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损害17例

2013-03-04 07:01张学红王晓波杜海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皮素紫癜肾炎

张学红 王晓波 杜海峰 贺 宇 蒋 静 关 娜 李 明 马 琳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承德067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损害17例

张学红 王晓波 杜海峰 贺 宇 蒋 静 关 娜 李 明 马 琳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承德067000)

目的 探讨中药与西药合用对过敏性(HSP)紫癜肾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控制病情进展及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防治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安全有效。

中西医结合疗法;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和肾脏损害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又称Schonlein Henoch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所致的肾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SHN),简称紫癜肾。临床除有皮肤紫癜等主要表现外,尿常规检查以镜下血尿、蛋白尿最为常见。如果血尿、蛋白尿长期存在亦可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肾损害是过敏性紫癜的基本病变之一,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37.6%[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是较为公认的是,各种致病原刺激具有敏感素质的机体发生变态反应,产生自身抗原继而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基底膜,造成免疫损伤[2]。研究表明,血清内皮素(ET-1)在HSP患儿肾组织ET-I表达明显增多,引起系膜细胞过度分裂、增生,从而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导致肾炎发生。西医学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症状缓解时间相对较长,毒副作用明显。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发现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多为脾肾两虚,瘀血浊毒阻络而致,选用补益脾肾,活血祛毒通络中药,自拟紫肾合剂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观察病例全部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35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中药+西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7例和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18例。

1.2 对照组西药常规及对症治疗 芦丁20mg每天3次口服,双嘧达莫(5mg/kg·d)口服,同时补充钙剂、维生素C。治疗组为中药+上述西药,中药方用自拟紫肾合剂:龟甲10g,土茯苓10g,地龙10g,乌梢蛇10g,小蓟15g,茜草15g,牡丹皮10g,赤芍10g,白花白花蛇舌草25g,鱼腥草20g,侧柏叶15g。痒者加泽泻、防风,腹痛者加白芍、甘草,尿血者加大蓟、地榆,浮肿明显者加车前子、冬瓜皮、大腹皮,关节疼痛者加忍冬藤。治疗8周。

1.3 疗效标准 治愈:紫癜全部消退,伴随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皮肤紫癜消失或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无效:皮肤紫癜未退或退而复发,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并观察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尿红细胞以及血清内皮素(ET-1)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清内皮素(ET-1)。停药后随访4周、8周观察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清内皮素(ET-1)。

1.5 血清ET-1检测方法 被检者均于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注入含10%EDTA-2Na 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后置4℃,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血浆置-20℃保存,及时检查。ET-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用西安凯普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FM-2000型γ-免疫计数器测量。质控批内CV值控制为5%,批内CV值控制在10%以内。

1.6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S)。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1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55.56%。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治疗前尿蛋白、尿相差显微镜红细胞数(uRBC)比较 同组治疗后,尿蛋白、尿相差显微镜红细胞数均较治疗前后明显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尿蛋白、尿相差显微镜红细胞数均明显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蛋白、尿红细胞比较(±S)

表1 两组尿蛋白、尿红细胞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比较,△P<0.05

组别尿相差显微镜红细胞数(/hp)尿蛋白(g/24h)治疗组治疗前31.2±10.1 2.56±0.89治疗组治疗后6.4±9.3*△0.12±0.87*△对照组治疗前30.6±9.7 2.47±0.88对照组治疗后22.6±10.1*0.97±0.91*

2.3 两组ET-1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ET-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停药后随访,发现治疗组4周、8周的血清ET-1仍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4周、8周的血清ET-1数值反弹,尤其是8周以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ET-1比较(±S)

表2 两组ET-1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组ET-1(ng/L)97.54±6.94 85.26±7.12*87.47±7.51*90.18±6.77*对照组ET-1(ng/L)96.73±7.51 84.38±6.46*90.41±7.05*△95.33±6.8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损害,能够有效地减少尿蛋白,在停药随访8周血清ET-1仍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而单纯西药治疗却没有改善。表明中药作用显著且持久,从根本上阻断了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进程。

中医古籍中无过敏性紫癜肾炎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过敏性紫癜作为一种以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在络,具体一点说应该是在血络。正如《灵枢·百病始生》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属于中医“血证”,“肌衄”,“葡萄疫”范畴。中医文献早有记载,《诸病源候论·患斑毒病侯》:“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其热毒蕴积与胃,毒气积与肉,状如蚊蚤所啮,赤班起,乃匝遍体。”故病位在胃。《医宗金鉴》中有记载:“感受疫疠之气,郁于皮肤,凝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状若葡萄……”。热毒内蕴,灼伤血络,最终瘀血浊毒阻络。毒邪与气血相搏,灼伤血络,以致迫血妄行,外溢肌肤。阳络感邪,若毒邪不去,再传入阴络,闭阻肾络,致使肾封藏失职,开阖失司,精微泄漏[3],表现为便血、尿血。陈实功《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邪毒传胃,根出血,久则虚人。”由此可知,过敏性紫癜病情迁延,故导致脾肾两虚,瘀血浊毒阻络。笔者根据这一思路,自拟紫肾合剂,方中龟板滋阴、潜阳、补肾、为君药;土茯苓解毒、除湿,归脾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地龙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共为臣药,健脾除湿,活血通络;小蓟、茜草、牡丹皮等均有活血祛毒之效。

过敏性紫癜常侵犯肾脏,肾脏受累的程度决定着过敏性紫癜的预后,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资料显示其是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导致的结果。各种致病原刺激具有敏感素质的机体发生变态反应,产生自身抗原继而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基底膜,造成免疫损伤。血管内皮细胞(EC)位于血管内壁,内皮素(ET)是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的血管活性肠肽,人的ET有三种基因表达,即ET-1、ET-2、ET-3,其中以ET-1活性最强。它是迄今为止已知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可使肾脏血管,尤其是入球小动脉收缩,还可引起系膜细胞分裂、增生和收缩,从而减少肾单位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有研究表明,HSP患儿肾组织ET-I表达明显增多,引起系膜细胞过度分裂、增生,从而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导致肾炎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降低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者血ET-1水平,提示中药可能有修复已经破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从而阻断导致肾炎发生的第一个环节的作用,为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李风峰,安和兵,王萍,等.青紫汤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腹型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8):1165-1167.

[2]熊娥,赵晓东.小儿紫癜性肾炎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3):184-185.

[3]李晓强,刘春援.从“毒邪伤络”探讨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J].吉林中医药,2012,3(32):222-2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20

1672-2779(2013)-05-0032-02

苏 玲

2013-02-03)

猜你喜欢
内皮素紫癜肾炎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