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中国古诗歌中的文化含义
——以梅、柳、荷、菊四种植物为例

2013-04-06 06:46路彦文
关键词:菊花梅花荷花

路彦文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山西 平定 045200)

植物在中国古诗歌中的文化含义
——以梅、柳、荷、菊四种植物为例

路彦文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山西 平定 045200)

我国古诗歌中关于植物的创作,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外在形态、生活习性及利用植物营造出的独特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暗含的品格或借植物表达隐喻的情感等,这些是植物在中国古诗歌中文化含义的重要组成。以横、斜、倚、曲、古、雅、苍、疏为美的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坚韧顽强的品质,是隐者的意象;人们常用春柳柔弱的枝条寄托离别思绪;生长于水中的荷花象征着清洁高雅、不染尘世;生性耐寒、傲霜的秋菊,象征着隐士及有志者的气节操守。

植物;古诗歌;文化含义

雨果曾说,任何植物都是一盏灯。我国是诗的国度,在我国古诗歌中有很多描绘植物的佳句,生动形象,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悠长。植物以其自身的灵光照耀着诗人的内心,激发着诗人的灵感;诗人以自身的敏悟理解着植物的美好与神往,美妙的诗文赋植物以灵气。[1]据孙作云先生统计,仅《诗经》中的植物就有143种。植物被大量援引入诗,不仅在于植物与当时人们物质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还在于古人借助植物用隐曲的方式表露着他们的精神世界。[2]古诗歌中关于植物的创作,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外在形态、生活习性及利用植物营造出的独特意境,如唐代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美艳可爱的秋日枫林红叶;另一方面是诗歌中植物暗含的品格或借植物表达隐喻的情感等,如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象征相思的红豆,这些都是植物诗歌组织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也是植物在中国古诗歌中文化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植物在古诗歌中的文化含义,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学习植物的生活生态习性,还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植物营造和谐适宜的人文环境。

一 梅(学名:Prunus mume)

梅花,又称春梅、红梅,蔷薇科梅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0m,树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有芳香,于早春先叶而开,正如元代杨维桢赞梅“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核果近球形,黄色或绿色。野生于西南山区,栽培的梅树在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安全过冬。喜阳光,性喜温暖而略潮湿的气候,有一定的耐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土壤,亦能在轻碱性土中正常生长。梅的寿命较长,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有一株1300余年的隋梅至今犹开花结果。[3]

以横、斜、倚、曲、古、雅、苍、疏为美的梅花,[4]与古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称为“梅妻鹤子”的宋代诗人林逋描写梅的诗中有“众蓄摇荡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独暄妍”说明了梅花先于万花独放,“疏影横斜”反应了梅花的姿态美,“暗香”指梅花的香味,后两句对梅的描写可谓达到了极致,也是赞梅的名句。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代杜舜《寒夜》诗中,“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表达了梅花的品格和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梅花享有“花之魁”之誉,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被尊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赞赏梅的高洁品质,认为它“时时不甘春著力,年年能和腊前芳”,能够“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5]诗人在遇到尘世的不如意时,会寄情于山水风物,梅花因诗人的喜爱而被顺手拈来,表达对清净无争生活的渴望,这样梅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以梅比隐者,如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作者笔下的古梅树的寿命长达百千年,梅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之志。

二 柳(学名:Salix L.)

柳为杨柳科柳属植物的通称。柳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柳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柳枝细长柔韧,诗歌中常用柳枝比喻女子柔软的腰肢,柳枝条柔软下垂,如唐诗人张仲素《春闺思》中“袅袅城边柳”。柳单叶互生,叶狭长,“芙蓉如面柳如眉”,说的是柳叶宽窄相当形如少女的细长眉毛,柳叶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叶柄短、具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蒴果内藏种子多枚,有毛,成熟后随风飞散,人们称为“柳絮”。“柳絮池塘淡淡风”,柳树多植于水边,性喜湿地,耐水能力强。柳树生长快,生命力强,它的须根能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为柳树提供丰富的营养。“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柳枝的萌芽力强,采用扦插繁殖易成活。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柳属植物中多见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两种,旱柳又称为立柳,在我国分布甚广,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均有,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最常见的乡土树种之一,旱柳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均很强。垂柳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平原地区,华北、东北亦有栽培,是平原水边的常见树种。[3]

柳是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内涵极丰富的植物。唐朝诗人贺知章曾写《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妆”用人喻柳,“碧玉”“绿”描述柳树的颜色,用“丝绦”“细叶”描述柳树的形。柳树为优美的观赏树种。翠柳常常与粉桃相互隐映,形成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6]明代杨舟在描写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中有“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妙。何处黄鹂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的诗句,其中的柳暗花明常用来指代春天,也用来表达对人生的顿悟,思想冲破禁锢,表达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柳的含义在古诗歌中主要的还是用来暗示或寄托离别思绪。“柳”与“留” 谐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描写了柳枝依依的形态,这正与人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态一致。因此,中国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借柳枝表达惺惺相惜、依依不舍的心情。正如“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所描绘的情景。离别是痛苦的,李白《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借柳条写离情,春风知道离别之苦,迟迟不让柳条发青,也就有了岑之敬《折杨柳》中的“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

三 荷花(学名:Nelumbo nucifera)

荷花,别名莲花、芙蕖、芙蓉,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地下根茎有节,其上生根,称为藕;在节内有多数通气的孔眼。叶盾形,全缘或稍呈波状,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柄圆柱状,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具清香;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即莲子。花开时每日晨开暮闭。藕、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能食用,但味道却不同,如元代丁鹤年《竹枝词》“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莲子的寿命很长,只要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可达七八百年甚至上千年。喜光和温暖,炎热的夏季是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耐寒性也很强,只要池底不冻,即可越冬;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尚能在露地池塘中越冬。[7]

荷花碧叶如盖,花朵娇美高洁。曹植《公宴诗》中有“朱华冒绿池”之句,“朱华”在此处指荷花,荷花生长在“绿池”水中,荷花与水体交融。宋代杨万里《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了泉池风光中小荷早春的景色。在大面积的水面上种植可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观。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萧瑟的秋天,听着秋雨敲打枯荷的声音,一番残荷听雨的意境。

荷花被誉为“花之君子”,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这几句诗不仅描写了荷花的自然生长状况,而且还把荷花的自然属性和鄙薄世俗、洁身自好的人格联系起来,将荷花的自然美得以延伸,赋予了荷花真善美的人性品格,使荷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荷花在佛教艺术中,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莲花台座,“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世人通常用荷花来表现清洁高雅、不染尘世的心境。[6]

四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 grandiflorum)

菊花又名黄花、九花、节花,菊科菊属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基部半木质,直立,叶互生、有柄、卵形至披针形,羽状浅裂或深裂,叶缘锯齿短头或钝,随品种类型不同,叶形变化很大。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微有香气,花的大小、颜色及形态极富变化,依品种而异,外层总苞片绿色,条形、边缘膜质。[7]菊花有一定的耐寒性。菊花的栽培品种繁多,花型及花色丰富多彩,从菊花的自然花期上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寒菊,一般多见秋菊,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及唐代诗人黄巢《菊花》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说的都是秋菊。秋菊是典型短日照植物,菊花的花期与温度高低及日照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即使同一品种分别在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栽培,以及在温室内或在露地栽培,其花期也会有数十天之差,若运用人工增加光照或短日照处理,可使秋菊四季开花。菊喜凉爽气候,喜光照,但夏季应适当遮荫避免烈日照射。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菊花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功能,是厂矿绿化的好材料。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菊花清雅、生性耐寒、傲霜、生命力强,花文化丰富,被赋予高洁品性,象征着有志者的气节操守。我国古代流传的赏菊名句和故事甚多,《红楼梦》中咏菊的诗就很多。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晨喝木兰上坠落的露水,傍晚吃秋菊的花瓣,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志向。唐代元稹的《菊花》诗中赞美菊花在百花枯后而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现诗人独立个性的魅力、抒发卓尔不群的情感。[6]梅尧臣咏菊之“唯菊能耐霜,艳淡如有德”。[5]宋代朱淑贞《菊花》中赞“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陆游诗“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中,诗人借菊花生长于秋末冰霜天气的生态习性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仍不屈的君子品格。陶渊明的一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就了菊花作为归隐代表的地位。《红楼梦》中林黛玉《问菊》的“孤表傲视皆谁隐”,“孤”指菊花独开在百花凋谢后,“傲”指菊花不与众花争艳,菊花象征着孤傲的隐士。菊花隐逸、不争不闹、高雅脱俗,以冷艳慰隐士的孤魂,用柔韧牵离人的思绪。[8]

五 结语

中国古典诗歌中植物形象丰富,各种各样的植物在营造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美的同时,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既有自然美又有生活乐趣。除寒梅、春柳、夏荷、秋菊外,还有被称为“花后”的郁金香,被赞为“花之士”的牡丹,享有“花之相”美誉的芍药,默默无闻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桑梓在文人笔下象征着家乡,四季常青的松柏被用来表达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翠竹因其中空、弯而不屈的生长特点,被用来表达虚心、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另一方面,植物的枝叶花果实种子在诗人笔下也有着丰富的含义,如牡丹花富丽华贵,荷花娇艳动人,菊花千姿百态,兰花仪态洒脱,梅花朴实、坚毅、脱俗,一身傲骨;果实象征着收获。历代文人将“君子比德”这种表达方式凝结于植物中,选择符合心境的植物在诗歌中表达,借物咏诗。植物与诗歌的关系,就是由景物创造意境,在植物意境中表达着情感,在情感中凝聚着哲理的方式,[9]最后扎根于中国文化中,同时也深化了植物意境,影响着人们对这些植物的运用。

[1]李海英.论罗羽诗歌的“植物诗学”[J]. 江汉大学学报, 2012, 31(3):5-11.

[2]黄丹丹.《诗经》中的植物及其文化解读[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1990:446, 299,703.

[4]曹林娣.凝固的诗——苏州园林[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61.

[5]穆迪,李伟.我心岂是限南北,美好未必须深红——论梅尧臣诗歌中的植物情结[J],九江学院学报,2007,5 (总第142期):62-65.

[6]李建伟,刘雅莉.诗词文化与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局[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9, 9(6):150-154.

[7]刘燕.园林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33,163.

[8]杨絮飞,李国新.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262-265.

[9]罗丹.艺术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

ClassNo.: I207.2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ulturalMeaningofPlantsDescribedinChineseAncientPoetry

Lu Yanwen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Yangquan Teachers College, Pingding, Shanxi 045200,China)

There are many description of plants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of the plants and the implied emotional metaphor can be taken as important elements of cultural meaning of plants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For example , Nelumbo nucifera, which grow in water, symbolizes the clean elegance, not dyed earth. And october cosmos, which grow in cold weather, is a symbol of the hermit and integrity.

plants; ancient poetry; cultural meaning

路彦文,硕士,助教,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植物应用。

1672-6758(2013)07-0097-3

I207.22

A

猜你喜欢
菊花梅花荷花
菊花赞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梅花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梅花引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