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的研究

2013-03-28 02:36成宝芝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素质工程

刘 宇,成宝芝

(大庆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应用型大学是在我国经济建设需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本科教育,它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在教育过程中应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力求教学与生产实际、工学紧密结合,以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1 工程素质的内涵

工程素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

工程素质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工程素质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二是良好的思维方式;三是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四是工程创新意识;五是团结合作精神。工程素质的形成并非是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将学科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应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 工程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已经从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需求,因此也成为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转变,各高校纷纷转变观念,不断加大对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大学生进行应用能力培养的力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实验教学减小验证性实验的比例而增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进行实验室开放;增设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等项目,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开设针对专业技能培养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硬件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各环节,完善管理与评估制度;老师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越来越重视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纷纷就如何有效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各抒己见。

这些对工科专业应用能力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同时凸显出一个主要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工程素质培养就是实践教学的核心任务,一切工作都从实践教学抓起,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难易度、侧重点进行调整,这只做到了工程素质内涵的第一项内容,并未将其内涵完全融入课堂教学,实在是一大损失。

3 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工程素质培养

3.1 教学内容

针对于工程素质培养,传统的教学内容显得不太适用。虽然各类新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普通本科教材也仅限于精简了理论知识的阐述,增加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引用案例少,针对性不强,也并没有针对工程素质培养的系列丛书。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查阅实践类教材,选取适当的案例,必要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重新编写,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讲到振荡电路时,引入了一个由振荡电路构成的简易地震报警仪,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学科竞赛、工程训练中学生的作品拿来进行分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消除畏难情绪,积极跟随老师进行工程实践。除此之外还要看跟这门课有前后关联的学科内其它课程知识:对本门课用到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对该门课所讲知识在其它课程领域内的应用也要有所掌握,把这些都融入到本门课程中,做到前后贯通,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3.2 教学方法

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找到并综合形成适合自己的讲课风格、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这基础之上,结合教学思想和目标,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授课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启发、练习、演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资料阅读、组织讨论、项目教学等等。

3.3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已逐步由传统方式发展到现代化方式。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电子课件,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展台、DVD、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教学。两者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互相补充、有机结合,不可以硬性规定使用哪种方法或必须两者全用,更不可过度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出现停电就不会上课的现象。此外,还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展示实物模型或老师、学生作品,利用电脑进行仿真练习或演示,必要时可将便携式实验箱带进课堂、边讲边练,对于现场的设备、流程或实训用的模拟装置,可以事先录像,然后在课堂播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之更接近与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4 学习模式

恰当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接收的信息被放大,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培养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可以在授课班级实施“虚拟团队”的学习模式,仿照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模式,将一个大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即创建团队,每个团队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均匀分布,并选出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负责人,负责人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组织本团队进行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下发团队活动任务,学生按团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并分别汇报成果;小型的课程设计活动也是按照团队形式进行研究、设计、制作,学生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筛选、整理、再加工,并且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经过反复讨论才能达成共识,找到相对优化的方案,这本身就是对工程实际的模拟训练。指导过程中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和评论,让学生充分去发挥,哪怕最后的方案中还有瑕疵,也不要全盘否定,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了信心,知识得到了检验,能力得到了提升。当然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团队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团队工作效率。

3.5 师资队伍

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工程素质”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从校领导到教师都要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社会对工科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标准,努力从本质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非形式上实现。首先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有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具备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扩招使得师资缺乏,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普遍缺少实战经验。学校不仅在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深造,更要鼓励教师进行工程锻炼,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如评职、考核时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免得教师工作时瞻前顾后,精力投入不足。其次还要将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请进课堂,讲授一些工程色彩强的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等;现场工程师还能够带动教师搞科研,再以科研促进教学,使工程专业教师尽快具有双师素质。

4 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难度大

由于师资缺乏,又存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造成了课多的老师只能忙着上课,青年教师忙于常规备课,课少的老师忙着做科研项目,普遍对课堂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投入精力不足,致使少数同学“浑水摸鱼”,应付了事。

4.2 考试改革难推进

每一项教学改革势必要带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变化,否则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对教学改革的促进,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使学生自觉自愿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然而许多学校担心评估能否通过、管理难度太大等问题,不敢越雷池一步,致使考试与教育脱节,教师两面为难。

4.3 拟解决方案

1)授课班额不宜过大,虽然可以采取“虚拟团队”的学习模式以缩小管理跨度,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案例编写、仿真或实物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锻炼、教学研究等工作,班额太大容易造成指导缺乏针对性,对学生遇到问题指导不及时、不细致,团队活动流于形式。保证充足的时间、精力才能提高课堂上工程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2)呼吁教育管理部门在政策上有所放宽,在评估、评职、考核等方面进行合理导向,科研不要过多占用教师精力,对于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比科研能力重要。在进行相关评估检查时,评估标准要灵活,不以唯一标准进行考核,不以评估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唯一手段,对新转型、新升本的高校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又不过多干涉,给予一定的自由度,避免盲目跟从,致使人才培养模式趋同。

[参考文献]

[1] 冯继宣.工科大学生工程师素质培养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2(4):41-42.

[2] 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61-63.

[3] 王建,刘胜吉.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0(5):142-143.

[4] 蒋兴加.基于项目教学法工程素质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8):64-65.

猜你喜欢
应用型素质工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子午工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工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