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鹅足滑囊炎12例

2013-04-07 11:14孟未震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滑囊合谷术者

孟未震

(江阴市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阴 214429)

鹅足滑囊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之一,多有膝关节外伤和劳损病史,临床表现以膝关节内侧鹅足滑囊部位疼痛,关节活动时加重,局部有肿块,压痛明显,应区别于膝骨关节炎、内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等疾病。笔者自2010年10月以来,以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鹅足滑囊炎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为门诊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

1.2 诊断标准

多有膝关节外伤和劳损病史,膝关节内侧鹅足滑囊部位疼痛,关节活动时加重,局部有肿块,压痛明显,排除膝骨关节炎、内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下肢略外展、放松,术者在患者鹅足滑囊位置采用点按、揉摩,找到最痛点。术者在压痛部位皮肤消毒,而后右手持圆利针以压痛点为中心进行合谷刺,一般两针即可,若肿胀较重也可以4针相对,即相当于时钟的3、6、9、12点位置进针。术者手法宜温和,直达病所即可,留针 10 min,期间行针 1次,出针后不按压针孔,用消毒后的玻璃罐进行拔吸5 min,拔出少量血性液体后针孔再用安尔碘消毒。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叮嘱患者每天于仰卧位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次保持5 s,每日练习数次。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局部无肿胀,压痛消失。

好转:肿胀疼痛减轻,劳累和天气变化时加重。无效:肿胀疼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时加重。

3.2 治疗结果

治愈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7%。3个月后随访,7例治愈患者无复发,3例好转患者情况稳定无加重,1例好转者1个月后复发。

4 体会

膝关节鹅足滑囊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的联合腱止点与胫骨内侧副韧带之间,该处肌腱排列紧密。由于长期挤压、摩擦或损伤,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性炎症。滑囊液分泌增多,滑囊膨大,慢性期囊壁水肿、肥厚或纤维化,滑膜增生成绒毛状,有的滑囊底或肌腱内有钙质沉着,有的影响关节功能。此病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痹证”范畴,多认为是气滞血瘀,阻塞脉络,不通则痛而致。合谷刺是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肌痹”。《灵枢·官针》:“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该法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与脾有关的肌肉痹证等疾患。圆利针是古代九针之一,状如马尾,针尖又圆又尖。其多用于治疗痈肿、痹病和某些急性病。笔者在师从江阴市中医院针灸针刀科顾春英主任中医师过程中,目睹了她利用小针刀治疗一系列痛症的过程,部分患者对小针刀的刀刃心存顾忌,难以接受,而用针体粗大、针尖圆滑的圆利针则相对容易接受,所以笔者采用圆利针治疗鹅足滑囊炎。本法可以松解粘连、疏通脉络,使气血运行通畅。拔罐祛瘀生新、消肿止痛作用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滑囊被覆的滑膜分布有血管网,可以分泌滑囊液。滑囊的炎症会导致囊液分泌增加,表现为滑囊肿胀。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同时,强调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出“动静结合”的重要性,初期宜静止休息,可以热敷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后期每天练习数次,具体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不强调过多以及大运动量练习,防止运动损伤,影响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滑囊合谷术者
天天跑步? 小心『鹅足滑囊炎』找上门!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滑囊炎一般无需抽积液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微创治疗慢性滑囊炎临床报导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