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3-03-25 06:33本刊编辑部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强国新课程价值观

本刊编辑部

正当举国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之际,2013年元旦也姗姗来临了。旦复旦兮,喜连喜。恭喜了!可敬的读者和支持不渝的作者,我们诚挚地祝愿大家新年有新进步、新成就。

回首才挥别的一年,最令我们欣喜的,当然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十八大鲜明地指引我们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要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出光明美好的未来。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确定为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它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像为中国这艘航船设置了新的北斗导航,意义深远。十八大拟定了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同时,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也将翻一番,标志着中国国强民富的小康世、升平世即将到来,中国人民将梦圆千年的期盼。十八大实现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平稳的权力交接,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无论政德、政绩、政声,口碑皆在,值得人民信赖,有他们掌舵,中国这艘航船,能乘风破浪,攻坚克难,驶向更美好的明天。这是人民之福,社会之福,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十八大这个时间节点,将曾经的辉煌留给了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了未来。作为一个时代的坐标,将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记忆。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对我们而言,应回归到教育的话题。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和教育,如一对孪生姐妹,建设文化强国,也必须建设教育强国。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亮相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承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其实,早在几年前胡锦涛同志就讲过:“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从教者,责无旁贷,应率先思谋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承担这个历史责任,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学有所教”、有学可上的量的目标,更是“教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质的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原来的老少边穷地区,还相对落后;从教育资源来看,优质的资源比例还不大,分配还很不平衡,离“人民满意”的目标尚有相当的距离。

“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宏观上看,应让我们的教育适应和满足国家以“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实现现代化的人才诉求和人才储备。要培养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让“教育强国战略”得以实现,变人口大国为有巨大人才资源优势的“人才强国”。从教育本身来说,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让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是能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感到上学是愉悦的,而不是痛苦的、压抑的、不堪重负的。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来看,是能让自己的孩子经受教育后,得以健康地成长、发展,将来有更好的工作,更幸福的生活,能改变孩子以至家庭的命运。这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那么,究竟应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教育改革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名之为“科学”的,其要旨在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这就揭示了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促成学生能动地发展和成长。学生的发展则须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所谓全面,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我们培育的人才,不能是残次的,甚至是废毒的。所谓和谐的,是我们的教育要秉承成才和成人的和谐双优,让受教育者实现灵与肉、心与身的健康和谐。教育内容上要人文和科学兼善,同时得到两种精神的哺育。至于可持续地发展,作为生物体之一的人类离不开生物生存圈,所以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作为社会的人类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生存圈,可持续发展,大概自身的创造力是首要的,我们很难设想人类社会如果丧失了创造力,将何以自存,何以延续,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培育他们的创造精神放在显著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要伴随教改全过程,对它的探索将历久而弥新。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自觉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十八大报告中概括了三个层面、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这个价值观,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凝聚起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有崇高价值观的灵魂。在此,我们应重温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的告诫:“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缺失这个灵魂。评价教育不能只看分数、文凭、升学率,应看学生的价值观的建树。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在教育的导向上是否存在偏颇与失误?必须痛下决心,纠偏救弊。今后,我们应该明确,“有理想”,即是有这个价值观的理想,而不是什么虚玄的空想、幻想。我们要下最大功夫,使受教育者牢固树立这个理想,并利用教育自身的优势,自觉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让我们的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让我们的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到底,教育活动只是人类自身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有效手段。人不能离开社会生存圈而独立存在,只能立足社会实际去思考人生并立身处世。人如鱼,社会则是水,鱼不可能离开水。只有我们将教育与社会实际、发展趋势紧密相连,才有源头活水,才能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只有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才能触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体性,形成真正的有效教学。所以,找准教育与社会实际的契合点、教学与学生人生的契合点,是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准则。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不断造就优质的教育资源。就现阶段来说,应该把进行了十一年的以实施新课程为载体的教育改革,推向前进、推向深入。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改革,它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教育面貌。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获得了质的提升,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总结中积累,在反思中升华,也获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的范式。实践证明,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载体,是造就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动力。气可鼓而不可泄,我们应满怀信心地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现在的关键是,我们不能止步于理念和思想的提升,更应将新的理论付诸实践,指导实践;不能满足于照搬、套用他人的经验和范式,应该将其化为自己的血肉,有自己的创新。将自己的教学和自己学校的教育,提升为优质资源。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完善真理。而人类只能趋近真理,不能穷尽真理,真理对谁都公平地留下了完善它的空间。改革尚待深入,实践永无穷期,同仁尚需努力!

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我们有待深入。本刊将秉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永远与从事基础教育的同仁心连心、肩并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改革,砥砺而行,我们期盼的“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愿景终将达成!

猜你喜欢
强国新课程价值观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强国有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