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综述
——异化劳动理论的综述

2013-04-11 04:1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手稿异化学者

王 勇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围绕异化劳动这一核心概念,国内学界对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以及对异化劳动概念的运用做了深刻地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但是,在其探究的过程中,国内学者也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产生了一些歧义。

一、关于其来源的研究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学界在异化劳动方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总结观点主要有:韩学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试析》一文中就指出,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并不简单地是马克思在一时头脑冲动的情况下提出的,而是必然的革命实践[1]159。著名学者俞吾金也在《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一文中指出了异化概念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也不仅仅是处在象征性和边缘性的地位,而其地位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却是实质性和基础性的[2]7。在著名学者张奎良看来,“异化”这一概念来源于拉丁文,其本源含义是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异化”这一词并不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的来的,而到了中国中文翻译成“异化”,目的就是以便和“同化”相对立,以确保翻译后的含义中包含异化、对立化的思想[3]54。关于异化的思想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两位前辈的理论和思想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来源,这是国内大部分学者的共识。马克思自己也指出:“一般的实证的批判,从而德国人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是全依赖费尔巴哈的发现给他打下真正的基础的。”[4]112这就印证了学者达成的共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深受费尔巴哈影响的。但是,又不仅仅是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这一理论充斥着马克思自己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独到的见解,异化劳动的理论已不再是简单地从人自身以及个体的矛盾中去探求异化的真正含义,而是真切地把理论的着眼点真正放到了对经济的分析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认为人的本质便是实实在在的劳动,这一理论的提出明显是对费尔巴哈关于人本主义在质上的超越。

二、关于异化劳动这一理论主要内容的研究

从目前国内学界中大部分学者对马克思《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这一重要理论的研究的现状来看,国内学界把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界定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第一,在生产结果上,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和成果之间是相异化的;第二,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与劳动者之间是相异化的;第三,从人的本质看,人和自己的类本质优势是相异化的;第四,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与人之间也是相异化的。这“四个规定”是学界大部分学者对马克思《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内容的一致看法。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最突出的就是张森年的“三规定说”:“他对自己这一观点进行论述时指出,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指出:‘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5]98那么,马克思关于第三个规定的内容便在这里被毫无歧义地证明了,‘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一个人和其他人之间是相异化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之间是相异化的。”[6]22-25夏之放曾经写的《异化的扬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代阐释》这本书中就是从经济学和哲学的两个角度分别对马克思《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在夏之放看来,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异化劳动就是导致产生私有财产的根源和滋生地。因此,如果想要去克服或者消除异化就必须从私有财产、从奴役制下解放出来,使私有财产真正成为人和社会的共有财产,这就是通过扬弃私有财产的方式或途径来实现共产主义。

三、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便是异化劳动理论。侯惠勤在其著作中提出:“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了马克思理论视角向现实的经济领域深入的先河,为其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7]91

学者张一兵则认为:“在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中,包含着一种深刻的理论完成:一是马克思自己的异化理论的直接完成,二是他哲学中那种强调人的主题能动冲动的主体辩证法逻辑的历史完成,三是他第一个完整的无产阶级社会批判理论的初步形成。”[8]14马克思走了和西方理论家们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论道路,就是在观点和立场上的分道扬镳,才使得马克思能写得出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样伟大而又具备对现实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文章。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充分而又明确地剖析了劳动与“人”的具体关系,重视劳动与“人”的关系这条中心轴线,围绕这一轴线,在解释两者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在另外一方面向世人阐释了异化劳动带来的私有制。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中明确指明了人的本质便是劳动,通过人的劳动构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存在,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中揭示了在私有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普遍存在。马克思在不断揭示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劳动异化普遍存在的同时,也证明了对立存在的非异化的共产主义将会取代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合法性和自然性。

国内部分学者就持一种态度,就是认为异化劳动理论连同《手稿》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思想和关键理论。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这种论断过于极端,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那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资本论》中的显论将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何种位置?这样发人深省的一问,在学界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讨论荡起了学术的涟漪。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是不断随时间推移和马克思对实践认识的深化及思想上的成熟不断发展变化的,《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形成于1844年,属于马克思年轻时期的理论著述,具备一定的过渡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又将异化劳动理论来源之一的费尔巴哈的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人在本质上不仅仅是劳动的,而且人还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随后发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了对我们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尤其对我们中国这样人民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1848年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成熟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我们看到了异化的概念在《宣言》中遭到了马克思的批判,所以说,并不能把异化劳动理论当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但是,异化劳动理论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核心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诸多组成部分都对我们当今社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不能单纯地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一种理论决定着其他理论的存在和导向,只能说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指导我们进行社会实践。

四、《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对于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认识过程中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这一重要理论也会让我们在正视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异化现象时研究的更清楚明确,并且会为解决我们在现实中思考异化问题时提供理论启迪。同时马克思《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和指导意义。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要消灭异化,社会主义本身也具有克服异化的力量,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消灭异化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9]208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科学理论也为我国领导人和知识分子等分析当前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理论启迪。学者刘柱海就提出了:“我们既不能听任异化现象在我国各个地方蔓延,也不能过于保守,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作用来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走资本主义老路。”[10]18-22

[1] 韩学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试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

[2] 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J].中国社会科学,2003(2).

[3] 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张森年.对异化劳动的“四规定说”辨析[J].哲学动态,2000(8).

[7] 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 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J].南京社会科学,1994 (1).

[9] 蒋成贵,蒋成珍.异化劳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东方企业文化,2011 (2).

[10] 刘柱海.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现实导向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手稿异化学者
作家手稿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作家手稿
学者介绍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