05<0.01

表3 2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n(%)]

3 讨论

儿童鼻腔、鼻窦的解剖和病理生理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鼻黏膜的功能还有待完善。手术易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术后易产生粘连而加重病情,故一般多采用保守治疗。感染与变态反应造成的黏膜水肿是引起鼻-鼻窦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消除或减轻鼻腔、鼻窦黏膜炎性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恢复纤毛的正常摆动是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的关键。鼻腔、鼻窦灌洗和药物雾化等治疗可有效缓解鼻黏膜水肿,常用方法有负压置换术和鼻腔冲洗雾化及上颌窦穿刺术等。负压置换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3],但使用过程中常因患儿恐惧心理拒绝治疗,操作不当还可引起鼻出血、中耳炎等并发症。

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技术是采用变频双功能设计,其原理是利用流速变频技术通过一款特定的微细压缩室系统使气溶器产生不同直径大小的气雾粒子,通过调节频率实现鼻腔和鼻窦的冲洗和给药的双重功能。我们认为采用药物性生理盐水正压冲洗雾化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较负压置换取得较好疗效有以下几个原因。

1)鼻窦置换疗法是通过负压作用将鼻腔、鼻窦内分泌物吸出,并通过鼻腔正压作用将抗生素等药液置换入窦内,达到治疗目的。但治疗过程中由于负压大小的变化,置换液进入鼻窦腔的流速和流量受到影响,如果窦腔负压小,那么进入窦腔内置换液流量也就减少,不能达到彻底置换而影响疗效[4]。正压冲洗雾化技术的原理也是源于对Proetz鼻窦置换术的认识,同时又是对鼻黏膜吸收功能的了解。通过鼻腔冲洗,有效清除了鼻腔、鼻窦口痂皮及分泌物,加之药液作用可使黏膜肿胀减轻,窦口阻塞得到改善,冲洗药液顺利达到窦口鼻道复合体及鼻窦腔内,使得窦腔分泌物稀薄而易于引流。通过鼻腔正压雾化,可使水溶性药物分裂成更加微细的气雾粒子,直接作用于鼻黏膜,提高了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延长局部治疗时间;并且能更加均匀地弥散到鼻窦黏膜,使得鼻窦病变得到有效治疗。

2)通过鼻腔鼻咽部冲洗,能有效清除鼻黏膜上尘埃及花粉等过敏物质,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有利于缓解鼻黏膜水肿。

3)药液中的庆大霉素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通过雾化产生的微细颗粒更容易被鼻黏膜吸收,且维持时间长,更好地起到抗感染、抗水肿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2种治疗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疗效,但采用RinoFlow变频正压耳鼻喉冲洗雾化技术疗效更加优于传统的负压置换疗法,疗程结束后通过VAS评估患儿的鼻塞、流涕、头面部疼痛等主观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0.05)。疗程结束后6个月2组有效率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痊愈率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患儿对变频正压冲洗雾化疗法的依从性明显好于负压置换疗法。这种疗法操作简单,无创、无痛,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儿对气雾压力冲击产生恐惧而放弃治疗,故操作时一定要将气溶器外孔放入鼻孔后才启动机器,避免将溶液喷射到患儿脸部引起恐惧。负压置换疗法常需仰卧垂头位,首次操作都有恐惧心理,吸引产生的负压常达23.99 kPa(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可产生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5]。本试验舒适度VAS评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变频正压鼻腔鼻窦冲洗雾化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更容易被小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陈军娥.鼻窦负压置换法在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2):3328.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3]何志刚,张云高.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治[J].齐齐哈尔医学报,2012,33(2):153-154.

[4]薛向上,徐文利.鼻窦负压置换结合中药喷雾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79-180.

[5]徐霞.小儿鼻窦炎行正负压置换疗法及相关问题[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198-199.

2012-09-07)

(本文编辑杨美琴)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嘉兴314100

孙伟忠(Email:Sunwz110120@sina.com)

猜你喜欢
鼻窦鼻窦炎变频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全封闭紧凑型变频调速电机设计
大型变频调速异步电机的设计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