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事件对中国的经贸影响研究

2013-03-27 21:45余俊杰
对外经贸 2013年9期
关键词:钓鱼岛进程贸易

余俊杰

(湖北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一、日本对中国经贸的重要性

1. 对外贸易上的重要性。2012 年,中国从日本进口额为1442.0 亿美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1%;中国对日本出口1883.9 亿美元。虽然,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在双边贸易中中国更占据主动。但通过分析中日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中国对于日本市场还具有很高的“隐形依赖度”。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半导体和各类电子产品,以及制造高尖端产品的精密机械,即,支撑中国这一“世界工厂”的基础材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日本。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一直存在中国进口日本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在国内进行组装,然后出口欧美的模式,因此,缺少从日本的进口,中国的加工贸易无法正常开展。并且根据中国商务部和日本贸易振兴会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在中日双边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显示中国对于日本产品的需求较大。日本出口中国的商品中,以中间产品和生产设备居多,附加值很高并且难以替代;中国出口日本的产品中,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且还面临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2. 投资上的重要性。中国比较严重依赖日本的投资资本和技术,据统计,2012 年日本对华投资73.8 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并且自1996 年来已经累计获得690 亿美元的投资。在近些年日本持续追加对华投资的情况下,中日合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通过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和重型机械以及高科技设备来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本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方面的问题,实现规模发展,获得了较好利润。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制造业梯度转移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中国因具备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禀赋、广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给予外企的各种优惠政策,外企在华享受超国民待遇。在这种资源、要素以及政策的种种利好下,日本对华投资逐年增长,经过多年运营,很多知名日企,如佳能、松下已经在华顺利完成了“本土化”进程,其生产链条、销售网络、售后服务都在未来移到中国,而这些日资企业也解决了中国将近1000 万人就业。因此,日本的投资在中国吸引对外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

3. 日本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很快,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态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谋求双边和多边合作,来促进共同的贸易与经济发展。目前,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美国与欧盟主导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正在迅速开展,并且已经囊括了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如果这两个协议顺利达成,那么其内部贸易量将会占据国际贸易总量中的相当大的比重,其内部市场的开放也会让这两个协议的成员方获得巨大的贸易利益。并且两大协议的达成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第一,有可能架空世贸组织和架空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打乱“10 + X”为主的亚洲区域合作进程。第三,给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设置重重障碍;第四,中国有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为了应对上述情况,中国也应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在此进程中,日本的作用至关重要,无论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还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都不能缺少日本的参与。所以,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上,日本的作用不可或缺。

二、钓鱼岛事件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1. 日企裁员影响中国就业。钓鱼岛事件的爆发,让这场政治上的争端迅速波及到了经贸层面。自2012 年9月18 日以来爆发的反日游行对日货的抵制,让日资企业遭受重创。在汽车、百货、服装、电子产品、航空等领域的产能、销售、声誉严重受损。如丰田9 月份销量降至4.41万辆,同比暴跌48.9%。广东和天津的两处工厂临时停产。进入10 月这种势头进一步蔓延,甚至已经波及日系在华的零部件企业。索尼在华市场份额由5.9%下跌至4.4%,7 家工厂中的两个停工,电视销售预期也大幅调低。因此,在华日企纷纷进行了部分裁员。目前,日本在华企业大约2 万家,涉及的就业人数和就业工种众多,一旦日企大面积裁员,将会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2. 日资企业实行“中国+1”战略减少对华投资。一直以来,中国是除了香港地区之外日本在海外投资最多的地方,并且日本对华追加的投资逐年增加,中国在日本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中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这种出口上的严重依赖和投资上的过分倚重,也让日本从本次钓鱼岛事件中损失惨重。钓鱼岛事件中日系产品遭到的全面抵制让日企的销售业绩严重下滑,品牌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抵制,品牌价值和营销渠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新劳动合同法、两税合并,土地和租金因素,在华日企实行“中国+1”战略减少对华投资。统计报告显示,2011 年度,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金额比2010 年增加了2.4 倍,达到1.5 万亿日元。而为了吸引日本投资,东南亚国家也争相开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如马来西亚放宽现有签证措施为国外投资者提供便利,缅甸实行汇率改革以及出台一系列的免税措施来吸引投资等。同时,东南亚国家具有比中国更大的劳动力和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日资企业在那里投资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已经从最初的加工制造业扩大到汽车制造业、商业和餐饮业领域,投资国家集中在印尼、越南、泰国和菲律宾。随着钓鱼岛事件爆发所带来的中国日资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市场和减少在华投资力度的动向变得更为明显,预计未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将会逐步减少。

3.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受阻。中日钓鱼岛事件爆发、日韩“独岛”对峙,中日韩谋求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阻。日本转而谋求加入由美国发起的TPP 以及美国与欧盟所发起的TTIP 协议,对中日韩自贸区积极性不高。而通过加入上述两个参与国家众多、覆盖区域广、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大的协定,日本将会获得巨大的利益。但中国是否加入TTP 和TTIP 至今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都将或者已经成为TPP 的成员,中国的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受阻,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放缓,中日韩自贸区目前仍处在官方磋商阶段并没有形成制度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使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以及东盟与东北亚“10 +3”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但钓鱼岛事件爆发以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进展缓慢让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受阻。

三、钓鱼岛事件之后中国该如何应对

1. 加快产业升级,改变中日外贸结构。通过对比中日贸易结构,可以发现双方的贸易结构对中国十分不利。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的附加值远远大于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产品;同时“中国制造”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线、零部件都来自日本,中国只是在进行加工组装贸易,这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性,在国际分工中容易陷入“低端锁定”困局,并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中国应该进行产业升级,加大对技术研发和革新的投入,并且积极发展一些新兴行业、战略性行业以及支柱行业,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产业转移和优势企业成长的新比较优势,打破低端锁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另外也可以改善中日贸易结构,提升中国在中日贸易中的附加值,拥有更多的贸易自主性,这样在双方发生纠纷时,中国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度,能够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争端。

2. 打造“新区位优势”利用外资。区位优势是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的优先选择之一。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和要素价格的上涨,以及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外资制造业开始撤离中国,回流母国进行“再工业化”。为了打造中国的“新区位优势”,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首先,要打造高效独立的行政司法体系,营造充分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前中国国内市场存在着各种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运输、注册方面的限制措施,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开展。因此,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打造透明的经济体系和市场环境,增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同时政府也应该精简外资企业注册、投资的程序,为外资企业投资提供方便。其次,要加大人力资源培养的投入,培养出适应新行业和现代化制造业的人才。另外,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当前的中国运输费用居高不下,通过陆路从广东运货到上海居然比用轮船将货物由广东运到美国还要高,这严重地影响了国内物流的运输效率。因此,应该打破地方限制,完善物流体系,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切实加强中国的“新区位优势”,更好地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3.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伴随着美国发起的TPP 和美国与欧盟谋求建立的TTIP 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一股新的潮流,中国加入WTO 的红利已经在逐步消失,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避免被边缘化,中国不能坐以待毙,应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目前中国已经和瑞士、巴基斯坦等国签署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中国应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体包括:(1)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与东盟成员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分别开展的经济合作。(2)东北亚经济合作。(3)中国经济圈。(4)中国与欧洲、南美地区经济合作。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责任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通过开放市场,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让贸易伙伴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带来的机遇,努力创造一个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所以,中国应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1]杨明强. 成本导向型外资制造业撤离的特征、原因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2(11).

[2]彭勇. 中日贸易争端产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08(8).

[3]高洋. 中国加入WTO 后中日贸易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中国商界,2008(9).

猜你喜欢
钓鱼岛进程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
钓鱼岛问题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