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尘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2013-03-18 17:23黄坚芳林慧玲林锦芬
微创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尘肺闭式自发性

潘 耘 黄坚芳 林慧玲 林锦芬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南宁市 530021)

自发性气胸是尘肺病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突然、症状重的特点,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农民工尘肺1 183例,其中35例在我院住院期间并发自发性气胸,经过及时救治与护理,患者病情均缓解,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男性农民工,年龄29~52岁,平均 38.5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5例,初中15例。患者零散从事金矿开采或其他有色金属矿开采,井下干式作业,接触矽尘,通风不良;接尘工种为风钻工或爆破工,接尘工龄2~6年,平均接尘工龄3.1年。所有患者均经省级职业病尘肺诊断组集体会诊确诊(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 Z70-2002)。尘肺分期:Ⅰ期8例,Ⅱ期24例,Ⅲ期3例,其中尘肺合并结核8例。本组病例入院时常规体检和X线胸片、肺CT检查尚无气胸,35例均为住院期间发生自发性气胸,于入院后9~51 d发生,均为首次发生的单侧闭合型气胸,其中左侧气胸14例,右侧气胸21例,夜间发生17例,白天发生18例,春季发病6例,冬季29例,诱因为剧烈咳嗽、用力过度所致。

1.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是突然出现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体检患侧胸廓饱满,叩诊患侧肺部过清音或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经X线胸片、肺CT确诊,肺组织压缩均在50%以上。

1.3 治疗及结果 对35例患者采取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以排气减压,缓解肺部压迫症状,保持呼吸道畅通,并给予抗感染、吸氧、平喘、止咳祛痰等治疗,肺复张时间7~14 d,35例气胸均达临床治愈,随后继续住院康复,住院35~92 d出院。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向患者说明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饮食。

2.2 心理护理 患者均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体质差,住院期间突然的病情变化导致精神压力大,多有焦虑、恐惧、悲观、无助的心理。护理人员向他们介绍医院环境及主管医师和护士情况,密切医患关系;向患者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使其认识到虽然尘肺治疗效果不佳,但气胸是可治愈的,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多担心气胸发作会丧失劳动能力,加重经济负担,而致食欲、睡眠差,护理中应加强沟通和宣教,消除顾虑。

2.3 临床治疗护理

2.3.1 一般护理 给予吸氧,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X线胸片、肺CT等,做到及时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区常规准备胸腔穿刺包、缝合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心电监护仪等,随时应急处理。向患者说明治疗中可能采取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和术后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协助医生及时与患者或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3.2 术中护理 给患者持续中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术时瞩患者半坐卧位,在协助医生施行胸腔穿刺术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护理人员应操作熟练、有序,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变化,及时准确记录。操作中注意患者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血压下降、昏厥等变化,防止可能出现的胸膜反应,如有上述情况,应暂停操作,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此外,在穿刺抽气时,若短时间内抽气量过多、负压过大、肺复张过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虚脱等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气,必要时给予镇静、强心、利尿、糖皮质激素等急救处理。本组病例规范操作,观察细致,处理恰当,未出现类似不良反应。

2.3.3 术后护理 瞩患者半卧位休息,深呼吸,有效咳嗽,促使胸腔内气体排出,以利肺复张。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观察有无脱落、扭曲、折叠、受压、堵塞等,使整个引流装置处于密闭状态,胸腔引流瓶应低于患者胸壁引流口平面60~90 cm,避免瓶内液体倒流入胸腔引起逆行感染,同时注意观察引流物性质、量和色泽;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缺氧有无改善、胸痛有无减轻;对发绀明显并伴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肺不张或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操作中应无菌操作,保证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完全灭菌,引流瓶内的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及时更换;更换引流瓶时,应勿漏气,引流管末端要插入引流瓶内液面下2~3 cm。床旁应备止血钳,以备引流瓶损坏时可迅速钳夹引流管并及时更换。要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瓶内液面气泡逸出情况,引流管内水柱有无上下波动,如随呼吸上下波动,范围在4~6 cm,表明气体引流通畅。此外,每天消毒穿刺部位,保持敷料干燥,如有渗血、渗液要及时更换。本组病例观察细致,引流通畅,水柱波动正常,无引流管脱落、堵塞者,无术后发生穿刺切口、肺部及胸腔继发性感染者。

2.3.4 术后恢复期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须观察一段时间,若引流装置的水柱停止波动,不再有气体排出,经X线胸片和肺CT复查显示肺复张良好,再经夹管观察24 h无呼吸困难者,即可拔出引流管。拔管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快速拔除,并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拔管后应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本组病例拔管时间5~13 d,无气胸复发者。

2.3.5 出院指导 尘肺并发自发性气胸复发率较高,为减少出院后的复发,应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咳嗽;加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防治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

3 讨论

尘肺是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无医疗终结的致残性职业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发展,肺功能逐渐减退,并发气胸时,因肺萎陷,肺活量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会诱发或加重呼吸衰竭。因此,尘肺并发气胸病情危重,紧急处理恰当,患者恢复较快[1,2]。部分尘肺并发气胸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如处理不当可死于急性呼吸衰竭[3]。

农民工尘肺患者有以下特点:接尘浓度高,接尘工龄短,确诊尘肺时年龄相对要轻,文化程度低,个人收入少,医疗保障不健全,定期复诊、检查少,治疗无规律,病情进展相对要快,并发症多。因此,尘肺患者住院期间在院内出现各种并发症也相对增多,尤其并发气胸[4,5],在职业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尘肺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并发气胸的可能:①发作的症状特别是呼吸困难比既往继发感染时为重;②发作时出现胸痛等平时未出现过的症状;③治疗后效果不理想。

本组病例救治效果满意,护理工作在成功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临床护理技能,善于观察和判断患者的各种症状变化,在紧急救治护理中要做到分工明确、配合恰当、措施有效、针对性强,保证在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每项护理措施要及时到位,并认真观察、记录、交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患者病情很快改善,病程明显缩短,本组无一例出现其他并发症。此外,还要掌握患者心理特点,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注意加强劳动保护,防治职业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徐宝霞,张菊荣,韩玉梅,等.尘肺合并自发气胸闭式引流的综合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9,25(3):334 -335.

[2] 林锦芬,潘 耘,黄小林.农民工尘肺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救治中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8,24(1):15 -16.

[3] 张高萍.78例矽肺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67.

[4] 林锦芬,李和林,黄小林,等.改良式胸腔置管引流用于尘肺并发气胸的效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2):145-147.

[5] 卢雪梅,黄小林,唐忠权.膀胱造瘘管在尘肺合并气胸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42 -44.

猜你喜欢
尘肺闭式自发性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