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早春辣椒栽培技术

2013-04-01 05:41李正丽朱文超胡明文杨新成杨跃虎
长江蔬菜 2013年17期
关键词:菊酯拱棚苗床

李正丽 朱文超 胡明文 杨新成 杨跃虎

辣椒对土壤、气温的要求不高,是适应范围比较广泛的蔬菜作物之一,利用位于贵州低海拔的罗甸、望谟、册亨等地区冬春季节的温度条件,发展辣椒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中将选择优良品种、培育壮苗、平衡施肥、垄作地膜覆盖、精耕细作等农业措施与预防病虫害结合起来,是早春辣椒成功栽培的关键。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贵州省早春辣椒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早熟、高产、抗病、耐低温、耐弱光、长势强、前期产量高且适宜市场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目前理想的栽培品种有长辣7号、黔椒4号、韩玉3号等。

2 培育壮苗

2.1 苗床土准备

苗床应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未种过茄果类、瓜类的田块(避免前茬作物病害继续为害辣椒幼苗)。苗床应多次翻晒耙烂,播种床营养土要求疏松、肥沃,可用过筛园土∶腐熟猪粪渣∶炭化谷壳=1∶1∶1充分混合配制,撒于苗床表面,利于幼苗出土。

2.2 种子处理

用55℃温水烫种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20 min,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20~25℃清水浸 4~5 h,摊开晾干,将种子用干净的湿布或纱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有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3 适时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采用小拱棚育苗,苗床一般宽0.8~1 m,长10 m,便于通风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大棚内苗床育苗或穴盘育苗)。播种前床土整细整平、浇透底水,把种子掺上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播,然后盖上1~2 cm厚细土,以刚好盖没种子为宜,盖上地膜,再搭建小拱棚,保温防冻。

2.4 秧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立即揭开地膜,若苗床湿度大,要适当通风透气,气温升高、太阳不大时可揭开薄膜。如果苗床湿度过大,可用新鲜草木灰均匀撒在幼苗根部,吸收水分,降低湿度,增强幼苗抗性,减少病害发生。

当幼苗3~4片真叶时开始分苗,淘汰小苗、弱苗,分苗间距7~8 cm,保证苗床长势均匀强壮(有条件的可假植于穴盘中),分苗后立即浇水,盖实小拱棚,晴天还要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缓苗后遇白天晴暖,可打开拱棚两头通风,傍晚再将拱棚两头盖好;当遇低温霜冻天气,棚膜两侧及上面加盖一层草帘保温防霜冻。在移植前10~15天,可逐渐揭膜炼苗,增强幼苗耐寒能力。秧苗达到17~20 cm高、真叶8~10片时移栽。

3 田间管理

3.1 移栽田选择及施足基肥

大田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避免与茄科、瓜类蔬菜连作,增加病害传染几率。每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2 000 kg,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 kg作基肥。

3.2 高厢起垄

辣椒是一种怕涝的茄科作物,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田块一定要高厢起垄。天气干旱时,应及时浇水或放半沟水以下浸润灌溉,严禁大水满田漫灌,并且做到速灌速排;遇到下雨天气,应及时疏通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

3.3 定植时减少根系损伤

移植前对幼苗进行揭膜耐寒炼苗,在移植前1天淋足水分,移植时尽量将幼苗四周的泥土一起取出,用手轻轻地把泥土捏成圆球状,然后带土移到大田定植,这样既可使幼苗根系不受到伤害,又可保持根系周围的湿度;穴盘育成的幼苗在移栽前也要淋足水,便于起苗。起苗时用手轻捏穴盘底部,幼苗根系随土坨一起离开播种穴,幼苗定植后易成活,辣椒早生快发。

3.4 及时追肥

可用稀释人粪尿水淋施,或每667 m2用尿素2 kg对水300 kg淋施,促使植株茁壮成长。盛果期应增施壮果肥,每667 m2施用45%三元复合肥20 kg。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可叶面喷施植物氨基酸800倍液,或667 m2用150 g磷酸二氢钾对水50 kg喷施,防止植株早衰,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3.5 摘除倒芽侧枝

开花坐果后及时摘除第一分枝下面的倒芽侧枝,既可减少贴地弯果提高商品质量,又可避免雨水多时贴地果腐烂传染病害。摘除应选在晴天无露水时进行,避免因摘芽打杈造成的伤口在潮湿的环境下受病原菌侵染,增大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6 适时采果

第一、二层果实应早采收,这样有利于上层多结果及果实膨大,其他各层果实应充分成熟(即果皮由皱转平,色泽由浅转深并光滑发亮时)即可采收。采收宜在晴天早上进行。中午水分蒸发多,果柄不易脱落,采收时易伤及植株,并且果面因失水过多而容易皱缩。下雨天也不宜采收,采摘后伤口不易愈合,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

4 病虫害防治

4.1 苗期

控制好苗床的湿度是防治辣椒苗期病害的关键。播种出苗前应浇足水,并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出苗后要及时起拱,薄膜顶上有水珠应及时通风透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潮湿,遇上中午高温要掀开薄膜,避免烧苗及拱膜内有水汽而发生猝倒病和立枯病,一旦发现病害立即用69%烯酰吗啉·锰锌1 0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1 000倍液及时均匀喷雾苗床1~2次。若发现苗床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可用新鲜草木灰均匀撒在苗床上,吸收水分。蚜虫可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或25%吡蚜酮1 500倍液加有机硅5 g喷施叶背、叶心防治;小地老虎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溴氰菊酯或2.5%三氟氯氰菊酯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4.2 移栽

移栽前苗床应用69%烯酰吗啉·锰锌1 000倍液、10%吡虫啉1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喷1次药,拔掉感染病毒病的苗。移栽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浇足定根水,达到防治小地老虎的目的。此后1周内检查是否有缺苗缺窝,若发现应及时补苗。

4.3 生长期

此时辣椒生命力旺盛,病害很少,无需防治。主要是蚜虫、蚂蚁为害。可在田间挂黄板,每667 m2挂20~25张,若还有蚜虫采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2.5%菊酯类农药1 500倍液加5 g有机硅均匀喷雾防治,注意喷叶背和叶心。此外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免疫能力;抹掉主分杈以下多余枝叶,降低以后植株封行时内部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减少贴地弯果而提高商品质量,又可避免雨水多时贴地果腐烂传染病害。

4.4 结果期

早春田间常见主要病虫害有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疮痂病、病毒病和烟青虫、棉铃虫、蚜虫、蓟马、斜纹夜蛾等。在田间安装杀虫灯,杀死害虫的成虫以减少虫源;要经常到田间调查,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药。

早春辣椒疫病用75%瑞毒霉、75%百菌清或36%露克星(霜脲·锰锌)胶悬剂或70%敌克松(敌磺钠)600倍液均匀喷雾,交替使用,每5~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青枯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可杀得(氢氧化铜)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或灌根,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病毒病用20%盐酸吗啉胍·铜750倍液+0.5%葡聚烯糖3 000倍液+含甲壳素叶面肥,或20%病毒A 500倍液,或新植霉素2 000倍液均匀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续3~4次;炭疽病和疮痂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 1∶1∶200 波尔多液,或 80%炭疽福美,或 50%多菌灵,或40%灭病威(多·硫)乳剂6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烟青虫可用5%抑太保(氟啶脲)乳剂,5%卡死克(氟虫脲)乳剂,90%晶体敌百虫,48%乐斯本(毒死蜱)1 000倍液及时进行防治,在下午接近傍晚时喷雾。斜纹夜蛾可用10%阿维·毒死蜱2 000倍液,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10%除尽(虫螨腈)悬浮剂1 200倍液,25%菜喜(多杀霉素)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烟青虫、棉铃虫用5%抑太保乳油3 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氯氰·毒死蜱)乳油2 500倍液喷雾防治,钻蛀后宜在早晨或傍晚幼虫钻出活动时喷雾。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加大防治难度。

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药剂作用的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药剂混合交替使用,视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及天气情况选择打药的时间。同时对倒伏的植株进行培土或固定,防止倒伏引起烂果而传染病害。

猜你喜欢
菊酯拱棚苗床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欧盟拟修订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梨使用氯氟氰菊酯后安全间隔期为21天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