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要塞白羊城

2013-04-01 06:07李富厚
北京档案 2013年1期
关键词:南口白羊城墙

李富厚

近几年,到白羊沟自然风景区看古城墙的游客很多,既有登山爱好者,也不乏对边塞险要城墙感兴趣之人。我少年时曾经几次登上白羊城,那时的城墙又高又长又险。如今的白羊城墙早已面目全非了。

曾有古人谈论过居庸关南口城的重要地理位置:“北方有事,南口必先受兵。”白羊城距南口城仅有20华里,像南口城那样可以通向关外(口外),恰如南口城的旁门,是仅次于居庸关的重要隘口。白羊城位于白羊沟山口,以西层峦叠嶂,以东则一马平川。

随山就势船形城

老人们说,明朝时建筑白羊城是为了防备鞑子侵扰。我查阅过有关资料:元代白羊口千户所在昌平县东口置司。明正统元年(1436年),蒙古族额森部落越过王坡大岭长城,由白羊口攻入昌平城。直至景泰年间,此口仍只是石头垒砌的堡城,乃调涿鹿中卫后千户所官军据险把守。正德九年(1514年),蒙古族瓦剌部落也从白羊口侵入昌平州,兵临北京城。朝廷吸取前两次教训,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在白羊沟口随山就势建城,名白羊口城,简称白羊城。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元年(1573年),白羊城又得到扩建并加固。自朝廷派兵防守白羊城之后,蒙古族人再未从此处侵入昌平州。白羊城比较小,山坡和平地的总面积却比南口城大一些,正如《光绪昌平州志》记载:“白羊口下隘口,内有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十九座。”“城跨南北两山,高二丈五尺,周七百六十一丈余,有东西二门。”该城地势险要,在当年还是闻名遐迩的。

白羊城是两山夹一河式的山城。从远处望,北城墙尖如船头,南城墙齐似船尾。正所谓头尾高,中间凹,好似大船跨山腰。“船底”之上有白羊河水穿城而过,河岸边有部分民居和钟鼓楼。钟鼓楼内有一口铸铁大钟,高约1.5米,重600余斤,钟声远传几里之外。城里至城东的双泉寺曾有3里长街,买卖店铺一应俱全。

庙会远近闻名

有城就有庙。古时候,人们崇拜神佛,希望衣食住行都能得到保佑。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羊城不大,却有城隍庙、玉皇庙、真武庙、三圣庙、山神庙、佛庙、娘娘庙和菩萨庙等10余座。庙观大多建于明清年间,毁于民国战乱时期。白羊城庙会历史悠久且远近闻名,每年阴历四月十五至十七日,众香客前来求神拜佛,大小庙堂内香烟缭绕、钟磬齐鸣。庙会期间,各档花会演出精彩热闹。白羊城的“吵子、钹鼓、耍幡”唱主角。邻村的花会也踊跃一显身手,如古将村的“秧歌柳子”、黑寨村的“钹鼓”、花塔村的“少林棍”等。还有从远处赶来杂耍卖艺的、变戏法的、耍猴的、唱曲的、说书的、相面算卦的。1945年以后庙会渐渐消失了。

1959年,修小水库之前要拆关帝庙,我那时上小学二年级,曾和同学从关老爷塑像上抠下来亮晶晶的铠甲片,父母把我好一顿训斥,唯恐惹恼了神灵。1970年前后,我曾在苍坡庙遗址见到过几通功德碑。近些年封山育林效果显著,漫山遍野都是松柏树、山桃树、杏树、榆树和椿树。据护林人说,那几通功德碑仍静静地卧在荒草树丛中。

抗日战争纪念地

白羊城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远的不说,从1920年开始,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抗日战争直至解放战争,白羊城始终战火硝烟不断。当年因拆卸捡来的手榴弹而被炸残手指头的男孩,如今已年近古稀了。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时,社员们在城墙根还挖出了锈迹斑斑的三八大盖枪、大刀片、手榴弹,应该是长城抗战时期遗落的。白羊城是北京地区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地。1937年7月22日,城内的关帝庙前燃起抗日烽火,诞生了京郊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国民抗日军。在后来的日子里,国民抗日军先是奇袭了德胜门外第二监狱,营救出几十名共产党员及数百名同胞,缴获了大量武器,并在京西的妙峰山用步枪打下了日寇的飞机。国民抗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敌占区广大抗日民众的斗志。后来,这支队伍被八路军总部收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今天,村党支部经常以国民抗日军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教育青少年,村委会还筹划着在关帝庙遗址树碑纪念。

圆月美,弯月亦美

1939年,这里连下49天大雨,特大山洪冲毁了东西城门、钟鼓楼、地势较低的寺庙、民房和城外的长街,大树被连根拔起。水灾后良田变为荒滩河套,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背井离乡逃荒要饭。近500年历史的白羊城在风雨侵蚀和战争兵燹中逐渐废为残垣断壁。修小水库那年,城内外的百姓集体迁移,房屋废墟被生产队改造成耕地。

1959年,在白羊城西门处建造小水库时,民工们在山势陡峭处拆下城墙条石,顺坡滚落到山下,垒砌起水库大坝,却使白羊古城受到严重破坏,实在可惜。现在,北山顶的城墙仍有较完整的敌楼,还有600多米长、3米高、2.5米宽的城墙。裸露的三合土和废石堆砌的墙芯,好像被扒了皮的长龙瘫痪在蜿蜒的山脊上。南山顶上有2米多高的城墙隐蔽在树丛和荆棘之中,四五百斤重的条石被岁月磨蚀得黢黑。这一段城墙保护得比较好,得益于山顶地势平缓,又有梯田和树木的保护,人们不便于把条石拆运到山下。西城门外的马蔺墩烽火台尚存庞大的底座,宛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追忆着曾经辉煌过的白羊城。圆月美,弯月亦美。白羊城的残垣危楼正向游人展示着她的顽强不屈,述说着她的沧桑岁月。

前文提到的白羊城专指白羊口城,实际上在城西南还曾有一座辅城——白羊新城。清代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记载:“州西四十里为白羊口城,距居庸关南口二十里……西南有小城曰白羊新城。”约在明万历年间,朝廷为加强防范蒙古人的侵扰,继白羊口城之后又在五峰山脚下筑造辅城一座,增兵防守。白羊新城呈正方形,一里见方,设东南北城门,不跨山,与相邻的白羊口城构成犄角之势。相距二里远,连建两座城,可见白羊口城的军事地理位置之重要。

白羊城据守山口,西北部山峦起伏。朝廷为了防止敌军居高扰城,为了方便军事联络,又在城西3里至西北36里之间的山顶上建筑了8座山墩(烽火台),马蔺墩烽火台距离白羊城最近。正如明代王士翘在《居庸隘口论》中提到的:“关西白羊口号称要害,城西门外去山不十丈,而山高于城内数倍,冈坡城漫,可容万骑。敌若踞山,则我师不敢登城,拓城以跨山,今之急务也。”当年,白羊新城、白羊城与西北至东北一线的长峪城、镇边城、居庸关、上关城、黄花城、古北口构成了数百里长的防御实体。

几百年弹指一挥间。白羊新城在历经200余年风雨后,于1820年被清代庆亲王家族墓地代替,只留下了“南门外、校场、将台和排墙”等地名。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南口白羊城墙
北京地区平原生态林林分调查分析——以北京市南口农场为例
天上有只大白羊
南口战役:惨烈程度超过台儿庄战役
早年间南口有座塔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