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理药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2013-03-18 21:22黄显峰马香芹毛理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药理一体化药品

黄显峰,马香芹,毛理纳

(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护理药理是在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如何合理用药,保障药物达到最佳疗效并尽量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这门课程内容枯燥、药物品种繁多、概念复杂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再加上开设这门课程时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专业基础理论讲授要求少而精,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需求,精选合适的专业理论知识,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目前护理药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护理药理理论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讲授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一般按照课本内容和顺序对药物进行讲述,药物与药物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过于教条化,与专业培养目标、临床护理实际有一定的差距[2]。另外,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讲述较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药物起作用的原因,只能死记硬背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导致学生普遍反映护理药理知识易混淆、难以记忆,对学习该门课程没有兴趣和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学习效果较差。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成为护理药理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以往在护理药理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与临床护理用药过程联系较少,从而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中,不能正确、及时地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实际应用能力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另外我院每个护理班级约有120人左右,以往实验课每次分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又分4组,每组约7~8人。每次进行实验操作时,都是几位学习认真的学生在操作,其他大部分学生由于惧怕实验动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是在旁边观看。而有些学生自控力较差,大家围成一组,就免不了闲聊、玩手机游戏、发短信等,个别学生甚至在实验室里打打闹闹,影响了课堂纪律,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2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限制,将原来的理论课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实践课程组合在相应的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3]。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临床用药实践能力。

2.1 设计教学模块

根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护理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要求,笔者将护理药理课程分成6个教学模块:护理药理基础知识教学模块、临床常用急救药物教学模块、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教学模块、心血管系统药物教学模块、内脏及激素药物教学模块、抗感染药物教学模块,且每一个教学模块都包含理论课程和与之相配套的实践课程。

2.2 改善实验室教学条件

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室设施,本着节约的原则,增加药品储藏柜(药品按疾病谱摆放)、物品及器械储藏柜、配药台、配伍禁忌表等。为进一步联系临床工作实际,笔者从本地各医院相关科室选取大量典型病例的用药处方,打印过塑,保存备用。

2.3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2.3.1 护理药理基础知识教学模块 理论课整合了原有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知识,补充了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的概念,药品的一般知识介绍等。实践课利用实验室的药品储藏柜,让学生借助药品实物学习药品的标识,学会检查药品;同时学习药品说明书,把纯理论性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对药品说明书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不同配制和使用方法,学会注射剂滴速的计算方法,并学会配伍禁忌表的查询方法。

2.3.2 各具体药物教学模块 该部分我们分了急救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脏及激素药物、抗感染药物共5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在相应的理论课讲解过程中,利用前期收集的大量临床典型病例的用药处方,从护理用药的角度要求学生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模拟临床护士的整个护理用药过程。首先分析处方,看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选择的溶媒是否合理;其次考虑药物的配制方法,滴速有没有特殊的要求;最后写出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护理注意事项、主要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办法及对病人的特殊要求等。

2.3.3 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教学模块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较多,我院培养的学生又主要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所以笔者保留了经典的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在授课过程中把该部分的理论和实验内容整合为一个教学模块,分4个学时在实验室完成。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同时进行,首先讲解有机磷农药属于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激活M、N受体产生中毒症状。结合实验,观察实验动物(兔子)的表现:瞳孔缩小、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肌束震颤等,这些表现对于学生理解M、N受体的分布与效应大有裨益。其次讲述解救药物阿托品和解磷定,阿托品属于M受体阻断药,学生可以观察到兔子在使用阿托品后瞳孔较用药前扩大,流涎明显减少,呼吸急促等M样症状有所缓解,可使学生对阿托品的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解磷定属于胆碱酯酶复活药,但主要缓解N样症状,给兔子注射解磷定后肌束震颤的症状很快缓解,学生印象非常深刻。“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及解救”的讲解通过“一体化”教学,既节省了学时,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

护理药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护理药理“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重教师、轻学生”的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之中,解决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而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1]姚宏.药物应用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赖文思,郑恒,陈妙茹,等.基于护理工作岗位的护用药理课程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125-127.

[3]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7):22-23.■

猜你喜欢
药理一体化药品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