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芬教授分期外治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

2013-04-09 00:06刘政刘明程志新
环球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外治消肿急性期

刘政 刘明 程志新

侯玉芬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40 年,擅长诊治周围血管疾病,学验俱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周围血管疾病。侯教授辨证施治此病时,注重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尤其应用外治法治疗DVT 具有独特的临证经验。笔者随师受诲,兹将侯教授经验简介如下。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表现为肢体广泛性粗肿、胀痛、皮色暗红、皮温高等,易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后期因深静脉瓣膜破坏,患肢出现肿胀、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慢性溃疡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使患肢病残,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根据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本病临床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2]。目前,急性期DVT 应用溶栓、抗凝或手术取栓等治疗,已成为共识,但慢性期DVT 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3]。DVT 慢性期可以发生DVT 后综合征。据报道,DVT 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0% ~50%[4]。DVT 急性期过后,DVT 后综合征未出现前的治疗,日益引起临床学者的重视。侯教授认为此阶段是进一步改善病情、预防DVT 复发及DVT 后综合征发生的关键,将其界定为DVT迁延期。故在以上临床分期的基础上,将慢性期进一步细化为迁延期和后遗症期。迁延期的临床表现为患肢轻度浮肿,活动后出现肿胀、沉重感,皮色暗红,青筋怒张等;后遗症期表现为患肢青筋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慢性溃疡等。当前,也有国内部分学者依据DVT 的病程,定义DVT迁延期,认为发病后1 ~3 个月或1 ~6 个月为迁延期[5-6]。笔者认为,侯教授根据临床表现确定的临床分期法,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2 分期外治

侯教授临证时始终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精髓,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理瀹骈文》)。如DVT 急性期,多属湿热壅盛证,自拟复方消肿散(芒硝500 g、冰片5 g、红花30 g)外敷,以清热消肿,活血止痛;迁延期,证属血瘀湿阻,自拟活血消肿散(丹参30 g、赤芍30 g、红花15 g、鸡血藤15 g、苍术15 g、延胡索9 g、木瓜9 g、冰片2 g)溻渍患肢,以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等。由于DVT 急性期,血栓易脱落,导致肺栓塞,为了避免这一致命性并发症,侯教授嘱患者此期需卧床,不宜下地活动;而在迁延期,患者需早日下地适当活动,以促进患肢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因卧床发生静脉血流缓慢,而导致静脉血栓滋长、蔓延或另一下肢新发静脉血栓。根据疾病这些特点,侯教授主张采用外治法时,应把握DVT 病期,辨证施治,方能取得最佳疗效。

2.1 急性期

辨证要点:患肢广泛性粗肿、胀痛,或小腿肚疼痛、局部压痛、肿胀不显著。此期患者为预防并发致命性肺栓塞,需卧床,不宜下地活动,尤为适宜药物外敷疗法。

若肢体粗肿者,药用复方消肿散外敷患肢。操作要点:将粉碎为细末的红花,与芒硝、冰片充分混匀,装入布袋内,外敷患肢,布袋潮湿后,立即取下,将其晾干后再用。一般外敷3 ~5 天后,患肢粗肿明显减轻。

若小腿肚疼痛,而肿胀不显著,药用红花散(红花60 g)外敷患肢。操作要点:将粉碎为细末的红花,装入布袋内,外敷患肢,达到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疼痛消失或急性期过后停用。

侯教授认为芒硝外用具有清热软坚、消肿止痛之功;红花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效;冰片气味芳香,穿透力强,能通诸窍、散郁火,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功效,正如《本草经疏》所言:“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辛热之性,能散一切风湿。”上药合用,外敷患肢,渗透到皮下,共奏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是治疗DVT急性期较好的辅助疗法[7]。

2.2 迁延期

辨证要点:下地活动后,患肢浮肿加重,或肿胀、胀痛。此期适宜药物溻渍疗法,通过借助药物的荡涤之力直接作用于患肢局部,疏通腠理,调和血脉,消肿止痛。药用活血消肿散。操作要点:将上药混匀后,粉碎为细末,取125 g 置入木桶,加沸水均匀搅拌后浸泡1 小时,然后再加热水适量,调整药液温度至35 ~37 ℃时,药液浸渍到膝关节处为宜,先淋洗患肢5 ~10 分钟,然后浸渍30 ~40 分钟。药液变凉后,可加热再浸泡,每日1 ~2 次。

侯教授认为中药溻渍疗法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方法,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肢局部,具有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但应注意水温,以免烫伤皮肤以及保暖避风寒。溻渍结束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30°,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消除瘀血水肿。

2.3 后遗症期

辨证要点:患肢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慢性溃疡。此期虽然整体辨证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但是病人多以患肢局部表现为主,施以外治疗法时,当以局部辨证为主,方能提高疗效。

若患肢小腿皮色暗褐,伴瘙痒,证属湿热蕴结,治以清热燥湿,消肿止痒。中药煎汤溻渍患肢,常用药物:苦参、白鲜皮、白芷、黄柏、马齿苋等;若伴有局部皮肤皲裂、渗液、流滋,上药溻渍后,再用黄柏粉或青黛粉掺布于患处,以收湿止痒,清热解毒。操作要点:溻渍药液温度宜30 ~35 ℃。“热者寒之”,若药液温度过低,影响发挥药物疗效,若温度增高,则溻渍后加重患肢瘙痒。

若患肢小腿溃疡脓性分泌物较多,或疮周红肿热痛,证属湿热毒证,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常用解毒洗药(蒲公英、苦参、连翘、金银花、赤芍、牡丹皮、黄柏等)煎汤浸渍患处,洗后大黄油纱布外敷或抗生素纱布湿敷,交替换药,日一次。操作要点:控制溻渍药液温度宜30 ~35 ℃。

若溃疡经久不愈,肉芽暗红不鲜者,证属瘀热,治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外用自制的愈疡灵软膏(紫草、地骨皮、黄柏、当归、血竭、冰片、麻油等)疮面换药,每天一次,临床疗效满意[8]。

3 结语

《医学源流》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在临床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不可缺少的独特疗法。外治疗法在周围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疗效[9]。笔者运用侯教授分期外治法治疗DVT 时,根据病期的变化,灵活择用相应的外治疗法,序贯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患肢肿痛等症状,预防和减轻DVT 后综合征等,取得满意疗效。但临床应用时,也须注意患者的发病特点,如DVT 肢体合并有严重缺血时,应慎用药物外敷和溻渍疗法,以免损伤肢体或加重肢体缺血。另外,对外用药物过敏者,禁用此药物进行外治。

[1] 侯玉芬,刘明,周黎丽.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307-317.

[2] 陈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42.

[3] 张柏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其思考[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23-824.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李晓强,王深明,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7):605-607.

[5] 刘明,程志新,侯玉芬.中西医结合治疗迁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2 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2):70-72.

[6] 张晓丽,李晓亮,郑学军,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迁延期的降纤治疗[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228-229.

[7] 侯玉芬,周涛.冰硝散外敷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1):9-10.

[8] 侯玉芬,张玥,刘明,等.愈疡灵软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2):78-79.

[9] 尚德俊,陈柏楠,秦红松.尚德俊外科心得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8.

猜你喜欢
外治消肿急性期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医外治杂志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