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效果研究

2013-03-30 01:37刘勇鸿路虹
河北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负荷量危型细胞学

刘勇鸿 路虹

宫颈是人体特殊的解剖部位,近年来宫颈发生病变的几率明显增高,宫颈癌的发生率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1,2]。宫颈癌前病变向宫颈癌转变过程诊断成为临床治疗宫颈病变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拟探讨诊断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疑似宫颈病变患者9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2±13)岁;孕次0~4次,平均孕次(2.5±1.3)次;产次0~3次。患者以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及溃疡、乳头样增生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进行就诊。900例宫颈病变患者无急性生殖道炎症、无子宫颈锥切术和子宫切除术手术史。依据检测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单纯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组)和观察组(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组)。2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通过无菌棉球将宫颈表面分泌物轻轻擦去,首先做TCT检查,用特制的塑料毛刷将宫颈外口鳞状柱状交界处和宫颈管的脱落细胞进行收集,放入有Thin prep保存的瓶中,通过处理制成薄层的细胞涂片,通过95%乙醇固定,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阅片。TCT检查结果参照国际癌症协会推荐分类标准:无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和腺细胞病变(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不典型腺细胞(AGC)。HPV-DNA检测,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旋转5周,放入无菌试管,采用的是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其利用免疫学技术对基因信号放大的微孔板对标本中的病毒进行微量检测13种高危型HPV,主要包括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型。结果判定标准:主要是受检标本相对发光单位准阳性对照标本中HPV-DNA负荷量≥1.0 pg/ml,相反 HPV-DNA负荷量 <1.0 pg/ml即为阴性。对于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CIN合并HPV病毒感染阳性患者行LEEP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2组检测方式阳性率情况:参照宫颈病变程度,通过TBS分类法,结果依次分为正常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癌变(SCC)等5种。细胞学阳性诊断主要是指高于ASCUS以上的宫颈病变。

1.3.2 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HPV负荷量和宫颈病变转归的关系:根据患者术前宫颈HPV负荷量进行分组,RLU/CO<500者未低HPV负荷量组、RLU/CO≥500者未高HPV负荷量组。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检测方式阳性率情况 组织病理学检查100例患者为CIN并且合并有HPV病毒感染阳性,观察组ASCUS、LSIL、HSIL、SCC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检测方式阳性率情况 n=900,例(%)

2.2 患者术后3个月HPV负荷量和宫颈病变转归的关系

患者术后3个月低负荷量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转归明显优于高负荷量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3个月HPV负荷量和宫颈病变转归的关系例(%)

3 讨论

宫颈癌属于妇产科常见恶性肿瘤,高效、准确的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方法,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步骤[3,4]。TCT可以采集颈管细胞,制片的过程中去除了宫颈粘液和阳性细胞,超薄涂片,不仅利于观察,同时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和异常上皮细胞的检出率[5,6]。HR-HPV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HPV-DNA大部分以整合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基因中,其在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病变中常作为主要手段之一[7,8]。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是液相杂交和信号放大的HPV-DNA检测技术,其操作简便,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本研究通过疑似宫颈病变患者9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检测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单纯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组)和观察组(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组),结果表明,组织病理学检查100例患者为CIN并且合并有HPV病毒感染阳性,观察组ASCUS、LSIL、HSIL、SCC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通过DNA定量分析的方法,弥补了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的缺陷,更好的提高两种筛查方式敏感度和特异度,更好的避免过度治疗,为宫颈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提供了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患者术后3个月低负荷量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转归明显优于高负荷量组,提示TCT联合HPV检测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应用后,对于宫颈上皮细胞癌变倾向预测。

综上所述,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治、及早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许以兰.TCT联合HPV检测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应用.医学临床研究,2009,26:2342-2343.

2 王艳霞,马杰,何敏.TCT联合HPV检测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31.

3 岑立青.TCT结合高危型HPV监测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5.

4 王会娟,刘玉玲,汤福想.TCT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7.

5 杨振芳,张洁.TCT、HR-HPV检测及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7.

6 王步军,郑飞云.HPV检测、TCT及宫颈刮片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3:707-709.

7 安红梅,蔡金凤.HPV与TCT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作用比较.云南医药,2010,31:509-511.

8 江俐.TCT联合HPV检测在诊断子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4-125.

猜你喜欢
负荷量危型细胞学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研究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