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区战略面临新风险、新挑战与有效路径选择

2013-03-27 20:52笪志刚
对外经贸 2013年1期
关键词:东北亚经贸战略

笪志刚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在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理论探求与实践摸索中,双边及多边的自贸区战略是理论层面取得突破较显著,实践层面取得成效较大的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重大领域,对于支撑我国改革开放和深化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综合发展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中国内地与东盟之间、中国与智利之间的自贸区合作进展顺利,前景看好。中国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的CEPA合作模式、中日韩签署三边投资协定使关于自贸区的谈判向前推进了一步,未来形成东北亚局部自贸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然而,随着世界局势,尤其是经贸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全球大发展、大繁荣、大转型和大变革使自贸区合作趋势出现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在给自贸区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使自贸区战略面临内外挑战增大,风险日益凸显,路径选择愈发困难。本文将以全球自贸区战略演变新趋势为背景,以中国发展自贸区面临的新风险和新挑战为主线,以探求新时期中国自贸区发展最佳路径为目的,论述中国自贸区战略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与有效路径选择。

一、全球自贸区战略新趋势

与全球经济普遍由双边向多边演变,次区域合作向跨区域合作迈进同步,全球自贸区发展也呈现跨区域和泛区域趋势。与此同时,自贸区战略吸纳成员的内部标准和外围准入门槛也日益提高,一些双边乃至多边自贸区战略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国间博弈的工具。

1.自贸区战略跨区域发展的趋势

由于自贸区的开放、互利和多赢的特点,其有利于扩大出口、稳定贸易、扩大引资、降低成本和促进就业等优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加入或主导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现在95%以上的WTO成员国至少隶属于一个自贸区,有的隶属多个自贸区甚至主导某些自贸区的合作。与以往多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和区域军事集团框架下的自贸区合作不同,进入新世纪,双边变多边,小自贸区扩大为大自贸区,单一区域自贸区向跨区域自贸区发展成为趋势。美国拟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就是整合双边自贸区,扩大狭义自贸区,向跨区域自贸区演变的较具代表性的构想。

2.自贸区战略成为国家博弈工具

与以往的自贸区合作多追求经贸利益和互利互惠的实利相比,今后的自贸区合作在追求贸易和投资便捷化、物流和人员往来无国界化的同时,还将衍生出另一个实用目的,那就是自贸区战略日益成为国家间有形和无形博弈的工具。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和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看,除了利用地缘战略谋求区域板块经济的平衡化和协调地区发展的战略用意外,通过自贸区经营周边,谋划周边稳定也是构想之一。美国近期力推的TPP战略,除了刺激美国出口、扩大就业等经贸利益外,利用TPP从经济上围堵或牵制中国的用意也十分明显。因此,很多专家认为,美国利用与日、韩、澳、新、菲、印的军事合作从军事战略围堵中国,利用TPP从经济上牵制中国。

3.自贸区战略的标准日益高级化

与初期自贸区发展较为注重框架、轻视细则,对成员准入门槛设定相对较低相比,通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引领,自贸区发展已由初期的简单化向中期的复杂化,乃至未来的高级化演变特征明显。换言之,自贸区合作已由物品贸易及相应投资,向双向投资及金融、劳务、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演化。标准的日益高级化虽然提高了自贸区合作水平,但也使一些勉强达到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在自贸区战略竞争中相关利益受损,自贸区合作出现全球经济曾司空见惯的“南北”差距和“垂直”效应。

二、中国自贸区战略面临新风险

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和深化自贸区合作,中国自贸区战略及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和对全球贸易及投资影响力的扩大,对中国自贸区战略持怀疑态度或否定的声音开始出现,中国自贸区战略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诸多风险。

1.TPP等域外自贸区扩大的风险

与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东扩令俄罗斯颇为担心一样,在自贸区合作与竞争中,美国积极倡导的TPP框架也对中国自贸区战略构成巨大挑战,成为中国更好经营周边,经络乃至深化东北亚需要正视的潜在风险。从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世界自由投资体制的终极发展方向看,美国拟主导的TPP,曾热议一时的东亚共同体以及正在启动谈判的中日韩自贸区合作,均是符合或助推上述自贸区合作与发展趋势的有利因素,但由于自贸区合作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打上了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干扰的烙印,美国利用TPP打造属于自身的跨区域集团,也暗藏了与已成为美国经贸潜在对手的中国竞争乃至抑制中国在全球经贸影响力的战略目标。换言之,TPP就是经济版的北约东扩,其欲分解中国与周边经贸合作伙伴密切往来的目的构成了对中国自贸区战略走向的风险。

2.中日韩自贸区裹足不前的风险

在全球化尤其是区域和跨区域经贸一体化为标志的自贸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争格局中,东亚中日韩共同主导的三国FTA谈判一直成为世界级话题,三国本身对于深化自贸区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基本取得共识,世界范围内的跨区域自贸区合作的加速也使三国合作受到经济界瞩目。但由于中日韩自贸区合作涉及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和猜忌、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等主导权及如何展开之争、农业领域开放缺乏补偿机制、TPP等域外经贸势力不断渗透等问题涵盖外交、安保、历史等敏感领域,关系东亚政治格局和经济秩序,还关乎国民感情和民意好坏,使三国自贸区合作进展总是一波三折,现在中日及日韩之间因为岛屿及海洋权益之争还出现各种交流倒退征兆,中韩之间围绕海上越界捕捞的纷争也呈现增多态势。这些均构成了三国顺利朝向成立自贸区发展的现实困难,也是东亚经贸合作最需正视的诸多风险中的主要风险。

3.纠结因素影响自贸区战略发展

从中国面临的周边乃至跨区域的自贸区战略推进环境看,各种纠结因素不时出现,尤其是近期愈演愈烈围绕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主权意识及民族情绪的纠结、围绕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纠结、围绕国民感情和民意对立的纠结、围绕域外国家与区域内错综复杂关系的纠结等,导致区域内双边关系紧张,多边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由于纠结的内外互动和联动属性,在国民感情和民意的考量上,所在国政府可用的手段和路径日益狭窄,域外国家或集团的不断介入又从侧面加剧了上述纠结。上述纠结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现实矛盾叠加结果,既有区域内国家相互认知差异,也有域外国家介入痕迹,既需要区域内国家求同存异理性应对,也需要域外国家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多做促和解释工作。

三、中国自贸区战略面临新挑战

虽然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发展现状令人满意,前景令人看好,但中国要正视在自贸区战略上还面临谈判难度加大,经贸以外制约因素增多及自身如何更好适应全球性自贸区演变新趋势等问题。在积极应对深化自贸区战略合作中,还需要面对谋划重点布局并实施突破,产业转型支撑企业提高自贸区经贸合作水平,自贸区战略与民意互动等挑战。

1.自贸区战略面临重点区域突破

从中国自贸区发展历程看,自贸区的发展一直与中国外交走势呈现相辅相成关系,亦即,外交为自贸区战略展开开创必要的双边乃至多边国际环境,自贸区战略展开则为外交实现互信夯实基础。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重点侧重大国和周边关系,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已成为中国与周边的重要外交原则。从中国周边双边和多边关系看,中国自贸区战略离不开与周边和大国之间的博弈。因此,谋求区域重点突破将是深化中国自贸区战略无法回避的关键,尤其是东北亚区域还没有成熟的FTA合作机制,虽然中韩、中日韩的FTA谈判已经启动,但克服阻力努力推进三国早日形成自贸区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如何以中日韩自贸区机制撬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使之制度化,并为打造东亚共同体提供实践范式,将考验三国的政治和智慧。同时,关于推进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可在资源投资、跨境物流、跨国旅游等重点领域优先展开,以互利互惠和互联互通为自贸区形成奠定扎实基础。

2.自贸区发展需要产业转型支持

由于自贸区战略与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和国际经济调整息息相关,不仅对本国产业构成形成影响,也是对企业生产、创新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检验。从自贸区战略发展的规则看,建成或加入自贸区对发展滞后或缺乏竞争力领域的产业造成冲击,同时也会给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带来诸多机遇。虽然中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不可否认,中国现阶段还无法摆脱亟需外商投资和利用外商技术及管理提升产业水平这一现状,而深化自贸区战略是为了促进产业转型、提升企业国际化和外向合作水平,在区域一体化的高起点、高平台上,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另外,产业主动出击谋求适时调整,为自贸区合作开辟有利条件,也是自贸区战略形成高起点的基础。

3.自贸区发展需要政策民意支撑

中日围绕钓鱼岛和历史问题的国民感情的一波三折、日韩围绕独岛、韩国总统李明博关于天皇的发言及慰安妇之争的逐步交恶导致贸易战和金融等合作出现退步已经说明,没有良好的国民感情和民族交流,就不会有自贸区真正的大发展,也不可能有政治、外交和安保的真正互信。近年,中日关系陷入战后最严重危机,两国国民的好感度不断降低。国民感情和民意的对立使中日韩FTA面临“搁浅”或“流产”的可能。因此,自贸区战略的展开需要正常的民意支持绝不是空话。很难设想,两个没有好感的民族的经贸交流会持续到永远。也很难设想,没有民意支持的双边抑或多边自贸机制会拥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四、中国自贸区战略路径的新选择

1.巩固并深化东盟自贸区发展势头

中国拥有14个陆地接壤国家和28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世界上拥有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从中国外交理念和合作原则看,处理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周边关系是首要。从多年合作发展看,作为中国单个自贸区涉及国别最多、贸易和投资基础最好,具有自贸区战略领头羊和实施较为成功的多边合作特点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机制,从2010年1月1日生效至今,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各种合作,为中国经营和稳定周边,实现互利共赢作出重要贡献。截至2011年底,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8.5亿美元,10年间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与东盟双向贸易额达930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和开辟自由贸易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地区。现在,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存在一些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执,如何通过深化自贸区合作创造双边沟通氛围,打造有效的谈判平台,进而深化自贸区合作迅猛发展势头,是中国自贸区战略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的关键。

2.加快东北亚区域自贸区建设步伐

在中国周边自贸区候选地区中,东北亚具有稳定周边和大国关系的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与日韩俄的经贸合作,涉及世界范围的地缘政治大国和经贸强国,与朝鲜和蒙古的合作具有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周边关系的重要意义。但东北亚地区作为昔日冷战时期的“火药桶”、后冷战时期的非传统安全的多发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后遗症”一直非常明显,在深化经贸合作尤其是建设自贸区进程中,还存在围绕主导权、农业保护、相互信任等诸多猜忌,近期的矛盾升温更使自贸区战略的实施阻力加大。从稳定和经营周边考量,有必要以中日韩自贸区最终建立为突破口,形成东北亚区域自贸区的合作格局。为此要加快中俄日韩朝蒙各国之间边境地区的物流的互联互通、人文往来的跨境自由化、旅游拉动经贸战略的三位一体的合作建设,使东北亚自贸区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新格局。

3.积极应对TPP挑战并确定对策

自从美国加入以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建立的TPP框架协议后,从其全球经贸战略出发,一直利用该平台向跨太平洋沿岸国家发出邀约,扩大并加快该进程为本国贸易和扩大就业等服务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对此,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等国已开始积极响应,相应国内议论和启动谈判等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俄韩蒙等国未来采取何种对应战略现在还不好判断,但日韩等美国军事盟友一旦积极加入该框架协议,无疑将弱化这些国家参与东北亚自贸区建设的意愿,影响中国与东北亚周边的合作关系,这也是美国利用TPP赢得新的全球经济秩序领导权的用意之一。因此,对于TPP战略,中国要未雨绸缪,加强研究,提出主张,有效应对。既要提出主张探讨是否有必要加入的中长期研判,还要制定相应的因应之策,使中国的自贸区建设既要成为稳定周边的战术,也要成为抵御国际经济困难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的有力回应筹码。

[1] 曲伟,刘爽,笪志刚.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0-2012)[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2011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比十年前增5.6倍.[EB/OL] http://www.microbell.com/ecodetail_446788.html.

猜你喜欢
东北亚经贸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战略
战略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经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