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改革的思考

2013-04-10 14:34
河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改革体育课程

丛 光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体育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经济的发展,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教育模式对于人才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于体育教育作出了许多针对性发展计划与防针,但是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还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阻碍着体育教育的发展,造成体育人才的短缺。

一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浅析

(一)思想观念落后,缺乏重视。体育教育是以锻炼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教学,虽然我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有了明确的授课计划,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的陈旧,他们认为体育教育不属于基本课程,体育教学知识选修课,不必加以重视,而且高校的学习成绩也只是把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总体成绩的一个参考,没有列入基础课程中,结果就会造成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再者目前体育教育的目的过于简单化,评定高校的体育发展标准时也只是参考高校的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能力,侧重于应试成绩。同时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大纲也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具体的学生体育锻炼爱好以及自身体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改变动。

(二)学生由于对体育项目了解不足而出现盲目选课现象。在体育教育的各项工作进程中,学生自主选课在其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多数学生自中学时代开始就缺乏比较系统和正规全面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也受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导致学生盲目选课现象的出现。还有,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没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需求,忽视了自身的体育成绩以及项目技巧的掌握度等,使得学生的选课不尽人意,这不仅给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阻碍,而且容易误导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认识,从而不利于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为精神境界的提升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

(三)体育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模式下,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过多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而是依据高校体育教育的大众情况设置。高校对于体育教育的评定标准也只是简单的参照学生参加人数、以及学习成绩等作为评定标准。教育的改革目的就是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者却错误的将学生的主观性当成安排课程的主体,导致学生在接受体育知识时只是被动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爱好,同时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也只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它在讲授时比较的粗糙,缺乏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手法,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致和热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体育发展的空间,不能给体育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 关于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良好途径探究

(一)树立教育新理念、以终身教育为宗旨。在新课改不断推进和完善的大背景下,旧的传统理念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需求,而体育教学观念的正确与否,对于高校体育改革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直接关系到体育在高校的发展。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台细则规定等引导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使得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模式、教材选择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等都能保持在平衡和谐的系统之内。还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高校只有延长体育教学年限和课时,才能适应“终身教育”理念的需求,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当然,高校也可以尝试建立课外活动激励评价制度,高校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上组织的积极的体育竞技比赛,鼓励他们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让他们体会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体育爱好者。

(二)构建和优化合理的体育课程系统。改变目前体育教育课程枯燥的局面只有建立和优化体育课程系统,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体育内容于课程之中。体育内容比较多而杂,需要老师结合课程的安排合理优化。其次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课程安排的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授课内容的改进,同时在课程的安排上也要积极的加入最新的体育新闻,并加以讲授的知识结合,促进学生的了解。最后高校要尽可能的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学习的新型教材。内容可以涵盖养生保健、人体科学等实用的内容,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中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使得体育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三)加强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教师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促进、引导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高校的体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支持力量,高校要想发展必然需要强有力的体育教育老师的业务支持,因此高校老师要不断的增长自身的专业知识,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层面,努力改变自己的授课模式的转变,单一技术型”向“复合素质型”的优秀育人群体转变。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同时建立科学的体育评价机制,在评价体育教学成绩时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改变过去的单一的以锻炼成绩为主的情况,实现体育过程评价和体育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体育教育的平稳发展。总之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高校密切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及时的进行教育改革,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改革,比如利用学校的内部网站等信息宣传媒介进行改革方向及措施的宣传与意见征集,最终形成完善的高校体育改革措施。

三 结束语

21世纪需要身体健康、心灵美好、具有竞争意识与协同态度等特点的全面型人才,体育教育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不断地发掘出促进体育教育发展的各种催化剂,为体育教育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舞台,使我国的体育事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春天。

[1]王森.浅析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科技资讯》2012年22期.

[2]薛华.邓丽娟.余文斌.市场经济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中国市场2007年第31期.

[3]刘素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年18期.

猜你喜欢
改革体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