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南方谈话”的地位与作用窥探*

2013-03-31 18:13陈君锋
关键词:生产力谈话马克思主义

陈君锋

(西南交通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根植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国情,使之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过程,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南方谈话”是这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跟邓小平其他科学论断一起构成邓小平理论,上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下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南方谈话”不仅继续诠释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且重点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提出孕育理论基础。“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历史地位,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再次重温“南方谈话”,厘清其重要内涵,并挖掘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历史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入手,就此论题进行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一、“南方谈话”继续诠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党一直追寻与探讨的理论命题,且各代领导集体都对其做了丰富的阐述,“南方谈话”在前人基础上,结合当时国情、民情对其做了更深入回答,为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打了一剂强心针。

(一)重申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之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之强大武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重要理论武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亦不断侵扰我国,给我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使人们不断地发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疑问。加之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瞬间瓦解,加剧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的质疑,以及“马克思主义已然过时”言论此起彼伏。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重申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并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1]382他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383这些论断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朴实的道理,并不玄奥,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同时认为马克思主义绝不会过时,相信它的人更会大大地增加,这样就坚定了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依然能够救中国的信心,大大地调动了我们认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深入回答了“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小平针对马克思主义学习中出现的“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多”[3]381的现象,提出“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1]381-382;“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1]382要求我们在理论学习上脱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精,要管用。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是靠这个。”[1]382实践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学习方式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的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磨炼、检验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才能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南方谈话”更明确、更完整、更深刻阐发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疑问,“南方谈话”就此时代背景下,重申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明确、更完整、更深刻地阐发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认为问题的存在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2]305“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3]90。但是为了不束缚后人的手脚,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并没有过多的描绘,只描绘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2]304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但他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其实从未描述过任何未来的远景。……”[4]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137而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目的出发,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137。“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同时他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1]379初级阶段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让“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374这样,邓小平又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些论断不仅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更深刻地阐发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既是生产关系得以确立的基础,又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同时,也是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变化发展的最深刻的源泉和动力,它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变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5]272,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5]307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5]306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将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实践,带领我们以革命斗争方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自强,破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不符合当时国情、“左”的群众式“革命”运动,再次阻滞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使我们陷入了困境。在此情况下,邓小平在肯定“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1]370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既肯定了革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又开创性的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另一方式,即改革,拓宽了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断一经提出,全国范围内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随之展开,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上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印证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印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但党内依然有人“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1]372为了消除人们的思想疑虑,邓小平提出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72,作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他说:“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1]372因此“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372这一论断不仅消除了全国人民的疑虑,而且调动了“观望”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措施以确保改革开放朝着既定的、正确的、有利于民的方向走。他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止二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1]379“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1]375警告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以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以保证改革开放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确保改革开放的成就。还“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1]378,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防止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更准确地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且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有效结合。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提出“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6]439“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6]170等观点,但并未从实践上突破桎梏。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必须融入世界,中国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并且认为两者结合既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1]373这样,不仅消除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能否发展市场经济的疑虑,也为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三、“南方谈话”为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思想启迪

江泽民高度评价“南方谈话”的思想解放作用:“邓小平同志今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奋,上下团结一致,到处热气腾腾,进一步展现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理想的壮丽前景”[7]211。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解答,从“南方谈话”中受到了启迪。

(一)提出党建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380这里的人实质上就是指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也就是说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能不能适应世界进步潮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有作为,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国要出现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380的论断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问题敲响了警钟,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党建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此,江泽民深刻领会“南方谈话”精神,创造性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并强调“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提供保证”[7]404-411;“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8]496;必须“加强和改进学习”[8]279。

(二)提出治党要从党的干部抓起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而党的干部队伍则是党的事业骨干,是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组织保证。邓小平认为“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1]380。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南方谈话”中的“治党要从干部抓起”的党建思想。提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9]2。反复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考验的干部队伍”[10]173。

(三)提出要制度反腐,依法治党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肌体的毒瘤。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7]319这一思想,继承了邓小平 “南方谈话”中强调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1]379思想。在反腐的途径选择上,邓小平认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制度反腐、依法治党是根本举措,只有从制度上、从法律上规范党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江泽民在肯定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反腐败应该“从源头抓起”,“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长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10]176只有从源头抓起,反腐败才能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轨道。此外,江泽民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便更好的做到制度反腐、依法治党以及以德治党。

四、“南方谈话”为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智慧火花

科学发展观是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1]。它的提出及重要成果的取得无不受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光焰照耀。

(一)“南方谈话”再次强调基本国情与基本方针,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指引了方向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1]379-380这一基本国情将长期存在,而“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11],并没有偏离这一基本的、最大的国情,是对“南方谈话”精神的延续。[12]

“南方谈话”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370,我们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讲效益,讲质量……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1]375基于这样的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讲公平又讲效率的发展已成为我党集体共识。党的十六大提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进步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538。科学发展观则继续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1],坚决的按照既定方针走。“南方谈话”对基本国情与基本方针政策的反复强调,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指引了方向。

(二)“南方谈话”中协调、统筹思想也给科学发展观以启迪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11]这些思想无不承继着“南方谈话”的思想火花:“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1]375;“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1]376;“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与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77;“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1]378。因此,“南方谈话”中协调、统筹思想给“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启迪,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此外“三个有利于”的思想也给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借鉴。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在充分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什么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前提下提出并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吸收了“南方谈话”的理论精髓。

“南方谈话”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它的理论观点承继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做了创新性阐发,且对之后各代领导集体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指导作用,也为他们提供了经验。[13]“南方谈话”以朴实的语言、朴实的道理为人民群众上了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典型案例,我们要牢记、贯彻落实并发展“南方谈话”精神。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 列宁全集(第31卷)[M].人民出版社,1985.

[4] 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5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

[7] 江泽民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

[8] 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

[9] 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10]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3.

[1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2] 倪志安,等.“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3] 何秋容,李伟,张国镛.解放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法宝[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生产力谈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