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阅读理解实践与策略

2013-04-11 04:13李靖舒
关键词:语料原文关联

李靖舒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34)

1986年,Sperber与Wilson在其专著中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是关于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它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解释,把交际与认知结合起来,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强调认知语境在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中的作用。根据关联理论,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取得一定的关联,即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具有关联的直觉,以关联性为取向。交际双方能够相互配合,明白对方话语中的暗含内容,主要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1]。近年来,关联理论在第二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日趋受到重视,探讨如何用关联理论来指导外语学习的各项技能,以及教师如何运用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设计教学方案也逐渐成为关联理论在国内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中的阅读一直是“听、说、读、写、译”这几种基本语言技能中最难以驾驭的,学习者纵然涉猎通读大量阅读语料,收到的成效总是不甚理想。另外,国内对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国内英语教学界仿照国外,主要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作用等阅读理论为指导,研究者从阅读能力的结构发展、阅读技巧及策略、元认知等角度对影响学习者英语阅读水平的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后来,许多学者都指出“推断”这一方式对阅读策略形成的重要性,关联理论正是一个试图从认知角度探讨人类话语理解与交际的理论,也是借助推断达到有效理解话语含义的一种体现,因此,关联理论近年来成为国内教育者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新切入点。提高学习者在阅读中进行推理、架设关联的能力成为英语教学者在这方面即将进行的最可贵尝试,因为这一理论试图对交际活动中信息接受者的认知理解过程进行解释,使学习者借助这一理论完成阅读理解这一特殊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概念转换和逻辑推理环节。

一、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的阐释

阅读理解不属于某种直接的话语交际活动,但在认知领域中,这个过程仍然是读者付出认知努力以获取原作者意图的特殊交际活动,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2]。因此,基本语言交际活动的原则和规律仍适用于这个特定的间接过程。鉴于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强大的解释力,阅读者可借助此理论以最经济的方式完成阅读中的必要推断,同时也突出了这个过程中的认知特性。

(一)阅读理解过程是接收原作者所传递信息的明示——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即任何一种交际都存在交际者的信息明示与信息接收者的推理过程,这个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3]。阅读理解这一特殊交际形式成为这一过程的另一种无声体现:原文作者通过明示手段运用使读者显映的方式进行编码和信息输入,用丰富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编排故事情节、确定文章风格、表达主旨要义;读者以原文表层意思为基础,根据相关语境信息和上下文提示进行推理和假设,探究作者的深层意图,推知文章的内容隐含。对于读者来说,无论这个过程完成得如何,即便存在逻辑推理的偏颇、自身百科信息或常识的缺失、文化背景知识的断层、语境假设的脱节、关联环节的空位等阅读障碍,读者永远都会自觉地试图激活自身的认知图式,结合语境加强对原文的理解,对所阅读语料进行积极思辨和推理,这是一个活跃而非被动的过程,因而“明示——推理”不仅是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阅读过程的基本属性与特征。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于词汇、修辞、语法或语篇等因素可能会带来推理的难度,读者未必能在合理的语言环境中建立起最佳关联或理解文章表层意思所需要的最大关联,尤其是当语篇的简洁性和写作意图的特殊性制约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掌控,原作者的明示信息不充分,读者应付出更多推理努力、填补信息空缺,由里及表地增加前后信息的关联度,结合语境得到对原文最全面的理解。

(二)语境信息的认知化成为确定阅读语料中明说与暗含的依托

文章信息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其中,“语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和话语的关联性以及语境效果有直接的关系,选择处理话语最佳语境的过程就是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4]。“关联”这一概念是相对于语境而言的,语境是个变项,具有动态性[5]。阅读理解中的“语境”是一个很灵活,也很宽泛的概念,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下文、即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也包括阅读者的知识因素,如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以及认知能力[6]。由此,这种语境因素已经被阅读者在推理过程中被主观化、被认知化,这是反映认知主体,即阅读者心理表征的语境假设,这种假设信息存在各种差异,已经远离客观语境信息的范畴。准确的语境假设能帮助阅读者透过文字的表层信息到达其间暗含的隐藏信息。关联理论视角下,任何交际意图都包含明说和暗含两个层面,而这里的“暗含”多指语境暗示,是原作者意图的间接传递。从客观上,语境信息的强弱决定了认知推理的过程顺利与否,也决定了隐含信息被成功接收的程度如何。语境信息一旦被认知化就会使整个推理过程千变万化,靠近原文作者意图、对原文理解渐入佳境的认知语境就成为了挖掘原文深层信息的关键。因此,要想使语境信息成功认知化,阅读者需要尽量借鉴原文作者的历史经验、还原原文撰写时的情境、回到原文作者撰写此文时的出发点,此时的认知语境必定最靠近原文与原作者。当然,这一切是以全面理解接收原文始有的表层客观语境信息为前提所完成的。

(三)阅读理解的前提和依据是寻找并确定最佳关联

关联原则下的最佳关联是指交际者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contextual effect)[4]。最佳关联的获得并非在某一个句子或段落中直接达成,这里可以引入“整体阅读过程探讨”的概念,最佳关联更多的是在阅读者综合语篇信息并结合文章语境修正或加强原有的理解后所找到并成功架设的。因此,阅读中的词汇关联(运用关联原则推测词义)、修辞关联(运用关联理论理解隐喻、反语等最常见的阅读修辞格)、语法关联(运用语法标记和语法形式产生的意义关联获得某一命题的正确理解)与语篇关联(运用文章语句间关联属性的等级关系与结构,从宏观角度获得篇章整体信息)是寻找并确定最佳关联的有效途径。这种角度下的阅读过程是一个依据意图和期待进行取舍组合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多层次关联的动态过程。

二、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传统语码转换模式过于机械和直接,不适合二语习得的学习规律和思维进程,可以用语用认知模式取而代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尽量提供更多的语境线索、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关联性思维,更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整体上的认知,建构一个贴近原文的动态认知环境,提高学生的认知语用能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阅读理解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层面:

(一)字面信息理解层面

阅读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突破阅读语料的字面意义理解,从文章结构和行文要素来说,这些信息包括文章大意、细节、事件的发生次序、时间与地点、人物形象特征、各个人物间的主要关系和矛盾、事件前后的因果关系等,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应付出同等的推理努力。关联原则下的认知是以关联为指向的,无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交际意图的表达,都以关联原则为标准。因此,在处理纷繁杂乱的各类信息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所有的表层信息,语言交际发生时的所有信息都值得留意,无论此信息是否能构成理解层面上的最佳关联,只要它能形成一定的关联度,就不应被忽视或遗漏。在真实而客观的阅读理解实践中,由于人类认知思维的发散性,学生有可能对于所读语料解码后得到的信息形成各种组合,每种组合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与揣摩;出于不同的客观原因,学生不见得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全面吸收语料中的所有信息和全部含义;由于常规惯性和惰性思维,学生往往认定材料信息中的某一信息关联为唯一主要关联,从而忽略甚至排斥次要关联。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搜索所有的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串线汇总,根除学生的排他性理解及对弱关联信息的轻视。在一种整体阅读框架中,只有在全面汇总、梳理、分析后,最佳关联才能从众多关联组合中脱颖而出,从而省去学生额外的推理努力。

(二)隐含信息理解层面

在充分掌握字面信息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语境与自己的知识背景,从语料的字里行间推测出各种隐含含义,包括文章中常规词汇意义的改变、特殊的语法结构与句式特点、正常的以及非常规使用的修辞、文章的语篇结构与脉络,当然还有那些缺失需要补全的信息空缺。阅读材料中不存在没有语境的词汇,对于弱语境的词汇或常规语境下含义发生突变的词汇,教师除了可以提供该词汇所有可能的语义,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对其进行合理的编码与整合,架设起所有的关联性,最终确定与原文作者意图最相近的某种关联;纽马克曾将语法比作骨骼,语法的语篇意义在于它是语义的实现者与承载者,句子中的语法标记能够完成字面含义所不能表达的意义关联,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关注所读材料中的时、体、式、语态、语气等语法标志[7],这些隐形的关联手段往往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直达主题;修辞向来是语言中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修辞可以说是阅读中最为明显的一类关联,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最明显的关联一定就是最容易领会的关联,相反学生要获取这种关联信息反而要付出更多的推理努力,推测修辞关联的捷径就是查找下文的新信息,利用修辞使用之后文本中所出现的新信息对之前的语境假设加以验证便可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加强对各类修辞的界定与识别,加强其对修辞之后出现的信息的领悟;语篇的连贯属于语句与语段之间的关联,它决定着文章的篇章含义与语篇结构,所以阅读课堂上进行一定的语段框架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主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这种特殊关联往往是有关全文中心和主题的关联。

三、结语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将关联理论引入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和特性,也符合语言的交际原则,能从实践角度提升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理论高度。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实践的解释力表现在理解过程中的表层理解与隐含推理两方面,同时也渗透在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篇等各个环节中,有利于规范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模式的建构。因此,可以通过验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英语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我国英语教育界建立一种有关语言教学的立体多元化的语用认知模式。

[1]李靖舒.从关联理论看认知语境与隐喻隐含意义的解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1):90-92.

[2]罗明燕.关联理论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5):55-56.

[3]莫爱屏.话语标记语的关联认知研究 [J].语言与翻译,2004(3):5-8.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07.

[5]肖肃.关联理论与课堂教师话语[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45-48.

[6]Sperber,D.&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5.

[7]金杰.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关联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35-38.

猜你喜欢
语料原文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