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在新闻语言中的语言社会化

2013-04-06 06:46
关键词:词汇语言英语

袁 梦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随着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许多非英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英语。但由于各国文化、人口、地理环境的不同,英语在各国的实际运用中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些英语依旧遵循标准英语的使用规范,但在表述内容及词汇使用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本土色彩。这样的英语有很多,如:澳大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和中国英语。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的出现,其使用合乎语法并为英语的母语国家所接受,又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本土文化、传统思维的影响,促进了英语在中国的语言社会化,促成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产生。

中国英语在新闻语言中使用较为频繁,为了保持中国的社会、文化特色,最贴近实际的表述新闻事件,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这时候中国英语就成了向世界报道中国新闻的首选。中国英语规范的语言既为英语国家所接受,其中丰富的中国文化能更好地阐释中国独一无二的新闻现象,长久以来已得到大部分英语国家的认可。

一 语言社会化及中国英语的产生

“各地各民族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有事物需要表达,形成区域性英语词汇不可避免母语的影响和对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对英语学习者的语篇产生影响”。[1]英语在进入中国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为适应中国社会、文化习惯而对英语做出了一些改变。这是英语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语言社会化的表现。改变后的中国英语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韵味,又为英语国家所接受。萨丕尔-沃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中的语言相对性原理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即认为语言、文化和斯文之间有相关性,语言有助于塑造或形成我们的世界观。”[2]Waston - Gegeo(2004)指出,个体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需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如:社区交流、家庭聚会等等。这些活动都蕴含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具有其内在的政治属性。[3]人们通过相互交流,建立起独特的人生观并影响其对语言的表达。Duff(1995)把语言社会化定义为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融入并适应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对语言进行的组建和变化。[4]中国英语正是在对如何用最贴近中国实际的语言对中国社会现象进行表达的探索过程中的产物。

中国英语一词最早由葛传椝在1980年首次提出,用以区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两种英语变体的不同。[5]李文中在1993年发表“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一文,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介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6]现代社会对英语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标准、准确,严格按照母语国家的发音习惯和语言范式,而是谋求能够最大程度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因此中国英语的出现不可避免。金惠康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了“从二语到第二语言,从外来语言到部分本土化,从实用型变体到与汉文化相融合的规范型变体都是一个汉语和英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渐变过程”。[7]中国英语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不能否认的存在。它的出现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接纳,也意味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只要有国际交流存在,中国英语的使用就必不可少,这也是促进中外交流,弘扬中国文化的一个契机。

二 新闻语言的特点

新闻语言即“新闻作品的语言”,“新闻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8]新闻语言具有准确、清晰、通俗、生动的特点。新闻语言的表达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够脱离事实、夸大事实。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歧义。因为新闻是给大众看的,所以必须通俗易懂,照顾到各个社会岗位的读者。新闻语言也要不乏趣味性,让人印象深刻。

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不同导致了各民族的新闻语言在具备基本的特点外所表现出来的新闻文化不同。“新闻文化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中那些深层的、普遍的、未经道出的经验和生活方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新闻文化风格,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以新闻文化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新闻传播行为。”[9]中国新闻在英语新闻播报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国英语的应用在其中必不可少。也从另一方面展现出了中国文化在新闻语言中的体现。

很多学者对中国英语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将中国英语在新闻语言中的体现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但将中国英语在新闻语言中的运用看作语言社会化的过程来探讨的研究相比前者来说较少。本文将运用语言社会化观点来探讨中国英语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现象。

三 中国英语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

中国英语在新闻语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可以分为两类:新词的使用和旧词新意。新词的使用即为用原本英语中没有的新的单词来对新闻进行表述。旧词新意意为在原有的英语词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特色,为其赋予新的含义。

中国文化因其独特性,很多社会现象很难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词汇,因此,新词在英语中的出现不可避免。如很早以前就被西方社会认同的词汇“tofu”(豆腐)、“Kongfu”(功夫)、“typhoon”(台风)等均是由中文词组的发音音译而来,现已受到了英语国家的广泛认可并大量应用。饺子在传统的表述中被译为“dumpling”,而中国面食品种多种多样,“dumpling”在英语中泛指面团状的食物,与中文本意相差较大,因此“jiaozi”一词的出现,更好地定义了中国的传统面食“饺子”,并在新闻媒体中被大量采用。而由于社会变化,新的词汇也在不断增加,网络语言的丰富也促进了汉语的变化,如给力、忽悠等口语词汇也逐渐被正规新闻媒体所采用。《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作为“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专栏的一篇文章,标题中运用了网络热词“给力”,面对如何将给力一词传达给世界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在英文版本中的“给力”一词应改变过去翻译为“brilliant”的做法,找出一个更适合中国语境的词“gelivable”,这就能够更好地表达汉语的神韵。这个词就是由中文为基础而产生的新词汇。汉语的简洁与包容性常常在新闻语言中得以展现出来。很多中国独有的复杂的理论、思想在新闻中常常以一个名词所代替。如“three representative”(三个代表)、“eight do’s and eight don’t’s”(八荣八耻)、“DengXiaoping Theory”(邓小平理论),等等。这些词对英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来说是新奇的,但因其合乎英语语法而又能被英语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们展现了中国社会中特有的现象,不可能被传统的英语词汇所替代。

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英语单词放到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其意义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很多过去不被国人所接受的英语说法已被英语国家所接受,如按照中文直译过来的短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以前被认为是中国式英语,而如今已被收录在牛津大字典里,作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一种正确表述。而中国人见面常用的打招呼的词语“好久不见”也被译为“Long time no see”,并被广泛用于国际交往中。在新闻词汇中如“mainland”一词指的是内陆不包括岛屿所在的地区,但在新闻中“mainland”指的是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大陆地区。同样的,“well-off”一词原指家境富裕,而在新闻中用来表述一个中国特有的词汇“小康”。中国英语中也大量使用修辞手法,用一些特定词语来喻指某项工程或某个事件。如用“the Hope project”(希望工程)、“nutritious lunches”(教育部营养午餐项目)等等来指某个正在中国实施的政府工程。“中国需要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方方面面,表达和描述中华文明,表达对世界的过去、未来和现在的看法”。[7]旧词新意就是中国表达对社会看法的一个方法。

四 小结

未来社会中中国对外交流会更多,中国英语将有更多的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新闻中对中国特有事物的表述也将大大增加,这是中国社会环境下英语为语言社会化所做出的改变。这样的改变丰富了新闻语言,更好地传达了中国的文化。我们有必要在使用英语的同时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的特色文化,将更多更贴近中国实际的中国英语融入新闻语言中,向世界传达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音。

[1]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37- 79.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6-188.

[3]Watson - Gegeo,K.A.(2004)Mind,language,and epistemology:Toward a language socialization paradigm for SLA.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8(3),331-350.

[4]Duff,P.A.(1995)An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in immersion classrooms in Hungary.TESOL Quarterly 29,505-537.

[5]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1-12.

[6]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7]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2-65.

[8]周胜林,尹德刚,梅懿.当代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6-119.

[9]李英.从语言和文化视角探析中国英语政治词汇[J].赤峰学院学报,2012(5):170 - 171.

猜你喜欢
词汇语言英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言是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