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历史理性与现实理性的有机统一

2013-03-17 12:24
观察与思考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国梦理性中华民族

□ 黄 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①《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可见,“中国梦”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尊重,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贫弱走向富强历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攥握,体现了历史理性与现实理性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力量。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根本就在于把历史理性与现实理性统一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实践中去。

一、“中国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理性的延续

“中国梦”的提出绝非偶然,它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一贯延续,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理性的延续。实现“中国梦”,就要回到历史中去了解、探索它所提出的合理性、必然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光辉历史的国家,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东西两汉,中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已建立起封建王朝,并在此后的几千年里一直保持经济文化的领先地位。如果说开辟丝绸之路的汉朝第一次让世界知道东方有个强大的帝国叫“汉”,那么唐朝则再一次让世界知道东方有个屹立不倒的强大民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启了唐朝的鼎盛时期,那时的中国海上、陆地商贸往来盛况空前,而唐朝人的博大胸怀与自信开放的豁达气度使得唐朝的文化高度繁荣,影响世界,至今各国均建有“唐人街”,仍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作为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世界的修炼和砥砺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进程中,向往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人民富足、人生完善的历史理性始终像不熄的灯光照耀我们民族前行,也激发、培育和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理性。

明朝中叶,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当时中国大部分时间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这是中国衰落的开始。清朝的康乾盛世虽然看似繁华,却成了封建文明的绝唱。清朝对内厉行文化专制,压制民族工商业,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进程;对外继续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反观西方,英、美、法、俄甚至日本,相继完成改革或革命,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一直走在世界各民族前列的中华民族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寻梦的历史、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

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求真理。曾经,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做着中体西用的“洋务梦”,穿新鞋走老路,甲午海战完败,梦想破灭。在“外患日急,人心激昂”的变法声浪下,维新派做起了救亡图存的“变法梦”,康有为《上皇帝书》,梁启超以“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姿态来要求改革,推行君主立宪制,但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敢依靠群众的力量,最终在守旧派的强力打压下,流血牺牲,梦想破灭。在改良全无希望的困境中,孙中山先生举起民主革命的火把,做起资本主义的“宪政梦”。孙中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组织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篡夺,非但没有将中国带入自由民主的新社会,反而使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变本加厉,梦想再次破灭。

正在逐梦的关键时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朝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经受住一次次考验,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了初步成功的探索,完成“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开始探索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都是党在探索道路上所走过的弯路,留下的沉痛教训,这一切促使党认真总结经验,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民族复兴新的生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放眼回望悠悠历史,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始终坚守着这种历史理性,曾经拥有过辉煌,也曾遭受过屈辱,但始终没有抛弃民族的追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沉沦过、彷徨过、迷失过,但中国人民一直在反思、呐喊、奋斗。缘何如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理性下内在规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性积淀。

二、“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性的吁求

“中国梦”,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它是历史的呼唤,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性的吁求,我们所处的阶段、现实客观要求实现“中国梦”。如今,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现实道路,中国人民振作起来,又一次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保驾护航下,“中国梦”必将化为现实。

首先,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综合国力为依托。目前,我国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两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头20年的“中国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其次,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中国梦”最终目的是人民幸福,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为人民谋福利。2012年,我国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近来,中央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对打击商业贿赂,维护市场竞争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此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成,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精神指示我们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诚信建设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必将为“中国梦”的实现夯实基础。

再则,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另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化,我们创造了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福泽世界的四大发明等等。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需要文化的复兴和支撑,也需要我们超越以往的农耕文化,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最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原要义,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不断推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致力于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其中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梦”指的是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发展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了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加全面的现代化。如今,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基本国情。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因素依然突出;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问题存在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并且,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西方国家在硬实力缩水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打造软实力。我国的文化创新不足,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此外,社会不公平、道德失范等现象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加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之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资源短缺,污染问题严重,也影响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逐步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民才会活得更加有尊严,才有幸福可言,这也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时代的特征,“中国梦”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性的吁求。“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追求,它要实现的是国家富裕、民族富强、人民幸福之梦,这就需要克服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特殊时期提出了“中国梦”,为我们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等一系列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必将对中国新阶段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梦想”,也是我们现阶段可以预期的“中国梦”的目标,是在当今新时代新形势的背景下,再一次地回答了中国将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

“中国梦”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实现梦想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但是新时期随着国情、世情、党情的变化,也对党的建设产生了诸多影响。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加大,贪污腐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牛官腔”等事件的出现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使党群干群关系产生隔膜。现在我们明确了“中国梦”的实现目标,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必将促使我们全党认真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党员及领导干部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人民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它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中的渴望和追寻,也是当下中国人民对自己未来的殷切期望,它的实现必将是一个物质上极大富裕、精神上高度富有,人民活得有尊严、体面、幸福的社会。“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理性。

三、将历史理性与现实理性统一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梦”深深植根于中华历史与人民心中,“中国梦”的提出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理性的延续,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性的吁求。历史的辉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现在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人民奋斗所得,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仍然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因此,我们应将历史理性和现实理性统一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 11月18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由中国人民来创造,“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中国力量。现在,“中国梦”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实现的途径,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去苦干、实干,共同实现这个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可见,中国力量,对实现“中国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古至今,历代王朝的建立和颠覆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在历史的潮流中拥有的巨大作用和不容忽视的地位。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亦把人民与社稷比作是水与舟的关系,其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足见前人对人民力量的重视,真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毛泽东也曾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而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峥嵘岁月,每一次的崛起和创新进步,无不是经过人民群众共同艰苦奋斗而来的。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上实现了十三亿人口的小康,在面对突发性灾害面前的种种作为等等无不展现着中国力量。面对“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只有把十三亿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方能梦想成真。

总之,“中国梦”的提出,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它是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历史理性与现实理性的有机统一。今日中国,风帆正举,宏图伟业已绘就,东方巨轮已起航,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中国梦”的提出,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融汇了亿万群众的个人理想,它的提出既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性,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理性目标。“中国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梦想,让我们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把十三亿人汇聚成磅礴力量,不畏险阻,为中华民族早日圆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性中华民族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