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联合吗啡硝普钠抢救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2013-03-27 03:37陈德俊杜宋耿陈炳海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期
关键词:硝普钠吗啡

陈德俊 杜宋耿 陈炳海

【摘要】 目的:探讨并寻求基层医院药物救治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3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以随机数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66例。A组以硝普钠+吗啡治疗,B组在A组药物的基础上加氯丙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内症状缓解情况及血压控制程度。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症状、血压等目标均明显改善,并控制在目标值之内,但在达标时间上,B组比A组更具优势,症状改善时间B组短于A组,两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压达标时间较A组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不论夹层类型,应用氯丙嗪+吗啡+硝普钠抢救急性主动脉夹层可作为首选的理想治疗方案,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氯丙嗪; 吗啡; 硝普钠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急症,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的病死率高。未经治疗的AAD患者,约20%以上发病第1天死亡,50%以上1周内死亡,约70%两周内死亡,约90%在1年内死亡。该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急症之一,及时明确诊断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对抢救患者尤为重要[1]。2003年本院确诊的2例患者分别于发病第2、6天死亡。2004年2月以后,每年确诊的病例为5~13例,因本院开展了规范的药物治疗研究,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2周死亡率仅为1.6%(1/66例),明显低于相关文献报道10.5%[2]。根据起病后存活时间的不同,以2周作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分界,是基于本病的自然病程死亡曲线,从起病开始越早越高,而至两周时,死亡率达到70%~80%,已趋于平稳。作为基层单位,如能在急性期及早开展药物治疗,将为后续的治疗如手术或介入创造更好条件,抢救更多患者。本研究旨在探索、寻求适应于基层单位抢救AAD患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为本院2004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AAD患者,共132例,其中男130例,女2例,患者入院后均于最短时间内经心脏彩超、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时间均为20 min~26 h,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1±15)岁,平均收缩压(SBP)(178±20)mm Hg,平均舒张压(DBP)(110±18)mm Hg。入院后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SBP、DBP及疼痛程度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该项治疗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发病两周以上或主动脉夹层复发病例不列入本研究对象。另因本病起病凶险,治疗具独特性,从人性化考虑不设安慰剂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1.2.1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绝对卧床休息、医学宣教(患者及家属)、多参数心电监护、吸氧等基础治疗,同时开通静脉通道。

1.2.2 A组患者以吗啡3~5 mg静推,必要时10~15 min后重复,总量小于15 mg,硝普钠50 mg+5%葡萄糖或0.9%氯化钠50 ml静脉泵入,起始剂量为10~15 μg/min,每15分钟剂量调整1次,每次增加10 μg,至血压控制在100~110/60~70 mm Hg;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氯丙嗪治疗,以25~50 mg肌注,必要时每4小时后重复。至症状改善或出现副作用时停用。

1.2.3 基础病治疗 依据心率情况可予美托洛尔12.5 mg每日2次开始,以控制心率在60~70次/min,同时调脂及控制相关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分别于治疗开始后15、30、60、120 min观察SBP、DBP、HR、症状(疼痛)变化,并进行点对点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后120 min内A、B两组SBP、DBP、HR及症状(指疼痛)的变化 治疗前A、B组SBP、DBP、HR、症状4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30 min后,B组上述4项指标点对点比较明显优于A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吗啡、硝普钠的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A、B两组在治疗达标时。B组上述药物治疗总量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2周时间)A组死亡2例,男女各1例,分别为第2、5天死亡,死亡原因分别是大便及情绪失控。B组1例,患者因隐瞒慢支病史,治疗后于第3天因呼吸衰竭死亡,两组其余患者根据经济等情况部分转上级医院行介入或手术治疗,无转院患者继续治疗至3~4周后病情稳定出院。

2.4 不良反应 A、B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无发现有严重副反应表现,仅B组有2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2例口干,均停药或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3.1 AAD相对少见,但绝不罕见,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根据2008年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登记资料显示,A型AAD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者院内死亡率为26.6%,接受药物治疗者院内死亡率为55.9%;B型AAD患者总的院内死亡率为13%,其中有手术指征者的死亡率为32.1%,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死亡率分别为9.6%和6.5%[3]。本研究用氯丙嗪联合吗啡和硝普钠治疗AAD患者不论是A型或B型死亡率仅为1.6%,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3.2 AAD由于特殊的病理机制,发病时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剧烈的疼痛、烦躁、焦虑不安、紧张以及濒死感,给患者的病情带来了不利的因素。氯丙嗪属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多重药理作用[4]。首先,它可以阻断肾上腺α受体,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与硝普钠具协同作用;其次,氯丙嗪可以阻断脑内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D2样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神经安定作用),产生镇静、抗焦虑等作用,增强了吗啡的止痛效益,有效减少病情促发因素;再次,氯丙嗪还具有抑制延脑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产生中枢镇吐作用,减少吗啡引起呕吐的不良反应。因氯丙嗪具有上述多重药理特性,在治疗AAD时与吗啡、硝普钠等联合,具有强强联合的优点,在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后两者的相对剂量,从而减少相关的药物副反应现象。

3.3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尽管有个别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及口干等副反应,但不影响疗效,且经及时对症处理均可耐受或缓解。

3.4 AAD最突出的症状是撕裂样疼痛,它可反映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及扩张情况,疼痛缓解是夹层扩展停止的重要指标之一[2]。因此,治疗的目标除使用氯丙嗪与吗啡控制疼痛外,有效地控制血压和心率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措施。笔者用硝普钠微泵注射与美托洛尔联合控制血压和心率,使患者收缩压尽早控制在100~120 mm Hg,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上下,与氯丙嗪联合,在症状控制如病情缓解具有强强联合作用。

氯丙嗪与吗啡联合硝普钠治疗AAD具有疗效肯定、副反应少、抢救成功率高、药品来源易、不受设备等条件限制,特别易于基层推广,为基层医疗单位治疗AAD患者首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转诊上级医院行介入或手术赢取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坤申,刘刚.主动脉夹层分离处理原则与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7(1):107-108.

[2] 陈才旺,王宏燕.主动脉夹层内科治疗[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4):165.

[3] 王佩燕.不典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识别[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9):769.

[4] 颜光美.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1-132.

(收稿日期:2012-09-17)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硝普钠吗啡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疗效
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血流中的疗效观察
治疗癌痛 吗啡注射液到底该怎么用
各种镇静药物组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分析
中药中“吗啡”玄胡索
喘定与吗啡或甲泼尼龙联用缓解晚期肿瘤呼吸困难的效果对比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羟考酮与吗啡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效果的观察
硝普钠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6例疗效观察
心衰伴低血压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