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

2013-03-14 01:36邹丽芹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数学

邹丽芹

【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通过将学习氛围、数学语言、数学情境、数学问题和数学作业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感受和运用数学课。从而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初步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生活经验;生活味

0.引言

多年来,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教学过程的间接性、简捷性和引导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 没有把数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忽视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与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的理念,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

1.“生活味”的学习气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充满生活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导火索。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教师不要长期居高临下,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而应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商讨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无论多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鼓励,这样学生上课才喜欢提问题,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灵感才容易被诱发,擦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而是一次其乐融融的家庭研讨会。

2.“生活味”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的思维过程始于情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最佳联结点,架起桥梁,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之中.例如,在方程的初步认识中,可以提供学生如下材料:一个盛2000毫升的水壶,2个暖水瓶,一个200毫升的水杯,一壶水正好倒满这两个暖水瓶和这个水杯。提出疑问:一个暖水瓶盛多少毫升水呢?不知道,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引导学生说出,用X表示一个暖水瓶盛的水。接着询问:“应怎样列式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不同的式子。

3.“生活味”的数学语言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号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4.“生活味”的数学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听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从家到校需多长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能回来等等。

5.“生活味”的数学作业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例如:学完“最大公因数”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用方砖铺地面的方案。(教室长是7.5米,宽是6.5米。)经过小组的研究、计算后,设计出:用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等规格的方砖铺地几种方案。再经过学生的思维的激发和交流,最后选出50cm×50cm的方案。理由是:选用这种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个的方砖,既美观,又便于铺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6.“生活味”数学实践活动

6.1进行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比如,现在农村各地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组织学生到农户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效益。

6.2自办数学小报

这项内容适合中高年级。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在每月一次的自办小报展评活动中,学生广泛地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自办小报中去。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办报设计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办报质量。

6.3开设“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是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现、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做出答案,并把整理运算的过程记录下来的一种数学游艺活动。活动中,学生愉快地从报刊、电视及生活见闻中发现数学名人、数学谜语、数学趣解,巧妙地加进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有的还配以插图、注解和说明,形式活泼有趣,是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理想园地。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科]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蒯红良.论生活问题的数学化与学学问题的生活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

[3]刘洪.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索.黑龙江教育,2003,(4).

[4]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数学
我们爱数学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从生活数学到数学实践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