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阿拉伯语背景留学生的语音教学

2013-04-11 09:43王东营杨津津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阿拉伯语声调偏误

王东营 杨津津 陈 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本文的研究基础是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theory)。中介语指的是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中介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诸方面都有所表现。单就语音来说,系统性的偏误主要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及教师或教材的讲解不恰当等原因造成的,其中又以母语负迁移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母语的特征,对比其母语与汉语在声韵母的数量、发音部位、开口度、有无声调、调型调值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出产生偏误的类型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基于上述原则,本文重点对母语为阿拉伯语的留学生在语音习得过程中所出现偏误从其所属类型、产生原因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关注学生语音习得的整个过程。

一、辅音发音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

(一)送气音:p、t、k

这三个音虽属不同的发音部位,但共同的特征是在发音时除阻阶段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冲出,因此它们都属于送气音。阿拉伯语中也有不送气浊音和轻微送气音的对立,但阿语中的轻微送气音往往是在发音时将气流带出,冲破性不强,送气特征不明显,所以阿拉伯学生对送气、不送气这一区别性特征并不敏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夸张的动作,或者干脆用一张比较薄的纸放在嘴前大概10厘米处,让学生不断交叉地发送气音与不送气音,通过观察纸的变化,来直观地感觉气流的强弱。

(二)舌尖前音:z、c、s

教学的顺序是先教s然后教z、c。因为在阿拉伯语中有与s相似的音素,但发音部位稍有差别。汉语s是一个舌尖清擦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留有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但阿语中相类似的音则是舌间抵住下齿背,舌端靠近上齿龈,舌前部向硬腭抬起,气流从齿端与齿龈的狭缝中摩擦而出。因此要先纠正学生发s时舌尖的位置,使其从下齿背移到上齿背,这个过程可以借助舌位图来完成。然后用手部的起落动作让其明白发z时气流是要先受到阻碍然后冲破阻碍,同时配以老师反复的发音让学生在听感上有一个对比。在掌握z以后,再让其感觉z和c在气流方面的不同,因为前面学习p、t、k时学生已经有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概念,所以从z到c就很容易了。

(三)舌尖后音:zh、ch、sh与舌面音:j、q、x

zh、ch、sh和 j、q、x是阿拉伯语背景学生学习汉语声母的另一个难点。他们经常在这两组音之间发生混淆,究其原因,是受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阿拉伯语中,有相类似的舌叶清擦音和舌叶浊塞擦音。学生在发音时,常把汉语的舌尖后音sh和舌面音x都类比成舌叶清擦音,而将zh和j都类比成舌叶浊塞擦音,造成了舌尖后音和舌面音这两组音含混不清。对这两组音的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前面学过的z、c、s的发音特征,让学生在保持发音方法不变的情况下,舌尖从上齿背翘起抵住硬腭的前部来感觉zh、ch、sh一组音的发音特征。而发j、q、x时,让其在保持发音方法不变的情况下,舌尖下降,舌面前部抵住硬腭。教师要对两组音反复操练,并借助画图,简单标出每组音发音时舌头的位置,特别是舌尖的位置,以便于学生区分。

二、元音发音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

阿拉伯语背景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元音时的困难会更大一些,这主要是由阿拉伯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阿拉伯语元音系统比较简单,只有三个元音,由这三个元音组成三个长元音、三个短元音。这种特点决定了汉语中很多不同的元音在阿拉伯学生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想准确地发出来就更加困难。

在元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强化学生ü的发音

阿拉伯学生常把ü[y]发成复合元音[iu]。这是因为阿拉伯语中有后、高、圆唇音,也有前、高、不圆唇音,而在前、高的位置没有圆唇音,因此这一位置就成了他们发音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感受ü[y]的发音情况,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发i这个音,然后让其逐渐把嘴唇变圆并且保持住,那么就是ü[y]了。但这种方法只能是在最初让学生感觉ü[y]的发音特征时使用。以前在教学中出现过,有的同学从i到ü习惯后,误认为这个音就是有一个嘴唇从扁到圆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地把它发成前、高、圆唇音。一旦形成这种习惯性偏误,产生“化石化”现象,纠正起来也很困难。

(二)重点训练学生稳定住的舌位的能力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阿拉伯学生很容易把汉语的高元音发低,低元音发高,也就是把a[a]发成[?],把 i[i]或 e[?]发成[I]。这是因为这两个音在阿拉伯语中是常见的音位变体,特别是在和辅音拼合的时候,经常使用。所以学生在汉语的音节中也习惯性地误读出来,造成偏误。对于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两个音的不同。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但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教师掌握一些语音学的知识,能够发准这两个音,就可以将正确的和错误的都发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和对比。同时还可以利用舌位图,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现在他舌头所在的位置,要想发出正确的读音,他的舌头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三)汉语的舌尖元音[-i]也是教学的重点

汉语中舌尖元音[-i]不能自成音节,没有单独发音的机会,只有在和舌尖前擦/塞擦音、舌尖后擦/塞擦音拼合时才能分别表现出来,所以其发音不像舌面元音那样容易。《汉语拼音方案》按照互补分布的原则,将其和前高不圆唇元音一起合并写成i。练习舌尖元音的发音一般采取“延长提取”的办法,比如先发“资”或“知”的音,将它们的发音延长,然后提取其后半部分即为其音值。阿拉伯语里虽然没有舌尖元音,但却有i[i],所以阿拉伯语学生经常把汉语中的zi、si和zhi、shi发成[tsi][si]。对于这种偏误,关键在于让学生发舌尖前元音时,舌尖要向上靠近上齿背,发舌尖后元音时,舌尖则要翘起靠近硬腭的前部。

(四)教学中要强调对复合元音的练习

这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是由于阿拉伯学生对汉语元音的开口度把握不好,经常把汉语的高元音发低、低元音发高,因此 ai-ei、ia-ie、ao-ou、an-en、ang-eng、eng-ing容易发生混淆。对此问题主要还依赖于教师对于学生单元音的讲解和训练,一定要让学生把相应的舌位找准。二是复合元音要强调读音的整体性。汉语复合元音中主要元音和非主要元音读音上虽有轻重长短的不同,但由于从一个元音到另一个元音,声音是渐变的、滑行的,中间包括一系列过度音,因此从听感上说,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阿拉伯语中没有复合元音,所以学生在遇到复合元音时,往往掌握不好轻重关系,常常有割裂的感觉,ai被读成了a(阿)+i(衣)。因此在纠正的时候,应告诉学生不要把a读得过长,i读得过短,由a到i逐渐过度,形成一个完整的音。

三、声调的偏误原因及教学策略

在声调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为他们建立起音高的概念,这个可以借助一些其他手段,比如说音乐。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乐感强的人往往对于音高的区别更为明显。可以将声调置于五线谱中,利用五线谱的变化让他们来感知音高的不同。同时,在课间,可以给学生放一些中国传统的音高起伏比较大的曲子,也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二是加强发音的练习。这种听和说的练习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一定不能泛泛地进行,要有针对性。在他们刚接触声调的时候,可以找一些比较简单的音节,如m和a来拼合,然后反复用不同的声调配合这一音节带领他们大声朗读以刺激他们的听觉器官,使他们逐渐感觉到不同声调的差异。但声调上的变化毕竟不是直观的,这个时候老师还可以运用手势来辅助教学,在读不同声调时,用手指跟随声调进行高低的变化,使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在声调的学习中,三声往往是最难掌握的地方。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毛病是降不够便往上挑,把214发成了224。半三声后加其他三个声调时,又常常还没降下来就开始读后边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洋腔洋调”的味道很浓。这主要还是由于音高掌握得不好,对于复杂的、曲折型的音高变化很不适应。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不妨用一些“矫枉过正”的方法,把曲折调中高音的部分发的更高一些,低音的部分发的更低一些,把214发成315,充分让学生感觉曲折型的变化。对于半三声,则可以用31代替21,突出半三声尽量下压的特点。当然这些都是在最初阶段,随着教学的深入,还是要逐渐调整到正常的音高,以免学生出现“化石化”的现象。

[1]陈永花.喀麦隆汉法语音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1-114.

[2]李生俊.简明阿拉伯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1.

[3]凌德祥.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南京大学学报,2003(3):149-154.

[4]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44-56.

[5]施光亨.对阿拉伯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2):106-159.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5-86.

[7]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6.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声调偏误
科技阿拉伯语词汇的构成及翻译方法探析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网络资源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阿拉伯语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难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