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反浪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3-03-27 01:34柯利
东方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恩格斯浪费马克思

柯利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广东 湛江 524032)

马克思恩格斯反浪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柯利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广东 湛江 524032)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凝聚党心民心、改变政风民风的重要举措。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丰富的反浪费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浪费现象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它是劳动的异化和人性的扭曲的产物;只有撑破生产方式的桎梏才能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浪费和破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反浪费思想,对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反浪费;价值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烟雾、酸雨、PM2.5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资源约束的严峻形势,社会将面对更为棘手的复杂局面,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全民节约意识能否树立,经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按期实现。中国共产党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并要求人们的消费水平要和经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相协调,不能超前,也不能异化。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毫不动摇地节约消费、节约生产,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阐述的反浪费思想对当前我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倡导低碳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 “劳动的异化”与“人性的扭曲”导致的惊人浪费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使人摆脱对劳动的异化,而向真正的人复归,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他们对当年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劳动的异化”与“人性的扭曲”导致的挥霍浪费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产品是同劳动相对立的,是异己的、外在的、无意义的劳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1](P53),异化表现为工人的生活资料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工人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成为别人的占有物,在异化的劳动中,工人群众缺乏生活资料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生产的生活过多,自然界只是在更加狭隘的意义上为工人提供维持生命的生活资料。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的这种关系之所以达到自己的顶点,是由于工人谋生的劳动与工人的产品同工人的需要、同他的劳动使命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人的蔑视,表现为狂妄放肆,表现为对那可以勉强维持成百人生活的东西的任意糟踏,又表现为一种卑鄙的幻觉,即仿佛他的无节制的挥霍浪费和放纵无度的非生产性消费决定着别人的劳动,从而决定着别人的生存”[1](P130)。那些看清财富本质的工业家,“当他为挥霍者的享受欲开辟越来越大的范围,并且用自己的各种产品向挥霍者百般献媚时——他的一切产品正是对挥霍者欲望的卑劣恭维——,他也懂得以唯一有利的方式把挥霍者的正在消失的力量据为己有。”[1](P131)为了达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每个人都指望使别人产生某种新的需要,以便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以便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并且诱使他追求一种新的享受”[1](P120)。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又把人引向成为一种只知道物质消费的‘残废的怪物’”[2]。“病态的欲望”导致惊人的浪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人性的歪曲,进行了更为精辟的揭露:“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3](P94)在马克思看来,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人却完全专心致志地享受,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把此当作人独有的功能来对待,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而劳动明明是只属于人的功能,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却偏偏当作动物的功能,只是把劳动作为增加资本主义财富的一种手段。人既具有动物性,又具有人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吃、喝等为动物性一面时人们却误当作人所独有的东西加以享受,而真正要表现为自由等人性的一面时,他却像动物一样地劳作。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使人从自己的创造物(私有财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把“物”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从而克服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针对的是他们所处的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可是现在,他们所说的把人变成只知道物质享受导致的惊人浪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有不同程度的讲排场比阔气,盛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改革开放前,早在中共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就说过:“有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4](P1438)毛泽东对当时中共个别领导做官当老爷、追求享受、大吃大喝等浪费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的打击。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也有把奢靡铺张当作“成功”和“地位”的浪费现象。铺张浪费之风所带来的危害不仅造成人性的扭曲,也体现在对工作作风,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巨大伤害上。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确实大大增强了,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世界排名第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人均GDP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还未进入世界100名之内,许多产品均处于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占有量都偏低,尤其粮食人均产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没有变。按照联合国标准,人均每日收入1美元以下为绝对贫困,2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在中国13亿人口中还有1个多亿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这些人口每日收入不足1美元。我们之所以反对铺张浪费,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国力还远未达到富裕、还有相当部分困难群众需要脱贫,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在艰难爬坡,更因为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是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尊严,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抛弃的传家宝。在一个浪费成风的国度里,人性一定会受到扭曲,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必须懂得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只有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我们党才能在改进工作作风中,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风尚,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滋养党的根基。

二、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浪费和破坏的深层次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理解和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不同的关系及矛盾,就必须认真研究和实际改变每一种生产方式和以这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整个社会制度。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无法摆脱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5](P790)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既可以消除反动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奢侈浪费又可以为全社会节约创造条件,从而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的富足和他们的自由发展。但,马克思又认为,这种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具备的时候,才成为可能,这个时候,“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5](P790)显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消灭私有制,代之以公有制,是消除生产力发展的人为障碍、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浪费和破坏的先决条件,也是防止浪费的根本途径。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不仅找到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浪费和破坏的深层次原因,而且指出了人类社会反浪费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揭露,私有制造成少数人奢侈腐化,大多数人贫困。私有制是贪欲和自私扼杀理性和正义的结果,是一切罪恶之母,是造成一切政治上罪恶和道德上堕落的根本原因。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私有制任何时候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揭示私有制和浪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浪费现象是私有制的伴生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产品没有出现多余,不存在腐败和浪费的现象。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产品有了剩余,人们“卑下的私欲”产生了,出现了财富私有化和公共权力私有化现象。于是,浪费和贪污大行其道,所以说,浪费现象首先是私有制的无法摆脱的伴侣。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文明时代以这种基本制度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它是用激起人们的最卑劣的冲动和情欲,并且以损害人们的其他一切秉赋为代价而使之变本加厉的办法来完成这些事情的。”[6](P177)马克思恩格斯还看到奢侈浪费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的必然性,“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已经习以为常的挥霍,作为炫耀富有从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不幸的’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但是资本家的挥霍仍然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决不会妨碍另一方。”[7](P685)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浪费是不可避免的。极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使整个资产阶级的经济繁荣与发财致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使浪费之风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蔓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本质不同,它应该是最有效配置好物质资源,不至于浪费或耗竭,并且能最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最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但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市场行为与法治社会,都解决不了铺张浪费问题。目前,我国各种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其中,“三公”问题尤为突出,危害巨大、影响恶劣。但这种浪费究竟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造成?或者与所有制结构无关?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有人说公有制没有最后的监督人,导致惊人的浪费,是产生官僚主义的土壤和贪污腐化的温床。又有人认为,只要是自己掏腰包,就不会导致浪费。不可否认,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再调整,当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反浪费方面比我们做得好,但不能由此证明我国公有制导致浪费。其实,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今的社会现实是:虽然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滑;虽然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在改革过程中,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不断遭到流失。所有制结构上和财产关系中的公降私升和化公为私,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私人手里,导致人们的私欲膨胀,这才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铺张浪费深层次的原因。中国人的奢侈消费能力让世人惊叹。现在我国群众强烈不满的“三公”问题,表面是浪费的问题,实际是转公为私的问题,本质上是一部分社会成员无偿占有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创造的社会财富,直接导致奢侈消费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8](P16-17)虽然挥霍浪费与官场腐败也有密切关联,但官场腐败需要从所有制结构上直面这一问题,目前“中国式的浪费”不亚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反对铺张浪费,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公有制经济优势有待于从潜在走向显现,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地位有待于强化。消除浪费,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浪费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深刻的、系统的反对奢侈浪费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强调了浪费对环境的压力,指出人们的消费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环境的吸收能力、补偿能力、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避免过度奢侈浪费和消费不足。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奢侈浪费进行了批判,公然反对超过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过度消费,即反对奢侈浪费。在马克思看来,“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为自然主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9](P525)。恩格斯指出:“社会应当考虑,靠它所支配的资料能够生产些什么,并根据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来确定,应该把生产提高多少或缩减多少,应该允许生产或限制生产多少奢侈品。”[10](P462)马克思认为,社会应当考虑,我们所支配的资料能够生产些什么,应该根据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来确定。奢侈浪费造成极坏的影响:“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住行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11](P552)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反对奢侈浪费就等于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可见,限制奢侈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反浪费思想是相对于传统消费理念而提出来的,后者主要是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它把消费看作是人类自己的事情,看作是人类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和消耗。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类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追求财富的增加或占有,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人类进步的唯一尺度。于是,人类拼命地掠夺和开采大自然,无尽地索取自然界的一切资源和可以利用的一切。由此导致了人类生存危机,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因此,马克思反浪费思想不仅仅是倡导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倡导合理与适度的消耗,而且更主要的是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持续发展,扬弃人们需要和享乐的自私性质,抛弃把自然界当作纯粹的资源仓库理念,而应当按照“美的尺度”来守护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真正的“和解”。

在我国,由于各种浪费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张浪费,已经不仅仅是自然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人们以足够的注意力正视、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十八大强调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从改变人的消费模式入手来建设生态文明是极其正确的。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去消除目前那种与生态文明不相容的浪费现象。具体地说,对待消费我们既要刺激,又要引导,即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去正确引导消费。“正确处理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引导社会形成科学消费、循环消费的模式。”[12](P818)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是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无节制的奢侈浪费是一种脱离现实生存环境与合理需求的消费方式,它以享乐、挥霍为特征,使人们对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最终增加到自然界无法承受的程度,既有害于自然生态,也有损于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反对一切挥霍性、奢华性、铺张性浪费观念和行为。

反浪费不是限制消费,而是为资源环境减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要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最重要是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与生态意识,提高人们对“胡吃海喝”的风险,用制度和监督去监管消费行为,让人们知道浪费的严重后果,要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以及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制止浪费行为。因此,只有把反浪费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才有可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四、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走循环经济的反浪费之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反对浪费,必须全面促进资源的节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循环和节约经济思想,不仅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s)原则和可行性条件,而且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反浪费进行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从“减量化”的原则出发,马克思指出:“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13](P117)这就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要从源头上杜绝浪费,要加强各个过程的节约管理,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实现“减量化”的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以“排泄物的利用”为例,阐明了对生产和消费废弃物“再利用”,走循环经济节约之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首先废弃物可以资源化,马克思指出:“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它不仅找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各种各样工业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转化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转化为药品。”[13](P117)这就表明每种物质都有多种属性,从而有多种不同的用途,那些在原有形式上看似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加以利用的形态,所以,同一产品能够成为很不相同的劳动过程的原料。其次,反对不能利用消费排泄物而造成的巨大浪费,“消费排泄物对农业来说最为重要。在利用这种排泄物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浪费很大;例如,在伦敦,450万人的粪便,就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只好花很多钱用来污染泰晤士河。”[13](P11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必须走城乡结合的道路,才能协调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农产品消费的排泄物才能回到土地而没有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转化为植物的肥料。因此,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济也具有反浪费的可行性。再次,随着全球人口巨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地上涨、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不变资本的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更具有反浪费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原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13](P117)随着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消费品本身都可以作为消费的废料重新加入生产过程。”[14](P239)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所谓消费的废料即废弃资源是一种同自然资源有区别的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未认识其使用价值而废弃的各种社会产品或其排泄品的总称,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加工工业、能源电力工业、冶金工业以及其它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社会经济资源。这就要求人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从“资源—产品—废物”的不可持续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式的浪费” 十分惊人。除了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各大餐馆残肴满桌、弃羹盈桶的 “舌尖上的浪费”外,而且各个方面浪费都有表现,尤其在自然资源方面。据统计,45种矿产资源,中国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的50%,石油、天然气,中国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世界钢铁、水泥总产量有一半是在中国消耗掉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于世界的前列,水、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十分严重。在经济加快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背景下,资源环境的压力已越来越大。资源浪费的问题十分突出,过度依靠资源投入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我国早在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就达32.5亿吨标准煤,要在2015年实现4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未来几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4.3%左右。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比现在多30亿,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全球资源却越来越少。”[15]许多人受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不断地挖掘人的消费潜能和刺激人的消费欲望,脱离社会发展现实条件和生态平衡而拼命浪费,已经造成人类发展面临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因此,十八大提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政府必须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主要举措是强化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2] 陈学明.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克服的难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0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

[1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15] 保罗法瑞尔.第三次世界大战: 中美创新之战[N].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2-01-13.

责任编辑:潘文竹

Marx and Engels' Anti-waste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KE Li

( Party School of Zhanjiang Municaрl Comm ittee, Zhanjiang 524032, China )

Being thrifty and opposing extravagance and waste i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mprove the cohesive power,and change the style of the Party and peop le.I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socialism,Marx and Engels put forward a lot of ideas against waste.Marx and Engels believed that the wasting phenomenon of the human society is a product of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and the twisted human nature.Only by breaking the shackles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can visible waste and destruction of the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s be eliminated.We should try to establish the proper consumption concep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to make rationa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and to save resources through cyclic economy.Marx and Engels' thought about waste,principle of frugality,the resource-saving way of life,and enhancing people's awareness of conservation has obvious epochal value.

Marx; Engels; anti-waste; value

A81

A

1005-7110(2013)03-0041-05

2013-02-28

柯利(1967-),男,广东湛江人,中共湛江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恩格斯浪费马克思
不浪费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浪费等于扔钱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