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2013-04-10 17:03刘玉新王占坤崔晓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环渤海海洋

刘玉新,王占坤,崔晓健

(1.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 300112;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1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条件

狭义的环渤海地区是指以京津地区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辽宁、山东、河北3省。起源于总面积达52.2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49%。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经济区,在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汇总占有重要地位,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继 “珠三角”和 “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大引擎区[1]。

1.1 自然地理概况

环渤海地区内北起丹东,南至青岛,海岸线达5 800 km,对外通过营口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等多个港口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来往;对内成为中国北方内陆、西北、华东三大地区的接合部,是其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1.2 海洋资源条件

1.2.1 渔业资源

渤海地处暖温带,水质肥沃,历来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有海洋动物和植物共约170种以上。根据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渤海区域2006年和2010年海水养殖面积分别为101万km2和139万km2,2010年海水养殖面积比2006年增长了37.6%,其中,天津的养殖面积有所减少,其他3省养殖面积都有所增加;2006年渤海区域海水养殖产量约为628.0万t,2006年达到662.1万t,比2006年增长了5%。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养殖面积的增长,养殖产量也同时增长,但增长幅度趋缓。

1.2.2 矿产资源

环渤海地区辽宁、山东和河北3省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储量之多与种类之广,是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所没有的。

(1)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辽宁省矿种比较齐全,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的有铁矿石,储量超过100亿t。菱镁矿占全国总储量的80%;海城滑石矿的蕴藏量有4 000万t;硼矿占全国储量的66%。山东省矿藏丰富,主要有铁矿、铜矿、铝土矿、宝石矿等。河北省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已查明储量的就达53种。

(2)煤炭资源。河北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炼焦煤储量多。京西煤矿是重要的无烟煤产地。辽宁省煤炭主要分布在抚顺、阜新、本溪、北票等地。抚顺、阜新两地煤炭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露天煤开采基地。山东省煤炭资源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的北部和西部山麓地带。

1.2.3 油气资源

渤海石油的探明储量为2.29亿t,储油面积93.6 km2,占近海储油面积的49.4%,可采储量0.37亿t,占近海可采储量的33.3%;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54亿m3,占近海天然气探明储量的14.2%,储气面积为21.2 km2,占近海储气面积的25.7%,可采储量95.2亿t,占近海可采储量的13.6%。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胜利、辽河、华北、大港和渤海等海上五大油田。2010年,渤海地区海洋原油产量超过3 100万t,占全国海洋原油产量的67%。

1.2.4 港口资源

环渤海共有适宜建港的港湾42个,其中辽宁20个,河北3个,天津1个、山东18个,占全国适宜建港海湾总数的36%。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011》数据,2010年,环渤海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按货物吞吐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天津港、青岛港、大连港、秦皇岛港、营口港、日照港和烟台港[2]。

1.2.5 盐业资源

环渤海区域海湾众多,海水水深浅,底质条件好,沿海宜盐土地面积大。具有利于海盐发展的气候条件:降雨量少、雨量集中、蒸发量大以及相对湿度低都有利于发展海盐业,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海盐生产条件最好的一个海区。渤海沿岸主要盐区有3个:东北盐区、长芦盐区、山东盐区。2010年,环渤海地区盐田总面积为38万hm2,占全国盐田总面积的80%。

1.2.6 滩涂资源

环渤海地区滩涂多集中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环渤海滩涂面积达7 560 km2,其中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分别占35.5%、11.5%、8.1%和46.9%。环渤海滩涂区是我国沿海滩涂的集中分布区之一。据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1993年)数据显示,渤海滩涂面积约占全国滩涂面积的31.3%。

1.2.7 海洋能资源

环渤海地区海洋能资源丰富,其中500 k W以上潮汐能站址技术可开发量达到60.731万k W,潮流能蕴藏量达415万k W、有14个水道 (岬),波浪能的理论装机容量高达152.92万k W,盐差能的技术可开发量达到90万kW,10 m层近海海洋风能蕴藏量约为218万kW、年平均风速约4 m/s、年有效风时超过5 200 h、年有效风功率密度约为150 W/m2。

1.2.8 旅游资源

渤海海岸拥有广阔而平静的海面,有蔚蓝的海水,还有大自然赋予的美丽景色,如大连的老虎滩、棒槌岛、金沙滩,河北的北戴河和昌黎的黄金海岸,烟台、威海的海滨浴场等,对旅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不仅如此,环渤海地区数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延续、交替和积累,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丰富了人文景观资源,如辽宁兴城的明代古城、山东烟台的蓬莱仙阁、威海的刘公岛等。这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构成了环渤海地区多姿多彩的滨海旅游资源。

1.3 社会发展情况

1.3.1 基础设施情况

环渤海地区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业。目前,沿海已建成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日照等年吞吐量在千万吨以上的6个大型港口,丹东、营口、龙口、威海等年吞吐量在百万吨以上的中型港口,旅顺、新港、蓬莱等重要地方港口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京唐港、黄骅港、滨州港、东营港等,这些港口担负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60%,海上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78%。陆路交通有京沪、京广、京九、京沈等10多条铁路干线和包括京津唐、沈大、济青等在内的20多条高速和高级公路,空中有以北京为中心的10个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整个环渤海地区通过港口、铁路、航空和正在兴起的管道运输,已初步形成了相互衔接、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1.3.2 城镇化情况

城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自然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规模结构和布局有所改善,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0》资料显示,2009年,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总人口23 8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 65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3.2%,与全国相比,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

1.3.3 对外开放情况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外来投资最为密集的区域,且持续成长。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达7万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已超过150家落户天津。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也超过8 000家,是东北地区外商投资最多的城市。

1.4 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6.5%。2010年环渤海三省两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 359.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3%。

2 21世纪初期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运行态势

2.1 “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回顾

2.1.1 “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运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7.1% ,2010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实现13 86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5%,对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逐渐发展为引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1.2 “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四大特征[3]。

(1)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地区海洋第一产业产值锐减,而第二、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这一方面起因于渤海污染加重、环境恶化以及近海生物资源的开发过度;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对海洋油气、化工、空间和旅游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

(2)优势海洋产业带动作用突出。2010年环渤海地区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达到5 345亿元,占该区域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这表明这些产业对该区域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明显的主导和带动作用。

(3)海洋高新产业增长强劲。“十一五”期间,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由2006年14亿元增至2010年56亿元,一跃成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4)特色海洋产业地位突出。海洋盐业是环渤海地区的特色海洋产业,全国的海洋盐业几乎全部集中于环渤海地区,2011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盐业增加值占到全国该产业增加值的94%。

2.2 “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运行走势分析

2.2.1 海洋经济总量及其特征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在中央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下,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强劲的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带动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十二五”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实现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国内外大背景之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但海洋经济总量依然会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

2.2.2 海洋经济结构特征

“十二五”期间,从国家到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线就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新形势的要求下,环渤海地区要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环渤海经济区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仍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这些传统产业为主,而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所占比重很小,未来海洋产业尚在孕育之中[4]。

2.2.3 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特征

“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纷纷获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 “十二五”期间,国家又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河北沿海地区。至此环渤海地区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沿海区域开发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从各个区域发展重点来看,“陆海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环渤海地区 “十二五”期间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5]。

3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3.1 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在环渤海经济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应着眼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并用这些战略和规划来引导社会或民间力量参与区域发展;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时应具有区域视角,符合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

3.2 大力倡导制度创新,推动国有经济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

加快环渤海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由市场来支配一切资源。赋予国有企业在市场配置下的自主决策权:按照党的 “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完善加强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引导和扶持手段,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加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

3.3 积极加强市场建设,促进商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

要素的跨行政区自由流动是产业转移的基本和必要手段。因此,环渤海经济不仅应加强商品市场的建设,取消地方保护,促进商品自由流动,更应重点加强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自由流动,提高生产要素在行政与产业间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宋秀英 .环渤海经济圈崛起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07(15):9-10.

[2]宋薇 .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2.

[3]阮国岭,赵河立,于开录 .一个海水淡化“典型性案例”分析[J].海洋世界,2006(8).

[4]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于永海,苗丰民,张永华,等 .区域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海洋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基于ARIMA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爱的海洋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收敛和空间溢出性——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
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