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学知识在社区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2013-04-01 19:43周雯妍李正艳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北湖社区卫生服务站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伦理学家属护士

周雯妍,李正艳 (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北湖社区卫生服务站,湖北 荆州434000)

我国的家庭模式正在缩小,独居老人逐渐增多,临终关怀成为护理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临终患者对临终场所的选择显示,39.2%希望在家中度过最后的日子,居第1位,希望在医院的仅占13.8%[1],提示医院并不是临终患者最理想的关怀场所,而家庭临终关怀将成为重要的方式。因此,要求护士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让临终病人得到精神抚慰,减轻心理上的痛苦,让生命在弥留之际更有意义。同时,帮助家属度过心理难关,悉心照料患者,让其安祥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站从2006年至2011年共收治临终患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40~97岁。采用家庭病床的模式,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和护理,并对家属进行看护指导。

1.2 方法

1.2.1 环境保持 临终病人的房间应安置在清洁、安静、采光良好的地方,床垫硬度适中,灯光柔和,保持房间内的空气清新。

1.2.2 饮食指导 鼓励病人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少吃多餐 ,指导家属注意食品的营养和卫生状况。

1.2.3 睡前准备 为确保病人的睡眠,指导家属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如为患者擦身、洗脚、调暗室内灯光,入睡困难者,按医嘱服用适量安眠药。

1.2.4 口腔护理 由于患者均为疾病的晚期,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口腔粘膜感染。护士应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溃疡、出血等情况,做好口腔护理。

1.2.5 皮肤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要重视对受压皮肤的观察,经常更换卧位,早晚用红花油按摩,在骨突出处加用气圈垫 ,防止压疮的发生。

1.2.6 心理护理 美籍精神病学家罗斯博士提出了临终病人的5个心理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2]。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心理护理。①在否认期,可逐步告知病人的病情,让他们逐渐接受现实;②在愤怒期,要做到同情理解,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原谅、理解他们不礼貌的行为;③在协议期,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体贴;④在抑郁期,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病人关心和安慰;⑤在接受期,鼓励病人家属多陪伴和照顾,多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防止自伤行为的发生。

1.2.7 对家属的心理安慰 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中,重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家属从身心两方面照顾病人,激发出病人生命的潜力。同时护士要采用有效的交流方式,鼓励家属倾述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尽量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对于家属的过激言行要给予谅解。

1.2.8 对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知识培训 遴选相关的书籍和杂志进行推荐,指导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每月组织业务学习,比较系统地对临终的过程、患者的心理、舒缓治疗的方法以及与伦理道德有关的人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进行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

2 结 果

通过社区临终关怀,使23例病人的心理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患者能够以平静、安详的状态走完整个人生,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同时促使护理人员把对病人的朴素情感升华到理性高度,维护了护理工作的神圣。

3 讨 论

临终关怀是指对治疗无意义,估计能生存6个月内的病人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它的目的是以整个人为对象,在生理上解除肉体痛苦,在心理上缓和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在社会上使其具有社会成员自觉感,从而使其提高生存的生命意义[3]。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护理科学发展的实际,研究与探讨当代护理道德的科学。它是护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心理学 、社会学 、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4]。

社区临终关怀伦理道德的要求:①无私奉献。社区护理工作条件艰苦,困难多,名利少,要求护理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救死扶伤,赤诚济世的精神境界。②强调慎独。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崇尚 “慎独”精神。“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仍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遵守原则和规范,不做任何违反道德原则的事,是品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临终病人大多对护理行为失去了监督能力,无法对所获得的护理服务做出评判,因此,护理人员经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为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认真还是马虎,仔细还是粗心,往往不容易为他人觉察。在对临终病人护理时,不管病人是清醒或昏迷,年长或年幼,人前或人后,都应该按照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完成护理工作。社区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是独挡一面,许多护理工作的准备、实施、评价,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应做到 “慎独”。③尊重病人,同情关心病人。长期的社区护理中,护士对服务对象的家庭知根知底,稍不留意,就可能表露出对病人的看法,泄露病人的隐私,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尊重病人的隐私显得尤为重要。④社区护理人员除了具有过硬的基础护理知识,内、外、妇、儿一般疾病的护理常规,还要学习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会学、健康教育等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社会知识。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为无法治愈的病人缓解痛苦,维护尊严,增加病人对临终生理、心理的积极适应能力,帮助临终病人安宁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里程,对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的关怀。因此,护士不仅是对临终病人进行护理,用自己娴熟的技术、亲切的语言、良好的服务态度、人性化的护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配合治疗 ,还要为其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持,通过临终关怀护理再现人情味,使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和适应。⑤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要求,护士应把临终病人看成是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的人,给与病人真诚的关心。满足病人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满足亲情需要、让病人和家属在宁静而又温馨的气氛中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使病人感受到亲朋好友对他的爱和关心,产生被重视、被认可的亲切感和满足感,增加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延长生命。⑥娴熟的护理技能。大多数临终病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在注射、输液、采血、吸痰、导尿等操作方面,既能一次操作成功,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圆满地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因此,护士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掌握专业技能,勤学苦练,拥有扎实的操作技能,还要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才能更好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社区护理人员伦理道德素养对护理质量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作中,应增强社区护理人员的道德责任感,把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在开展社区临终关怀的服务中,选择40~50岁年龄段的医护人员更为合适,他们不仅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有丰富的阅历,使得他们更具亲和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社区临终关怀。

[1]杨晶,张金环,刘玉春,等 .医务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 [J].中华护理杂志,1998,6:54-56.

[2]郭照江 .试论社区护理道德的特殊性 [J].山西护理杂志,1999,13(4):139-140.

[3]池见西次,郎孟宽武 .终末护理概念 [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6(3):309-310.

[4]日国恩 .实用医学伦理学济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40.

猜你喜欢
伦理学家属护士
最美护士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