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番茄再生栽培技术

2013-04-01 05:41王振学王佃强刘青
长江蔬菜 2013年17期
关键词:穗果菌肥灰霉病

王振学 王佃强 刘青

邹城市每年番茄种植面积为1万hm2左右,其中越冬番茄占40%以上。越冬番茄一般在10月上旬育苗,翌年1月收获完毕。通过2009-2011年试种,发现越冬番茄收获后,植株长势强,特别是侧枝粗壮,花蕾饱满。2011年我们在本市的大束镇东寨村杜显峰冬暖棚内进行了 “越冬番茄再生栽培技术”探讨,通过两个阶段栽培,总产达到2万kg以上,比常规栽培增产40%左右。该技术措施的实施,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温室番茄的种植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番茄第一阶段栽培要点

1.1 品种选择

用于越冬栽培的番茄品种,应选用高产、综合抗性强、耐低温寡照、果实发育快,商品性好的中早熟品种,如粉丽达、金棚全胜等。

1.2 育苗

近几年温室白粉虱、蚜虫、灰飞虱等,每年秋季为害都较为严重,致使秋延迟或越冬番茄病毒病特别是黄化曲叶病毒病在番茄上频繁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部分地块甚至绝产,抗病毒品种虽然对番茄病毒病有一定的抗性,但是种子价格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抗病毒番茄品种生长势强,叶片大,用于越冬栽培,常常出现灰霉病为害严重。近几年的经验表明,采用一般番茄品种,适当推迟育苗时间,能够规避病毒病对番茄的为害。在邹城地区越冬番茄一般在10月8~15日育苗,温度高、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适当延后,同时采用60目的防虫网覆盖育苗。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用育苗基质育苗,育苗期间不用分苗,同时移栽成活率高。采取常规育苗的苗床应设在温室的中间位置,每1 m2施用木质素菌肥0.5 kg与育苗土拌匀,播种后用福美双与农用硫酸链霉素混合液地面喷雾。

1.3 苗期管理

①水分 采用营养基质育苗,经常用喷雾器喷水,保持营养基质处于湿润状态。常规育苗在番茄4叶前,一般不浇水。干旱年份可适当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②温度 播种后出苗前,保持白天28~30℃,夜间不低于 16℃,出苗后,白天 23~25℃,夜间 12℃。

③病虫害防治 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晴天下午叶面喷施20%盐酸吗啉胍300倍液,防治病毒病的发生及为害。同时采用吡虫啉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

④分苗 5片真叶时分苗,株行距8 cm×10 cm,分苗床除了使用木质素菌肥外,每1 m2使用红糖30~50 g,防止低温条件下出现寒根现象。

1.4 定植

①定植前的准备 由于是两个阶段栽培,因此要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一般每667 m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5万kg,木质素菌肥 120 kg,有机肥2/3基施,1/3起垄时条施,菌肥2/3条施,1/3穴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75 kg,均基施。

②合理密植 越冬番茄定植密度要适宜,若定植密度过大,引起植株徒长,病虫为害加重。小垄距50 cm,大垄距70 cm,定植株距30 cm。

③定植后的管理 a.水肥管理。定植后2~3天浇水一次,如白天温度高于28℃,大小垄全浇,否则只浇小垄。浇后划锄,清除杂草。采用宽1.3 m黑色地膜覆盖。第一穗果实膨大后,浇水追肥,每667 m2用番茄专用膨果水冲肥20 kg,以后每穗果实开始膨大,均浇水追肥一次,确保果实正常膨大,防止出现豆果或僵果。

b.植株调整。采取单秆整枝,及时去除侧枝以及老叶、黄叶,带出田园销毁或就地深埋,保持田园清洁。促成栽培,一般留3穗果打顶,第一、第二、第三穗果,合理的留果数分别为3、4、3个。及时去除裂果、畸形果。

1.5 病虫害综合防治

①生理性病害 该生长发育阶段常发生的生理性病害有脐腐病、筋腐病。脐腐病是由于生理缺钙引起的,表现为顶端叶片皱缩,颜色深绿、节间短,果实脐部有深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灰黑色腐生菌。筋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衡造成的,果实不到转色期,部分果面表现成熟症状,剖开果实,果实内维管束变褐色,失去食用价值。脐腐病防治对于棕壤土地块,定植前要增施钙肥,如12%过磷酸钙,每667 m2用量100 kg,果实膨大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钙肥。防治筋腐病应当采取科学的施肥措施,实行平衡施肥,特别是常年依赖化肥的地块,要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增加钾肥以及生物菌肥的用量。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富含钾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

②病理性病害 番茄该生长发育阶段常见的病理性病害有茎基腐病、根腐病、溃疡病、灰霉病等。其中茎基腐病、根腐病、灰霉病为真菌性病害,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茎基腐病主要在定植后结果前为害根茎部变褐色,绕茎一周后,植株死亡。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开花至果实膨大期,植株根表皮变褐色,主根内部变褐色,造成植株成片死亡。溃疡病在该阶段番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出现针扎状突起黄色小斑点,发病严重,引起植株死亡。灰霉病主要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发病,引起果实腐烂,病部密生灰色霉层。防治病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根腐病、茎基腐病在番茄定植时用2.5%适乐时(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浸泡根系与根茎10~15 min,定植时穴施富含放线菌、木霉菌的生物菌肥,能够有效防止其发生与为害。用25%菌思奇(啶菌·噁唑)悬浮剂防治灰霉病。溃疡病防治用药可杀得2000或者农用链霉素等。

2 番茄第二阶段栽培要点

2.1 培养健壮侧芽

越冬番茄进入翌年1月后,第三穗果实开始进入白熟期,除加强肥水管理外,应有目的地培养下部健壮侧芽,其余侧芽全部去除。这一时期,植株对钙肥最为敏感,结合第一阶段病虫害的防治,叶面喷施钙肥,以防止脐腐病的发生及为害和因缺钙引起的生长不良现象。

2.2 去除老枝,加强肥水管理

第一阶段的最后一穗果采收后,选晴稳天气的上午,及时去除侧芽上部的茎叶,清除棚内所有病叶、残叶,带出田园销毁。越冬番茄进入第二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促进侧芽迅速生长,结合浇水每667 m2冲施尿素15 kg。侧芽一般长到5片叶现蕾,要适当控制肥水。果实膨大期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增加钾肥的用量,根据植株叶片表现针对性的使用叶面肥。防止空秆、空果以及植株早衰现象的发生。

2.3 整枝与点花

该阶段地温气温高于第一生长发育阶段,为了防止日灼病的发生及为害,采取1.5整枝法,即:在第一花穗上留一侧枝进行培养,侧枝长到5片叶时打顶,其余侧枝全部去除。由于气温较高,防止落花落果所使用的激素如:防落素、2,4-D等,适当降低使用浓度,防止出现裂果现象。生长势强的植株一般留4穗果打顶,生长势弱的留3穗果打顶。

2.4 病虫害防治

该生育阶段主要病害有叶霉病、晚疫病等。叶霉病发生初期,叶面出现鲜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空气湿度大时,叶背出现灰褐色霉层,果实膨大慢,极易出现僵果以及空洞果。用2%春雷霉素水剂400~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番茄叶霉病。随着气温的升高,晚疫病发生频繁,叶片和果实均可受害,发病初期叶片呈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果实腐烂,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白色霉层,即病原孢子,可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叶面喷雾防治。

该生育阶段前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茶黄螨,由于该生长发育阶段时间短,因此防治用药一定要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杀虫杀螨剂,如吡虫啉、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后期用阿维菌素、甲维盐、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菜青虫以及棉铃虫的为害。

猜你喜欢
穗果菌肥灰霉病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草莓上的肥效试验
设施番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圣女果如何科学施肥
番茄整枝有技巧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百泰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葡萄新梢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