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夏秋茶开发现状与建议

2013-04-01 15:14戴凤明
茶业通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瓜片舒城舒城县

戴凤明,徐 勇

(安徽省舒城县农技推广中心,舒城231300)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属江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绿茶出口基地”、“全国茶叶百强县”,2010年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之乡”,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1年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县现有茶园4400hm2,茶农20万,茶叶产业已成为山区特色和优势产业,是茶区农民致富的主渠道。近年来,舒城县加大夏秋茶开发力度,先后进行了夏秋季名优茶、乌龙茶和瓜片茶的成功试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以生产春茶为主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1 开发现状

1.1 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舒城县大力推进茶产业振兴工程,把夏秋茶开发作为全县茶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努力实现夏秋茶的合理开发,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拓宽茶农增收渠道。独特的生态环境,充足的鲜叶原料,优异的茶叶品质,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吸引着县内不少茶叶加工企业开发生产夏秋茶。如2006年舒城县小麦岭茶厂通过到山东市场考察,认为乌龙茶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乌龙茶要求鲜叶无芽开展,夏秋季鲜叶正好适宜,同时借鉴乌龙茶的半发酵工序,可有效缓解夏秋茶的苦涩味,试制时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茶叶专家来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当年制作乌龙茶200多kg,产品深受山东客商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舒城县九一六茶场,一直从事夏秋季名优茶采制,2011年又研制开发出夏秋季瓜片茶,当年制出的100多kg优质瓜片茶,全部以200元/kg以上的价格销售完。因此,夏秋季名优茶、乌龙茶、瓜片茶的成功开发,改过去单一春季绿茶为多元茶品种结构,为舒城夏秋茶的开发生产摸索了一些经验。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开发水平偏低

据统计,2011年舒城县茶叶产量为2000t,产值1.5亿元,其中春茶1380t,占总产量69%;春茶产值1.2亿元,占总产值80%,夏秋茶产量620t,占总产的31%,总产值的20%。从数据分析来看,占全年鲜叶总产量60%的夏秋茶,目前在舒城县仅仅采摘加工了30%,尚有70%的鲜叶原料被白白浪费掉,而且采制的夏秋茶,平均单价只有48元/kg(含夏秋季名优茶),总体效益低下,这就使舒城县茶叶生产呈现出“春忙、夏松、秋闲、冬散”现象,全县约85%的茶厂与农户,只采收一季春茶,只进行一次春管。这样不仅造成鲜叶严重浪费,茶叶生产总体效益偏低,而且易造成茶园荒芜、杂草丛生、病虫害多发。

1.2.2 鲜叶采摘人工成本高

目前舒城县茶树鲜叶采摘主要以手工采摘为主,由于山区劳动力的转移,青年人多选择到城市务工,农村剩余人口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儿童,鲜叶采摘是短期用工,存在招工困难,工资高,同时招来的采茶工缺少培训,熟练工越来越少,致使鲜叶采摘成本逐年上升。据笔者调查,2011年舒城采茶工日均工资达70~80元,2012年春季采茶工日均工资达80~90元,同时还要包采茶工食宿和报销往返车票。因此,高成本的鲜叶采摘对于加工厂及加工大户来说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一般的茶厂及加工大户只采收春茶,不愿采收夏秋茶,这也是造成夏秋茶价格不高和夏秋季茶园低产的主要原因。

1.2.3 夏秋茶品质不及春茶

舒城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夏秋季温度高、光照强,夏秋茶儿茶素含量高,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含量低,普通绿茶苦涩味较重,香气较差,质量不能与春茶比拟。茶农们也认为:“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不能摘”,因此夏茶涩他们不愿意采,秋茶好喝但怕影响到来年的春茶产量更不愿意采,所以大量的夏秋茶鲜叶因价低而被白白地浪费掉。

1.2.4 市场销售难

相对于春茶,夏秋茶的品质略逊一筹,市场对按传统方式制作的夏秋绿茶并不看好。目前茶叶是买方市场,买卖双方都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如果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和卖点,要想打破已有的市场格局并非易事。

1.2.5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舒城县茶叶加工厂及加工大户数量有200多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只有1个,总体规模都较小。中小型茶叶加工厂相对来说对夏秋茶的开发利薄风险大,也缺乏市场开拓的实力,夏秋茶的开发最终要靠龙头企业来承担,而县内缺乏这样较大规模的茶叶龙头企业。

2 开发建议

2.1 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采摘夏秋茶的生产茶园,春茶采摘结束后,要及时对茶树进行修剪,施足追肥,同时做好茶园水分及病虫草害管理,为夏秋茶生产打下基础。新建茶园,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块,选用“舒茶早”等无性系茶树良种,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要求,建设优质高效茶园。此外,要加强老茶园改造,通过“改树、改肥、改水、改管”等措施,提高老茶园经济效益。

2.2 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

夏秋茶的品质决定其价格要大大低于名优春茶,低价位决定了夏秋茶生产必须要低成本,而采茶工紧张的矛盾,造成夏秋茶成本提高,所以夏秋茶开发必然要实施机械化采摘。实现机械化采茶、机械化修剪是今后夏秋茶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机剪、机采不仅可以大量节省劳力、成本,确保鲜叶及时采摘,而且还能实现茶园的标准化管理,加快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2.3 改善加工工艺

舒城主产舒城小兰花绿茶,可通过改善其夏秋季名优茶制作工艺,提高成茶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鲜叶摊放是制好夏秋季名优茶的关键。夏季气温高,鲜叶易变质,因此要改善鲜叶摊放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建议有条件的加工企业要专门设置鲜叶摊青室,配备冷藏设备,控制好冷藏室的温度和湿度,减缓鲜叶萎凋的速度,以防鲜叶在制作前氧化变质。②杀青程度要适宜。坚持“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适宜的杀青可降低成茶的粗青气和苦涩味,并改善干茶色泽。若一次达不到杀青要求,可进行两次杀青。③做形程度要轻。做形程度轻可减少叶片组织破裂,茶汁附在叶表面少,有利于成茶色泽绿润,泡饮时也会减少水浸出物溶出的速度,改善口感。④干燥温度很重要。一般来说干燥分初烘和复烘,初烘采用“高温、薄摊、勤翻”,温度要达110℃以上,初烘后及时摊凉约30min再复烘,复烘采用“低温、厚摊、适翻”,温度90℃左右为宜,复烘结束时茶叶要足干(含水量低于6%)。

2.4 开发茶叶花色品种

根据夏秋季鲜叶原料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茶叶花色品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①开发名优绿茶。对采摘的嫩度较高、芽头为主的鲜叶,建议仍以制舒城小兰花名优绿茶为好,有条件的茶厂可引进新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②开发袋泡茶。袋泡茶由于携带方便,冲泡简单,深受广大宾馆、酒店欢迎,而这类茶对鲜叶的要求较低,用夏秋茶制作比较适宜,可引进袋泡茶设备,将低档茶生产成袋泡茶。③开发瓜片茶、乌龙茶。瓜片茶、乌龙茶两种茶对鲜叶嫩度要求不高,夏秋季鲜叶原料均可以适制,目前瓜片茶、乌龙茶市场行情较好,我县部分茶厂试制成功,且经济效益较好,建议有条件的茶厂可开发生产。④生产炒青茶。我县舒绿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主营炒青绿茶出口,年产销炒青干茶达3000t,炒青茶原料主要来自本县及周边县市。因此,我县茶厂可收购散布在千家万户的夏秋茶资源,集中加工,取得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再利用舒绿茶业有限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往国内外市场。⑤开发茶旅游产品。舒城旅游资源丰富,可通过旅游带动夏秋茶开发。其一、充分发挥毛主席和温总理视察舒茶的伟人效应,开发舒茶“九一六”茶文化旅游茶产品;其二、利用国家级风景区“万佛山”、“万佛湖”山水与茶园风光相结合,开发观光旅游茶产品;其三、以新四军旧址为载体,开发红色旅游茶产品。⑥茶饮料和茶多酚开发。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饮料成为消费时尚,可利用夏秋茶为原料加工提取,制成听装、罐装饮料。此外,可利用夏秋茶鲜叶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生产茶多酚。

2.5 加强品牌和市场建设

一是品牌效应逐年突起。近年来,舒城县加大茶叶品牌建设力度,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2011年由浙江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联合组织的全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舒城小兰花”公用品牌评估价值达3.25亿元,2012年“舒城小兰花”茶品牌被评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此外县内两家茶叶龙头企业茶叶品牌产品先后获“安徽十佳名茶”、“安徽十大名茶”等荣誉称号,舒城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逐步提高。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①建设销售渠道,引导茶叶龙头企业走出企业,开拓市场,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销售网络;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立直销窗口,利用舒城交通便捷的优势,将茶叶直接销往省会合肥及周边城市;③加快有机茶生产进程,实现标准化生产,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销售网络。

2.6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

一是做好夏秋茶开发宣传和引导。2004年以来,舒城县已连续组织了八届全县夏秋名优茶及特色茶评比活动,通过活动,推介了夏秋茶,提高了夏秋茶制作水平,同时改变消费者对夏秋茶的错误观念,使他们认识夏秋茶、品饮夏秋茶、接受夏秋茶。

二是做好夏秋茶开发技术培训。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加大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大户夏秋茶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全县夏秋茶开发技术水平,提高夏秋茶品质,增加夏秋茶经济效益。

三是加大对夏秋茶开发政策和资金扶持。①结合《舒城县十二五茶叶产业规划》,从战略规划的高度重视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细化目标,分步实施。②认真编报有关茶叶深加工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来我县进行茶类的深加工和附属产品的开发。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夏秋茶开发的相关扶持政策,对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利用夏秋茶原料开发新茶类获得成功并取得成效的企业,进行以奖代补。

四是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县茶叶技术人员深入夏秋茶开发企业及农户家中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同时定期邀请安农大茶叶专家来舒城指导企业夏秋茶开发,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夏秋茶科技水平。

猜你喜欢
瓜片舒城舒城县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①
安徽舒城:“一元公交”惠民生
灵山秀水出名茶 六安瓜片甲天下
瓜片记
舒城查扣1881件不合格童车童床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特香早”鲜叶制作瓜片初探
山川盛开科技花——记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老科技员詹昌炳
一年到头不得闲:记舒城县龙塔社区关工委副主任肖启瑞
舒·霍·岳炒茶摆擂台 传承弘扬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