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淑敏创作中的母性意识

2013-04-06 06:46刘明菊
关键词:母性毕淑敏母爱

刘明菊

(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江苏南京 21002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是母爱主题的一个极力颂扬者。1987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之久的她弃医从文,把手中的手术刀换成了笔杆子,曾为儿科、妇产科医生的她,无论手中握的是什么,心中牵挂的始终是母亲与孩子。所以,从一开始写作,她的笔触就从未离开过对母爱的歌颂与思考,其作品中所蕴藏的母性意识一直深深地打动着笔者的心灵。

所谓母性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指女性对母性本能的认知,二指女性对母亲角色属性的认知。通常,母性意识是规范女性之为母性的根本,正是有了母性意识,女性才显示出了区别于世间一切伟业的光辉的人格魅力!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涌入,不少作家开始解构传统,颠覆着母性神话,而毕淑敏却依然顽强地坚持着内心对母性的期待,用她笔头的文字书写出一篇篇母爱的赞歌。

毕淑敏所刻画的母性形象生动多样,她们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着自己的孩子,从孕育到培养,她们在爱与理智之间彷徨着,以不可理喻的方式贡献着自己全部的爱。

一 用牺牲链接生命——为孕育下一代而竭尽全力

毕淑敏曾说道:“我是女性、母亲,还做过多年儿科、妇产科医生,总能感到母亲们在生死抉择之际不可理喻的母爱。”[2]在小说《生生不已》和《血玲珑》中,毕淑敏就写到了为孕育下一代做出伟大牺牲的两位母亲。

乔先竹(《生生不已》)只是个普通的工厂女工,她对女儿小甜倍加珍爱,然而小甜却患上了极险恶的脑肿瘤而且无药可救。女儿死后,乔先竹精神完全崩溃了,为了挽救乔先竹的生命,医生建议她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建议与乔先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她便不顾自己身体的柔弱投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人运动中。她希望生个女孩,或者说她意识里被孕育的这个生命就是她死去的女儿小甜的转世,所以她才有那么大的勇气,不惜牺牲一切。最后生育时,羊水进了她的血液,血液永不凝固终于像沙漏一样渗光了。新的生命被孕育了出来,而乔先竹为此牺牲的是人生仅有一次的生命。在乔先竹身上,体现的是人性与母爱的光辉,人类正是凭借这种顽强的天性,使生命源远流长,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已”地诞生于母亲的自我牺牲之中。孕育生命的切身体验和当医生时接受新生命降临的经历,使毕淑敏作为母亲的生命体验更趋充盈饱满。小甜的生命虽然没有被乔先竹挽留住,但她已经尽力了,这里,母亲的生命在与上帝的对抗、对苦难的逾越中显得超凡入圣。可以说《生生不已》对母性牺牲意识的探讨,是将为人母者的生命摆放在祭坛的阴影与灵光之间进行的,在与苦难的搏击中,伟大的母性显示出了超凡入圣的气概。

“女性是繁殖和哺育生命的,当生命即将受到杀戮时,女性的心是战栗的,是锥心般的疼痛。”[3]而当被杀戮的生命是女人的孩子时,这种疼痛只会因女性本能的母性意识而急剧膨胀,最终化为一种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力量与勇气支撑她们做出伟大的牺牲。乔先竹是如此,卜绣文也毫不逊色,她以“被虐待狂的方式,牺牲了自己的性爱、自爱,将自己全部奉献给子女”。[4]

卜绣文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女性,她有自己的公司,但在她的心里,比生意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她的独生女儿夏早早。当她得知早早患上了白血病,必须有一个相同骨髓的配型者才能被挽救时,42岁的她毅然决然地决定怀孕,并在医学泰斗的精心安排下,签下了生死契约——“血玲珑”计划,然而化验结果出来,早早却不是丈夫的孩子。卜绣文没有放弃,她设法找到早早的生父——曾经强暴自己的男人,她最厌恶、最仇恨的人。小说刻写了卜绣文的坚定:“如果注定有一个人要下地狱,就让自己承受吧”;“她还得送货上门,这对她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是异常惨重的。但为了女儿,她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的呢?她已然超脱了寻常的廉耻和羞辱,她的胸臆弥漫着献身的勇气。”她再次怀孕了,由于是高龄产妇,她和孩子再次陷入了生死劫。卜绣文是女性,但她更是母亲,因为是母亲,使她忘记了女性的柔弱,使她在重重的打击中不屈不挠,勇敢地面对和接受任何的变数。也因为是母亲,因为救女心切,她才会签署“血玲珑”计划,才能忍受那么多常人听一听或许都会打寒颤的屈辱,也才会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去孕育女儿早早的“药”——一个能与早早骨髓配型的新生命。在接踵而来的打击之下,卜绣文那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让母性形象在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熠熠发光。

超过爱自己去爱另外一个个体是母性的特征。乔先竹和卜绣文以自竭式的奉献走向涅槃,凭的就是母性,她们是以母性的牺牲挽救生命、传承生命。只是因为有了她们的母性之爱,人类才能世代相传,生生不已。

十月怀胎实属不易,然而孩子呱呱坠地之后,母亲们为培养下一代而需承担的责任绝不会亚于孕育之苦。

二 用尊严点亮生命——为培养下一代而不遗余力

“如何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者一门永恒的课题,而且容不得失败,不允许返工。”[5]母亲们为了做好这门课题真的是殚精竭虑,《不会变形的变形金刚》中的“我”如是,《一厘米》中的陶影亦如此。

“我”(《不会变形的变形金刚》)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的母亲,她量入而出,为了每日的柴米油盐儿精打细算。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满足孩子快乐的欲望,也为了树立起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她为儿子买了一个变形金刚。儿子班里的同学们都是互相串着玩彼此的玩具,小胖不小心把儿子的变形金刚摔坏了得到了儿子的原谅,可当儿子不小心把高傲的女人的女儿的大力金刚摔碎去道歉时却没有得到同样的谅解,而是要儿子赔偿。儿子很困惑,他要去找小胖也赔给他的变形金刚,“我”想阻止,却没有能力给儿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想用母亲温馨的心捻成毛线,为儿子织一间温暖的小屋,可惜我不是整个世界”。多么淳朴的感情,多么淳朴的愿望,表达出的正是母亲为培养下一代的最真实的母性尊严意识。也因为这份尊严意识,才使世间有了那么多温馨。

陶影(《一厘米》)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有一个秀气可爱的儿子小也,“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然而鬼使神差的“一厘米”捉弄了她,她在微不足道的一厘米中丢尽了面子,失去了尊严,最为严重的是失去了小也的信任。当小也对她喊出“我不相信你,不相信!”的时候,她的灵魂在颤抖。当真相被澄清时,她甚至不在乎一直困扰着她的金钱了,而只想“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陶影的努力赎回的是自己的尊严,点亮的是儿子的生命。

生活中,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尊严。这对于母亲来说则更是铁的原则。母亲们为培养出健康的下一代真可谓是不遗余力,尤其是要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尊严,也只有这份尊严才能使孩子的生命熠熠生辉。

母爱就其出发点而言定然是无可指责的,然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却会有不同的结果,针对这点,毕淑敏也给以了很深的思考,并高屋建瓴地指出母爱是有级别的,是需要学习、钻研、打磨的艺术,将母亲由“自然母性”“社会—文化母性”提升到“智慧母性”的新阶段。[1]

三 智慧母性——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认为母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也被看作是爱的最高形式。孰不知,与生俱来的只是动物的本能,这种母爱是盲目的、自恋自怜的,并不是爱的高级阶段,这种母爱是会毒害孩子的心灵,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红处方》里北凉和琪仁的母亲,《天衣无缝》《娘间谍》中的母亲都是如此,她们一味地溺爱孩子,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恼,最终也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了无穷的困扰。

那么,怎样才能超越“自然母性”而提升到“智慧母性”的阶段呢?毕淑敏认为母亲应该尊重孩子,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在施予爱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懂得回馈爱。否则,孩子生存能力低下,是无法适应竞争激烈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毕淑敏《教你生病》现身说法,通过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狠心”让孩子自己去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给父母以深刻的启迪。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与他们平等相处,和孩子一同成长。在毕淑敏的笔下,《在儿子考试不好的时候》一文中,母亲面对儿子考试失利,成绩不好的时候没有大发雷霆,批评训斥,而是和儿子一起分析原因,正确引导,尤其可贵的是,当母亲发现儿子有难得的求异思维的萌芽时倍加呵护,予以充分肯定,在探索中母子共同成长。毕淑敏倡导的母爱已经不仅仅是无私的奉献、牺牲,而是建立在智慧和力量之上的美丽和幸福。

毕淑敏曾说:“我是一个视责任为天职的人。”作为一名具有深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毕淑敏以天下母亲的重任为己任,认真思考着母爱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赞颂不已的主题,她思索着在当下,母亲应怎样做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指导着母亲在孩子、家庭、工作、自我中寻找平衡,做到精彩。冰心说:“有了健康的感情,使我相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笔者想要说的是,有了毕淑敏这样的作家来传承和颂扬母性之爱,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人类会有光明的前途。

[1]詹小红.毕淑敏对冰心母爱主题的继承与发展[D].新疆:新疆教育学院,2009.

[2]吴菲.毕淑敏访谈——好的作品还在我心中[N].广州日报.2000-04-05.

[3]翟瑞青.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王列耀.宗教情结与华人文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毕淑敏.当我们想家的时候[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母性毕淑敏母爱
《毕淑敏心灵独白》
严歌苓小说中“母性·雌性”观的建构及特征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母爱大于天
善良是颗种子
儒家家庭主义的母性角色——以医疗实践为视角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
特殊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