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分析

2013-04-02 09:0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责任感大学生

曾 兰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分析

曾 兰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军人物,但是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当代大学生身上贴满了"自私自利、缺乏责任、虚荣、拜金、脆弱"等标签,社会责任感十分淡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探索到一些方法,希望能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所帮助.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原因分析;培养策略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中,对自己必须承担的使命或者任务,所应有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担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其道德素质的高低、人格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发的扩大,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伺机产生,导致广大社会民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幅度滑坡,尤其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剖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乃是当务之急;加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表现

1.1 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和他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和个体都成了受益者,多数人都迈向小康乃至富豪的行列.这一切都为个人独立、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许多大学生意识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选择以“我”为中心,以“我”的价值为奋斗方向.他们只关注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情,注重自己的发展和未来命运,强烈追求个性独立并抓住所有的机会积极展现自我.与此同时,他们强烈排次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当发生矛盾冲突时,首先责备他人的不是,漠视集体和他人,而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偏激的自我意识,很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发生,而淡薄社会责任.

1.2 虚荣攀比心强烈,贪图享受

这种虚荣攀比心理首先表现在物质的追求上,完全忽视个人的能力和家庭条件,认为别人有的自己必须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出众和富有,所以就算借钱也要买高档化妆品、名牌电脑、名牌手机、名牌衣服等等,.其次,是对金钱的追求.大学环境相对轻松,自由时间相当充足,很多人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所以绞尽脑汁投身在赚钱上.另外还有许多人,认为进了大学门就牢牢抓住了一纸文凭,所以就投身到未来职业的发展上,一方面赚钱一方面培养职业技能,对正常的课程学习不闻不问.还有许多学生好逸恶劳,认为上大学就是来享福的,学习怕累、工作怕苦,心安理得的花着家里的钱窝在宿舍里无所事事.

1.3 缺乏高尚的精神品质,意志脆弱

有一些大学生对不关乎自身切实利益的事情一概不理,缺乏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有的独生子女,从小被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虽然也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常常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浮躁不安,遇到挫折就惊慌失措,意志力非常薄弱.所以,一旦理想难以实现,就容易怨天尤人,抱怨甚至仇恨社会.[1]

1.4 铺张浪费严重,缺乏勤俭节约精神

浪费现象在全国高校中是屡见不鲜.明明吃不完那么多饭菜,但是虚荣心作祟,还偏偏打那么多,认为吃不完就扔掉是很潇洒的,对餐厅里勤俭节约的警告视而不见.部分大学生,对水和电的浪费也相当严重,认为不花钱的东西就要使劲用,却不考虑校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世界的资源紧张状况,这种心理也是社会责任感淡薄的表现,是十分危险的.

2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和社会全力培养的高级人才,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个人价值利益的实现,更影响着国家、民族、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才会刻苦学习、努力向上,才会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才会把自己毕生所学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也只有他们才能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十分有利的.

2.2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定了,社会才会有更大的精力去处理其他事情,所有的因素都安定了那么社会也就和谐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积累,对将来报效祖国是十分有用的.

2.3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养成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在道德的严格要求下,不断的用知识和技能全面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业压力的加大,使大学生的危机感空前的强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就业就可以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从长远看来,国家和社会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品质优秀的高端人才.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国家,社会责任感是必须的硬性条件.

2.4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就是社会中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与社会中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作用会更大.当然,由于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良莠不齐,他们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预防“高科技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个人原因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主观因素.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问题上,主体自然是大学生自身.因此,首先必须要从大学生自身寻找原因.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比社会环境要相对宽松、纯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感知去认识社会,而他们的认知是不成熟的且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意志不坚定、自制力不强,无法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很容易随波逐流、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而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过分强调个性的发展,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自然不强.当然,那些严于律己、意志坚定者也大有人在.所以“事在人为”,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容忽视.

3.2 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庭、亲情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特色文化.随着国家计划生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据科学调查发现,中国的父母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父母要累很多.[2]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程度甚至超乎正常,他们几乎包揽了家庭中的所有责任,惯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习惯了接受、习惯了发命令,却没有学会付出,不懂得回报父母、关爱他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基本都是骄傲、蛮横、自私的,普遍缺乏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生存技能,更谈不上对他人和社会负责.所以,当前许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与他们被从小娇生惯养有很大的关系.

3.3 学校的原因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现在多数高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就业率,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高校课程的设置极不协调,专业知识课的比重大于思想道德课,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置道德教育课.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考试手段来强化德育,导致考试成了学习的目的,使学生迷失在考试中,找不清自身的位置,沦落为学习的机器.在教学管理上,多数高校制定的管理制度过于严格,容易误导学生认为自己处于被管制、被压榨的地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反叛意识,严重妨碍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4 社会的原因

社会原因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客观因素.首先是市场经济功利化的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鼓励竞争、追求自由,强调个体观念、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很多大学生受其不良影响,形成了极端个人主义的认识,社会责任意识相当淡薄.其次,受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腐蚀,比如:偷盗、假冒、抢劫、黄、赌、毒等,使大学生害怕步入社会,产生明显的厌世、避世心理,害怕面对社会的丑恶现象,内心焦虑不安,谈不胜承担社会责任感.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西方思想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西方社会中鼓吹的平等、自由、独立、民主、个性解放等观念被一些大学生不加选择的吸收,为了彰显个性、追赶时尚,他们片面追求功利的个人价值,致使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4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措施

4.1 大学生自身应提高认知能力,正确自我定位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必须要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关注国家和社会事务,主动去了解自己所处国家和社会的真面目,认真、理性地探讨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自己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4.2 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十分重要,要向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必须采取科学的培养方法,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爱、感恩和给予,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从小培养责任意识.

4.3 高校要加强德育培养.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教育,更是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能够认识到,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高校要开展丰富的思想道德培养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养成社会责任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以报效祖国和社会.

4.4 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社会风气

社会媒体是大学生了解外部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担负着净化社会环境的重要任务.因此,社会媒体和相关部门一定要以宣传正面、积极的社会实践为主,让大学生对社会充满信心,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1〕王庚.试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3):56-58.

〔2〕张开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探析[J].中国高教,2012(7):102-104.

G641

A

1673-260X(2013)09-0241-02

猜你喜欢
责任感大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