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2013-04-01 19:43赵秋芬公安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湖北公安4343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胃管胰岛素饮食

黄 蓉 ,赵秋芬 (公安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湖北公安434300)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全球糖尿病病人有1.5亿以上,其中2型糖尿病病人约占总数的95%以上。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近年来,国外通过分析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肥胖的胃转流手术(GBP)对并存的2型糖尿病治愈率达83~86%[1]。目前,胃转流手术 (GBP)治疗2型糖尿病在我国尚属初步阶段,作为创伤性治疗手段,病人存在着顾虑心理,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前后的护理、血糖的监测、出院指导等都对病人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9至2012年共对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了胃转流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5~57岁,平均53.7岁。糖尿病病史3~10年,平均7.4年,都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例术前注射胰岛素40~60u/d,并口服降血糖药物,6例病人只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维持在7~20mmol/L。并发高血压5例,心脏病1例,糖尿病眼底病变6例。餐后1、2、3h血检查中胰岛素、C肽释放均正常或明显升高。

1.2 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进行,用闭合器将胃从胃底和胃体交界处下方2cm横行闭合,残胃容量约100ml左右,在空肠近段横断空肠,其断端至屈氏韧带的长度根据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而定,约60~90cm,远端空肠与胃底吻合,近端空肠吻合于胃肠吻合口下方的空肠侧壁。两吻合口之间的空肠肠段距离根据患者BMI(体质指数)而定,约80~120cm[2]。

1.3 术后效果

本组病人术后均使用0.9%氯化钠50ml+胰岛素50u微泵维持,根据血糖调节用量,维持血糖在5~10mmol/L。4例病人5d后改用胰岛素10~16u皮下注射bid,其余8例停止胰岛素静滴后改用口服降糖药。11例术后3天肛门排气后饮水、进流质饮食,术后6d进半流质饮食,术后9d进软食,术后12d进普食。病人平均住院15d带药出院,出院后每周来医院监测血糖1~2次,并根据血糖结果逐渐减少用药剂量。3例病人出院时停用胰岛素及其它降糖药,6例病人3月后完全停药,另3例病人6月后用药量仅为术前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对绝大多数病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手术费用比较高,住院时间较长,病人及家属存在不同程度担心。为了缓解病人心理顾虑,我科护士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宣传手术后病人将永远脱离药物治疗与饮食控制,并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列举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1.2 术前饮食与用药 术前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控制饮食总量。同时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尿糖 (-),术前每天监测血糖2次 (空腹及餐后2h)并及时记录。

2.1.3手术准备 术前测量患者血压、身高、体重,计算患者的BMI(体质指数),遵医嘱行心电图、胸片、血液的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胰岛素水平、C肽释放、胰岛素抵抗以及甲状腺功能,进行眼底照相,了解有无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的改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床上大小便及翻身技巧,预防术后肺炎及肺不张,术前常规禁食水10h,手术日晨留置胃管、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手术后全麻未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6~8h,头偏向一侧,血压稳定后改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24~48h,观察用氧效果。术后24h绝对卧床休息,24h后可根据病人耐受力适当下床活动。协助患者每2h翻身1次,按摩受压皮肤并保持皮肤、衣服、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术后3d禁食;3d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6d后改进半流质饮食;9d后进软食。

2.2.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24h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min观察并记录1次,准确记录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体温。观察有无头痛、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及口唇是否红润,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血压。注意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本组病例中有3例术后血压达到200/130mmHg,使用硝普钠或单硝酸脂微泵维持,并根据血压调节用量,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2.3 血糖监测 手术后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术后第1天测血糖Q1h,第2天Q2h,第3天后Q4h。术后0.9%氯化钠50ml+胰岛素50u微泵维持,根据血糖结果调节滴速,使血糖控制在5~10mmol/L。血糖在控制范围内,胰岛素组调节为2ml/h;血糖高于10mmol/L,胰岛素用量调节为4ml/h;血糖低于5mmol/L,胰岛素用量调节为1ml/h;血糖低于4mmol/L,停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出汗、心慌、饥饿感,或出现烦躁、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气味、口唇樱桃红等防止发生低血糖、高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如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本组病例中有1例出现心慌、出汗的低血糖症状,经过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他均无上述症状。

2.2.4 镇痛 术后疼痛会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的调节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引起术后血压、血糖的波动,及时定期的镇痛尤为重要。手术完毕依据患者情况采用镇痛泵,术后随时调节达到止痛效果;或者使用杜非半量 (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记录疼痛的性质、部位、用药后疼痛有无缓解。

2.2.5 胃管护理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吸取出胃内的积气积液积血,促进切口的愈合,预防吻合口瘘。胃管要妥善固定,保持持续减压通畅,维持有效负压,防止扭曲、受压、脱落。如引流不畅,要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严密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及时记录,特别是注意胃管有无出血。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及溃疡。如胃肠道功能恢复,尽早拔除胃管。本组未出现胃管的脱落,未出现胃管堵塞,术后3~5d顺利拔除胃管。

2.2.6 配合治疗 术后遵医嘱用药控制血糖、血压,遵医嘱补液、抗感染、止血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术后采取两组静脉通道,一组为套管针进行肢体浅表静脉穿刺,维持补液及各类药物的输入,连接微泵;一组为锁骨下静脉留置针,保障各类营养物质的输入,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补液的液体以0.9%氯化纳为主,同时补充电解质;抗感染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控制和预防术后出血及静脉的营养支持治疗均严格按医嘱执行并调节好滴速。观察沿血管走向皮肤有无红肿、条索状表现,观察全身有无发热、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术后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均无静脉炎的发生。

2.2.7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手术后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消化道梗阻、溃疡等。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要遵医嘱应用高效抗生素。做好皮肤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6h后即可做床上活动,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排气排便情况,观察大便的颜色;术后留置有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小便的色、质、量;术后及时观察并挤压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的通畅。本组病例中有1例术后4h发现胃管有活动性出血,量达30ml/h以上,立即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同例病人术后切口红肿、高血压、高血钠,经过全院会诊,制定详细合理的治疗方案,病人7d后病情稳定,10d拔除胃管,共住院21d康复出院。

2.3 出院指导

告知病人术后仍需要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快、过量。3个月内进食软食 (每餐有汤同时饮用),饮食总原则为少量多餐,定时定餐足量。饮食为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低脂、低糖饮食。主食以大米、白面为主,副食可选择豆制品、牛奶、鱼、鸡等,促进人体合成蛋白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过酸、过甜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烈酒,同时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餐后注意观察有无上腹胀痛,心悸出汗等倾倒综合征,如发生上述情况,立即平卧15~30min。平时注意观察有无心慌、晕厥等低血糖表现,口袋内常备糖果。术后每周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每周2~3次,并根据血糖结果逐渐减少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剂量。术后3个月可参加工作,从事轻体力劳动。本组12例病人有3例出院即停药,6例3个月后完全停药,3例药物减少到一半或三分之一。

3 小 结

GBP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是治疗糖尿病的新的治疗手段,达到治愈糖尿病的效果,具有划时代里程碑作用。护理上我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手术准备工作,术后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镇痛、控制血糖、抗感染、止血及静脉高营养的治疗。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做好胃管、导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1]张新国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突破性进展 [J].武警医学,2004,12(12):883-884.

[2]张新国 .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体会 [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9):599.

猜你喜欢
胃管胰岛素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