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2013-04-02 03:29葛雅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教育

葛雅兰

(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春节前夕,《温州都市报》刊登了一个名叫黄庆红的重庆籍民工写给铁道部的一封信,写信的起因是买不到回乡的火车票。今年春运实行实名购票制以后,黄庆红4次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未果,工作人员称使用网络或电话购票比排队快。但黄庆红却称,对民工而言,网络购票比通宵排队购票更不现实,因为民工中大部分连鼠标都没摸过,对于复杂的网络购票更是一片茫然。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哪种购票方式更适合农民工,但这件事情却显示出当前农民工现代知识技能的缺乏,而且也表明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急需解决。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1.2亿农民工,他们中,15%以下为初中水平,多数为初中和高中水平之间,高中水平以上的占18%左右。通过对各个行业农民工的访问调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都有强烈的欲望,但是对于如何接受培训?自己又有时间和经济上的实际困难,所以,他们中只有20%左右接受过继续教育,但更多的是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全面系统的旨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培训很少。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据统计,进城农民工目前正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城市中的农村务工人员将达到3个亿。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成员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进城农民工如何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二、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农民工继续教育组织情况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所有参加过培训的进城农民工中,通过政府组织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占10.7%,参加企业组织培训的农民工占30%,自己去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占59.3%(国家统计局调研组,2006)。这表明,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服务,主要是依靠农民工自身投资,其次是企业,再次才是政府。2001年的5城市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在进城农民工所参加的最近一次培训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仅占7.20%,由雇主提供的占30.40%,而商业性培训占到了56.00%。到2005年,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进城农民工参加的最近一次培训中,政府部门组织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11.29%,雇主提供的比例也上升到了36.29%,商业性培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这表明,政府部门和雇主都加强了对进城农民工培训服务的提供,但情况不容乐观。

(二)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侧重于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技能培训,目的是提高雇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农民工中约有30%左右的人,曾经或正在接受本单位的技能培训。由于时间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即便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但也只是侧重于提高职业技能,大多数为了考取各种从业资格证书,例如,会计证、电工证等。很少有农民工主动参加旨在提高自身素质、做文明市民等方面的培训。

(三)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所需费用高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底层,每个月只能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费用。比如,给老家亲人的生活费、子女的教育费等,已没有多少剩余的钱用于继续教育了。而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的费用相比农民工的收入又显得过高了。农民工参加各种培训,除培训外,还要缴纳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少则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大多数农民工对于继续教育只能望而止步。国家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继续教育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农民工急需帮助,另一方面资金却不到位的现象。

(四)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时间不能保证

农民工大部分在工厂上班,属于一线工人,虽然劳动法规定了8小时工作时间,但实际上工作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周日也加班。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接受继续教育,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农民工继续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

(一)农民工发展权的内涵

发展权是个体和集体基于持续而全面的发展需要而获得的发展机会均等和发展利益共享的权利。发展权不仅是一项个人人权,还是一项集体人权。人是发展权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人”既是单数也可是复数,所以发展权所讲的“发展”,既包括个人的发展,也包括集体的发展。农民工作为个体,享有发展权,农民工作为主体也享有发展权。农民工发展权意味着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任何阶层、群体一样有生存的权利,也有生活得更好的权利,在城镇就业、生活、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享有机会均等和发展利益共享的权利。

(二)农民工发展权的意义

发展权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1]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实现人的发展权的价值基础之上。对农民工发展权的尊重和保障是对农民工创造力的一种解放。以发展权作为农民工继续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可以激发农民工的创造力。同时,发展权的实现既有赖于主体自觉、自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离不开正确价值观指引下的政策保障、调节、干预。确立发展权作为农民工继续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可以为农民工实现全面发展、培育农民工现代性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四、加强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注重宣传,提高对农民工继续教育的认识

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传农民工为城市和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消除对农民工存在的偏见,客观地反映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等现状,让大家都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要引导农民工注重自身形象和社会礼仪等,培育自身的现代市民意识。[2]同时,要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工素质提高的社会环境,也使原来的城镇市民确立起文明、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农民工。

(二)创建多层次、多样化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途径

一是办学形式多样化。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工作不稳定性、文化层次的差异性。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可以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目前,很多城市有民工学校,可以采取节假日授课的形式。还可以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办夜校,让农民工业余时间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继续教育,不必另外花费时间在学习的路途中。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取传统的课堂讲解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能够自学。二是办学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文化层次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如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家装、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从实际出发设置继续教育课程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农民工逐渐市民化的过程。农民工不仅要有生存的技能,还要懂得城市生活需要的法律、卫生、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课程要多样化,而不是单一的生存技能。各类培训学校可以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一些课程,如文明礼仪、法律、心理辅导、计算机基本操作等。针对有些农民工在公共场合打赤背、随地吐痰、把天然气管道接到客厅直接烤火、在阳台上养猪、养鸡鸭等现象,可以在民工夜校设置一些城市文明礼仪课程,教会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基本礼仪。也可以在专门的民工学校开设法律、心理咨询等课程,让他们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权,而不是采取跳楼、阻路等过激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尤其是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教会他们利用网络,解决生活难题。

(四)搞好结合,实现双赢

一是弹性教育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教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比如通过阶段考试,就可以颁发证书。二是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术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对于他们的继续教育就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另外,提供继续教育的机构还可以和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三是接受继续教育与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总之,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继续教育本身,更需要全社会对农民工的真正关注,尊重他们的发展权,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农民工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农民工的歧视。与提高农民工的城市文明素质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更为重要。系统性之二就是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不能仅限于政府、企业,还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共同为农民工继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1]周明海.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权的借鉴、超越与发展[J].探索,2009,(03):11.

[2]李银.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J].成人教育学刊,2010,(05):21-22.

猜你喜欢
农民工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