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效性探究

2013-04-11 04:19张宝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张宝梅

(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就需要准确把握它的基本内涵。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首先就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有所了解。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而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33报告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当中。其中,它提出了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对于这四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李长春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2]3-8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其内核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由里到外有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3]32-37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4]36-39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包含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新的凝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新的表述分别从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一)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途径

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它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遵循者和实践者。要想在中小学生中大力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功能,必须依赖于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展开。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各个环节中。要注重抓好课程德育和社会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课程当中。再次,要开发中小学的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方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大学生是属于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的心理和价值观正趋向成熟过程中。因此,在当今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教育的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来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他们在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其教育效果。要注意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并注意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管理文化和教育文化。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通过营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影响。同时,要引导校内舆论导向,使校园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保持一致,确保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

(二)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

在家庭生活中,要积极培育家庭美德,树立良好的家庭风气,培养浓郁的家庭亲情,使家庭教育成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中时,首先要求家长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这样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理解,并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传授给下一代。

“家庭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示范性,也就是父母的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因此,对子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父母首先要成为高尚思想道德、合理价值观的体现者和践行者。”[5]6-8这就要求家长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行动中给孩子以无声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真正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6]145。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是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7]391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在国民当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日常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国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国民的全面发展。其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利用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等多种形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国民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最后,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在社会教育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教育国民正确认识和利用好网络,并使用有益的信息,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国民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青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8]588因此,尽管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辅助,仅依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因此,要加强这三者的协调配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同时,由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这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确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总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领域中可以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有利于积极培育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将会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将会拥有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将会拥有许多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高素质的公民。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李长春.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J].求是,2006(23).

[3] 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4] 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5] 马洪坤.家庭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J].宁夏党校学报,2007(3).

[6] 韩振峰.思想政治工作通论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7]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