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013-03-22 19:10罗黎力屈艺母得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医学

罗黎力,屈艺,母得志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儿科,四川成都 610041;2.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四川成都 610041)

1 医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性

医学与纯自然科学不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状况、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医学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具有人文社会属性,医学的产生、发展中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始终渗透着人文精神。

对医学人才来说,不但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底蕴,高尚的职业情操,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要有热爱生命、尊重病人、博爱的人文素养。

早在20世纪,医学模式就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身心疾病的概念,说明医学服务的对象是身心合一的有情感的人而非单一的疾病,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人既有生物属性、心理特性,又有复杂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医学和人文的密切关系。如今,医学发展与人文学科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中许多精神层面如信念价值、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人文医学的精髓[1],医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解除疾病的技术价值之上,也体现在抚慰和减轻患者心理痛苦,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意义的人文价值之中。

2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虽然大多数医学生接触过一些人文教育,但基本都不是系统的人文教育,以致医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精神缺失,体现在今后的医疗从业中由于没有高尚的医德,难以抵制诱惑或出现对生命的冷漠,诊疗被当作机械的流程,缺乏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此外,如果医学生缺少人文素质的浸润与引导,在从业后面对患者命悬一线的压力、紧张的值班工作,岗位的流动、逐渐滋生失落感以及对未来产生疑惑,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不能很好地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带来的挑战。

3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生要成长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独立面对病人,既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与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痛苦,更好地治疗疾病。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都是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必修内容,要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2]。

为了促进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应保证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需要。而当今许多医学院本就属于综合大学,因此便于在医学院开设人文社会学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为医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在开设人文教学内容时,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人文教育的精神,使他们相互渗透、互相强化,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恰当涉及医疗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改革、医患关系问题、卫生资源分配等,使人文课教学和医疗实践结合,不仅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贯彻,而且可极大地提高人文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3]。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人文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各种人文专题讲座,发展学生文艺社团,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比如树立“希波克拉底医学生誓言”牌,放置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雕塑,优雅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根据医学生学习的年限高低年级搭配,在老师带领下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既能造福群众,又能让学生有自我价值实现感,进一步坚定追求医学真理的信念。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要素。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通过自己高尚的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教育。尤其是临床实习时,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思路,还向学生展示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高尚的医德修养,这些能有效地激发科研与创新的意识、提高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及抵御挫折的能力。

[1]曾盈,许一萍.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B09):86-87.

[2]马立骥,李军华,程度.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1,22(3):56.

[3]叶稳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32-33.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