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刺络疗法操作方法特点初探

2013-04-07 11:14郭瑞朴盛爱朱成慧孟向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九针中脉刺络

郭瑞,朴盛爱,朱成慧,孟向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

《针灸甲乙经》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1],全书共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由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刺络疗法在书中也多有描述,如《针灸甲乙经·卷之六·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以下均简称《卷*·****第*》)“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去其血。”笔者通过学习整理《针灸甲乙经》中对刺络疗法的应用,对书中有关刺络疗法的操作工具、操作方法及操作禁忌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促进刺络疗法这种古老而卓有疗效的疗法的传承,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1 操作工具

在《针灸甲乙经》中提到的刺络工具主要为铍针与毫针,如在《卷之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记载:“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故为之治铍针,铍针者,取法于剑,令末如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可以取大脓出血,故曰病为大脓血,取以铍针。”另外还有关于毫针的记载,如《卷之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中“腰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郄中血络。”《卷之八·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水肿留饮,胸胁支满,刺陷谷出血,立已。”在《卷之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对不同情况下所选用的刺法和工具进行了记载:“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针灸甲乙经》中铍针主要用于痈脓的治疗,取大脓出血以通阴阳;而毫针主要用于取穴位或者局部血络、小络而出血。两种针具是根据需求不同、放血量不同而选择的。

2 操作方法

2.1 赞刺

赞刺主要用于痈疮肿脓,通过赞刺以出血,排脓以消肿。“赞”在王力先生编著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中有辅助辅佐之意,如《商君书·说民》:“辨慧,乱之赞也。”

在《卷之十一·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中记载“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也。”又在《卷之一·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中载“切循其经络之凝泣,结而不通者,此于身背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泣,凝泣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行……其宛陈血不结者,即而取之。”故在《卷之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记载“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此治痈肿者也。”即对于寒气客于经络而致的血瘀证(“凝泣”),发为痈肿者,应当“赞刺”决之,以取“陈血”,从而温气血,通寒痹。

2.2 豹文刺

在《卷之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记载“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即是通过豹文刺以取经络之血。在《卷之六·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中记载“心藏神……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故豹文刺宜浅,宜“左右前后针之”,刺络取血,不可深刺。

3 放血量

在《卷之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中记载“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取之,血尽乃止,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能言,闷则急坐之也。”强调了在寒热病中刺络放血务求出血宜尽。在《卷之六·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中载“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去其血。”也是强调对于“久痹”患者取其“血络”以“尽去其血”。

由此可见,《针灸甲乙经》全文中虽然未对出血量有明确记载,但是都强调了“尽去其血”的刺络原则。

4 操作禁忌

《针灸甲乙经》作为重要的针灸学著作,对诸多操作禁忌进行了专篇论述,在《卷之五·针灸禁忌第一(上)》、《卷之五·针灸禁忌第一(下)》两篇中分别对刺络后出血不宜多的穴位、络脉进行了论述,另外还有部分篇章对出血量不宜多的部位及穴位进行记载。

4.1 出血不宜多的穴位

如在《卷之三·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中记载“颅息,在耳后间青络脉,足少阳脉气所发,刺入一分,出血多则杀人,灸三壮。”在《卷之五·针灸禁忌第一(下)》中记载“颅息刺不可多出血。”均强调颅息穴可刺,但是出血不可多。同样,在《卷之五·针灸禁忌第一(下)》中还记载“复溜刺无多见血”;“然谷刺无多见血”。据以上记载,颅息、复溜、然谷等穴位刺络后出血量不宜多。

4.2 出血不宜多的络脉

《卷之五·针灸禁忌第一(上)》中对出血量多及血出不止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如“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流脉,不幸为盲。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漏为聋。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舌下中脉太过,出血不止为喑。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综上,对于如“跗上”、“阴股”等大中动脉,避免刺中出血不止。而对于“舌下中脉”、“臂太阴脉”等可以适量刺络出血,也不可太过。

4.3 出血不宜多的刺法

某些治疗方法是不适合出血的,如在《卷之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记载“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就强调了关刺时切忌出血。

综上所述,《针灸甲乙经》对刺络疗法的操作工具、操作方法、操作禁忌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虽然散在于各卷各章,但其理论基础完备成熟,论述言简意赅,不仅对刺络疗法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刺络疗法的临床应用。这在当时推动了针灸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医学的进步与传播弘扬。虽然《针灸甲乙经》是经典巨作,但是受时代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其中也会有失误和有待考证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医师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有所选择,将有效的刺络疗法运用到临床,以进一步促进刺络疗法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1] 皇甫谧编集,黄龙祥整理.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第 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84.

猜你喜欢
九针中脉刺络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中脉 共商未来
中脉直销奇迹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中脉开启黄金十年
中脉畅谈生态家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九针的现代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