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创伤骨折术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2013-04-08 02:48李建娜毛秀娟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出血点血氧饱和度

高 燕,李建娜,毛秀娟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血管内脂肪滴栓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多见于多发性损伤和长骨骨折后,好发于青中年,男女比例约为3∶1。大部分表现为肺脂肪栓塞。有研究表明,单纯股骨骨折有4%发生FES,而同时合并休克时,则FES的发生率高达10%。该病发病急,来势猛,病死率高达6%~35%。2011 ̄10 ̄17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左股骨干、胫腓骨骨折并发FES患者,现将急救与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3岁。因车祸伤致左股骨干、胫腓骨骨折1 h于2011 ̄10 ̄17-16:00急诊入院。查体见患者无昏迷、意识障碍,无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 90次/min,呼吸 18次/min,血压 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后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股骨干、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抗炎消肿镇痛等对症治疗。术后18 h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呼之不应,双上肢僵直,牙关紧闭,呼吸急促。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呼吸30次/min,血压130/70 mmHg,心率130~150次/min,血氧饱和度在92%以上,意识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略迟钝。立即给予高浓度、高流量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同时急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尿脂肪等项目。并给予镇静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凝血剂、利尿剂等药物对症治疗。经上述抢救处理后,症状减轻、病情稳定,30 d后治愈出院。

2 急救

2.1 纠正低氧血症 FES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导致的低氧血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高流量(6~8 L/min)面罩吸氧,使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2 补充血容量 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创伤后FES的重要措施,要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防外周血管痉挛,保持微循环通畅,预防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维持酸碱平衡和正常血凝状态。晶体液和胶体液交替使用,准确、及时记录24 h出入量,以确定液体输入量。2.3 药物的应用 ①激素:主要用于保持血小板膜的稳定性,防止毛细血管内血流停滞,清除或减轻游离脂肪酸对肺泡及毛细血管的毒性作用;②利尿剂:可促进组织间液回流至血管内,防止肾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③抗生素:主要用于抗感染的预防性治疗;④抑肽酶:适当使用抑肽酶可防止脂肪栓对毛细血管的伤害,减慢脂肪粒进入血液的速度,对抗血管内高凝和纤溶状态,改善微循环。

3 护理

3.1 观察呼吸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 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脂肪栓塞发生于肺部的为100%[1],均存在缺氧症状,且早期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严重创伤骨折患者经过初期处理后,如无胸、脑外伤,发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min,有胸痛、胸闷、咳嗽、血氧饱和度<90%,立即给予氧气吸入6~8 L/min。若鼻导管给氧效果差,不能有效维持血氧饱和度,应改用持续高流量面罩吸氧。面罩放置不宜全封闭,要留下透气空隙,否则患者有胸闷加重的感觉。对无力咳嗽、咳痰的患者,要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定时翻身、拍背,按病情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应用等护理,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尽早纠正低血氧症。

3.2 监测心率变化 严重骨折患者如无其他感染迹象,突然出现心率加快,>120次/min,一般血压不下降,没有周围循环衰竭现象[2],提示脂肪栓塞的可能,护士立即给予吸氧并报告医师积极抢救。

3.3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FES患者在早期表现出躁动、嗜睡、昏迷和谵妄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系因脑细胞缺氧所致.当发现患者有躁动、嗜睡时,在通知医师同时立即吸氧,急查动脉血氧饱和度或氧分压;当非胸部创伤的患者出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或氧分压下降,而又排除呼吸道梗阻、循环衰竭、脑损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情况时,提示可能发生FES,应立即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变化,经常呼叫或提问患者,以判断意识状态。

3.4 皮下出血点 出血点是皮肤毛细血管被脂肪堵住,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的点状出血[3]。多数在伤后24~27 h出现在肩、颈、前胸、腋下等皮肤疏松部位[2]。出血点呈针尖大小,形圆,色红,多分批出现,不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且颜色由红变浅.因此,对骨折患者入院数日内应勤于观察出血好发部位,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在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防止过分用力引起出血,嘱患者勿抓破皮肤,并告知患者随病情好转后,出血点会逐渐消失。

3.5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做好高热护理 创伤骨折后48 h内,超出创伤应激和创伤后感染范围的难以解释的突发性高热,体温>38℃,常提示有脂肪栓塞发生,因此,须注意体温的变化,适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头部给予冰帽、冰袋物理降温,调节室内温度18~20℃,减少耗氧量。

3.6 骨折的护理 脂肪栓塞的发生与骨折部位未进行制动、处理粗暴及骨折断端不断发生挫动,使脂肪栓子释入血液的机会增加有关。所以,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减少断端错位、避免再损伤血管发生出血使骨髓中的脂肪进入血管是至关重要的。在搬动、更换床单、皮肤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及时处理过紧的石膏、夹板及包扎物,抬高患肢,增加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严密观察患肢肢端血循环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7 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发展迅速,FES患者常会产生恐惧和不同程度的焦虑,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倾听其主诉,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配合和支持,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

3.8 饮食护理 给予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鼓励患者多饮水,降低血浆乳摩含量,减少脂肪酸的形成。

[1]杜 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5.

[3]林爱娟.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10-311.

猜你喜欢
出血点血氧饱和度
糖臬之吻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Mutually Beneficial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