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缺失与公共政策公平性
——《财政分权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评介

2013-04-02 08:35徐雅雯
财经问题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东北财经大学公共品分权

徐雅雯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财政分权的优点在于其能够使公共服务更精确地符合居民的不同偏好。鉴于转移支付不完善等制度设计不完备,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内生的经济性激励被放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激励被弱化,所以单纯的分权并不能释放被抑制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财政分权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系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赵佳佳博士之专著,作者从中国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和财政分权体制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总量和效果,通过引入财政分权将公共品供给与经济体制机制联系起来,为公共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主张调整分权的程度,通过其他配套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来改善分权的效果,将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因素集合并整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公共品供给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其不仅指出了外部环境等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因素,而且解释了这些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力,从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角度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做了详尽且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了参考性意见。本书的特色及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关注经济体制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本书从外部环境的制约、激励形式上的偏差或扭曲以及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三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并指出目前对于财政分权的系统性考虑不足,单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开展改革,效果将受到抑制或不明显。

其二,扩展了集权分权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模型,通过放松对政府的职能界定的假设和加入考核机制变量,揭示了财政分权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理论关系。

其三,运用空间误差模型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考虑了随即扰动项可能存在空间依存性的特征,由此进行的估计能有效去除由于忽略空间相依性而导致模型的错误设定,提高了实证估计结果的有效性。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基本公共服务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多且杂等特点,尽可能地收集和掌握各种基本公共服务的数据和资料,有理有据地将分散于各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整合起来并与所持观点相互印证。

其四,通过分析和资料支持提出诸多新的见解。如针对一般意义上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是集权的观点,作者认为,分权本身是中性的,其或正或负的效果是被外部环境所强化的,更适宜的政策选择仍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优化分权体制。又如,作者通过资料分析认为,中国当前出现的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状况是经济转轨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 “先效率后公平”的改革发展战略和“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的官员晋升制度的机制体制弱化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

其五,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体制演变进程的介绍和梳理,将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现象归纳和提升到历史层面来探究。作者认为,2002年之前的公共服务缺失作为前期改革的成本积累至今,出现了一种集中释放的状态,才致使公共服务普遍缺失凸显为当前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压力迫使财政分权体制的设计重心并不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为此,财政分权体制的改革应将遵循二重任务原则、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作为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任务贯穿经济活动的始终。

猜你喜欢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品分权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Vehicles for Reading—Open the Door to Education
国际化国际商务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年全国会计学博士毕业生名录及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分权化背景下的印尼海外移民治理研究
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的关系探讨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成本差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