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的创新研究

2013-04-11 11:20邵桂琼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资源

邵桂琼

(福田区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00)

1 引言

信息化时代呼唤现代化图书馆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读者的信息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现代图书馆应逐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真正建立一个能够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平台。这就是说,图书馆应该能够满足读者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并主动适应这种读者服务的变化趋势,切实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本质上来说,图书馆提供个性化读者服务,完全是出于人文主义关怀,是真正为读者着想,并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分层次的、多样化的服务类型,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 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分析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要想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模式,就必须以读者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基础,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实现动态信息的传递与使用。事实上,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服务者,必须为各类读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加工与咨询服务,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2.1 开展主动式的个性化读者服务

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场所,图书馆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信息源作用,它可以为读者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读者信息愿望。图书馆不能因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略读者个性化需求,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方法,要积极主动探寻读者真实的信息需求,分析他们的信息需求变化形式,还可以开通“读者留言”等专栏搭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2.2 开展课题跟踪式的读者咨询服务

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开展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就应该开展课题跟踪咨询服务,即选定一批科研型的课题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从课题的立项到课题成果鉴定,都必须严格采取跟踪式的读者服务。当然,这种跟踪式的读者服务应该建立在一定的文献检索和调研基础之上,要能够及时搜集并整理相关的课题文献信息,形成一定形式的调研报告,最后再传递给读者本人。这样做有利于了解读者的信息实际需求情况,能够有效促进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2.3 开展双向型的读者交流服务

要提供并实施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图书馆还需要开展双向交流服务。所谓双向交流服务活动,就是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应该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主要是讨论诸如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关系的问题,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应该来说,这种读者服务方式有利于发挥信息供需双方的积极能动性,是供需双方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信息化时代,读者服务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模式,它需要为读者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项目,图书馆可以开通各种网络通道来加强与读者之间的双向型交流。

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运作方式往往有建立资源目录检索、建立网上咨询服务、建立专题数据库等。那么,这种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具有哪些特征呢?笔者认为,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的特征为:图书馆应该提供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要把信息资源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所有读者,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要有效地服务于读者,让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层次性。

3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所谓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是指图书馆能够以读者个性化的特征为根本出发点,为读者提供一切可能的信息服务。从本质上来说,个性化读者服务又可以被称之为个体化读者服务或者读者定制服务,主要涵盖了服务时空、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等多个方面的个性化特征。当前形势下,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是读者信息需求不断变化的根本性需要。因此,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是因为现代人的自我意识大大提高,对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一般意义上的读者服务已经很难满足读者需求了。因此,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是社会信息化和知识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实现图书馆自身职能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可以缩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读者提供动态的、先进的和多元化的个性服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的发展,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平台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那么,图书馆到底该如何来开展自己的个性化读者服务呢?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摒弃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积极采取措施来创新读者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3.1 及时改变图书馆办馆理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办馆理念往往是以书为本,这种理念显然不符合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图书馆应该首先从理念上进行革新,摒弃传统落后的办馆理念,转向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不能再一味盲目地强调书本资料的重要性,而是要以读者需求为根本点出发,树立起馆藏资源必须为读者所用的理念,并及时进行相关调整。图书馆应该一切从读者的实际信息需求出发,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3.2 切实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

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着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他们是开展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一线人员,很多服务工作都是由他们来具体实施的。但是,当前我国图书馆的很多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都不过关,这显然会大大影响到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开展的实际效果。因此,图书馆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要努力培养这些工作人员“以读者为第一,一切为了读者着想和服务”的服务理念和宗旨,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从而通过一定的文献信息传递手段和方法来向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提高读者服务的实效性。

3.3 建立并不断健全相关的读者教育培训机制

图书馆要想提供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就应该充分尊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此为服务的根本所在,提供特色化的读者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研究并建立读者教育与培训机制。当然,这种培训活动是一种双向型的服务活动,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不同的兴趣爱好来定制一些特殊的文献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该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自己定制一些具有独特服务意义的信息服务,能够为读者提供动态化的信息服务,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

3.4 不断丰富并及时更新自己的信息资源

提供个性化读者服务,前提就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馆藏资源。如果图书馆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就不够丰富和多元化,那么,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就是空谈。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引进或开发先进的技术,及时反馈读者的问题和信息,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和人员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图书馆各项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实现图书馆馆藏质量与数量方面质的飞跃,为个性化读者服务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保障,由原来被动的服务模式转向主动的服务模式。

3.5 采取个性化的激励服务方式

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要采取积极的激励方式,即图书馆应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目标与个性化读者需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这就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积极调动起读者的个体主动性,实施激励的个性化服务机制,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综合利用多种激励方式来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让服务与需求和谐统一,各取所需。图书馆应该构建人性化的读者环境,以人性化、多元化、现代化理念为思维定式,让馆藏资源的分布实现合理化、特色化,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此外,图书馆还应该以情感人,提供一线咨询服务,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建构柔性化服务体制,深化图书馆服务层次,提供个性化服务,丰富馆藏资源,满足读者多元化的求知需要,真正体现出激励机制的作用。

4 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图书馆面临着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紧紧抓住这些机遇,迎接各种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应积极开展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变被动型服务模式为主动式服务模式;积极了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好丰富的馆藏资源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读者服务,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创新服务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更快、更稳发展。

[1]李湘君.图书馆柔性化服务与读者心理环境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7(1).

[2]欧燕.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与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J].科技情报开发,2008(34).

[3]姚红莉.关于专题数据库建设与个性化服务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5(5).

[4]臧鸿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5]张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6(1).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资源回收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