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13-04-11 22:51冯晓坤
关键词:大丈夫孟子人格

冯晓坤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34)

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①百度百科中关于“独立人格”的解释。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在争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蕴含独立人格的精神,有的持肯定观点,有的持否定观点,双方争论不休。笔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存在着独立人格的思想启蒙,主要表现为个体具有独立意识,不受外界势力的压制与束缚,尤其是孟子的思想,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2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99等精神就是古代朴素的独立人格思想的经典写照。

一、性善论是孟子独立人格精神的理论基础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来源于他对人性问题的探索。关于人性问题,即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孔子只从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164,但对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还是不善亦不恶并未作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孟子则提出了性善论,并以流水为例进行了阐释。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189孟子以水的自然流向比喻人性善,得出了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道德的。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2]193

由此可见,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果。他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2]230

孟子认为普天下的人皆有良知、良能,“圣人,与我同类者”[2]194,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由于“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2]195,意思是说圣人只不过是先把人人都具有的“善端”加以扩充而已。借此,孟子得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2]207的结论,并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和一切政治活动中。这实际上隐含了人生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思想,告诫人们不要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贵,为塑造个人的独立人格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孟子独立人格精神的具体内容

1.持志的人格品质

什么是持志的人格品质?这是古代思想家所热衷讨论的一个问题,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85。强调人人应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立志”思想,提出“持志”之说。孟子认为士最重要的品质是持志。所谓持志,就是立志或尚志。根据《孟子.尽心上》记载,有一次,齐王的儿子问孟轲:“士何事?”孟子回答:“尚志。”又问:“何谓尚志?”孟子解释说:“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2]238。由此可见,孟子所强调的持志就是要人们做到“居仁由义”,具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理想和信念。因此,“一个人如能‘尚志’,如能坚持自己的‘不可夺’的志”[4],如能坚持自己的独立的意志,如能具有独立的人格精神,才能树立高远的理想,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格操守

在中国古代,士人皆以“学而优则仕”[3]184为目标,把入仕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因而丧失了独立人格,而孟子则提倡士人应保持人格独立,要有独立的意志,要具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格操守。

据《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227。孟子认为,士人只有“尊德乐义”,才能自得其乐;士人只有“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才能安详自得,为百姓谋幸福,为社会服务;士人只有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始终保持一颗平静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拥有自由意志,坚守气节,保持人格独立。

3.大丈夫的人格标准

针对战国时期许多士人追求“学而优则仕”而丧失了独立人格的现状,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即独立人格的标准。据《孟子滕文公下》记载:“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无之冠也,父命也;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99。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虽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但“以顺为正”,屈从于君主的意志,不是大丈夫。只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力量,只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志与独立人格,才可以称为大丈夫。

因此,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就是独立人格的标准,“大丈夫”应有高尚的志节,独立的人格,决不向权贵低头;“大丈夫”应坚持正义,捍卫真理,崇尚道德,乐行仁道。即“大丈夫”应具备仁、义的思想基础,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得志的时候,偕同百姓循着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也能独自坚持原则,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养“浩然之气”。[2]47

三、孟子独立人格精神的当代价值

孟子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他的独立人格精神,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对于推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推进人格转型,完善现代性独立人格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5]104,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正是人类从“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转变的过渡时期,从人的发展来看,一方面人摆脱了依赖关系,获得了独立性;另一方面,人又被物化,人为物所役、为物所累,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人格危机等问题接种而来,原有的传统人格必将受到冲击,一些固有的人格模式必然会发生裂变甚至重塑。因此,实现人格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健全和完善现代性独立人格已迫在眉睫。

现阶段,倡导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有助于推进人格转型,加快人格由传统的依附性人格向现代独立性人格的转变,同时为重塑现代性独立人格奠定思想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人格,即独立人格,对于摈弃依附人情关系和权力、不思进取、受物与金钱支配的传统人格,培养人们建立“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6]294、健康向上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能够增强个人的自主性、自律性和责任感,使人永葆独立自主精神和独立判断能力,在真理的追求中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独立自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服务。

2.有利于培育人的高尚道德品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的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容易失范,容易产生大量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现象,进而衍生个体的道德失范,为保持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培育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势在必行的,“它是人的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内容”[6]26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个体,具有了独立自主性,它必然“要求把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作为道德的一个主体,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尊重每个人的正当权益、平等、个性和能力”[6]261。弘扬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有利于克服和超越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有利于培育“具有独立的道德人格并承担道德责任”[6]261的个体,有利于培育人的自主与责任并重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具有病态人格的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3.有助于现代人走出困惑,重建精神家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科学技术与商品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使人被“物化”,即异化。异化现象,尤其是科技异化带来了“现代人的困惑”——诸如“精神的焦虑”“信仰的缺失”“人生的危机”和“人与自我的疏离”等等。人们的价值体系和意义世界土崩瓦解,人类自身陷入了一个根本的困境,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个根本困境叫做当代人的无家可归状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亦面临着“物化”的危险,人在从以人的依赖为主转为以物的依赖为主的同时,又为物所奴役,面临着生存意义的缺失,精神的失落。如何走出困惑,重建精神家园,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弘扬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体现了不畏强权、不为物欲所束缚的思想,有利于现代人走出困惑,摒弃金钱至上、享乐至上、权力至上的陈腐观念,重建精神家园。倡导孟子的“持志”的人格品质,有利于现代人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坚定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用坚强的意志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意义。弘扬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人格操守,有利于现代人从物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达到真正的精神自由,重建精神的家园。

总之,孟子所倡导的独立人格精神,要求我们不被物所役,不为名利所累,追求精神的自由、心灵的宁静和人格的独立,这对于推进人格转型,完善现代性独立人格,培育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建构现代人的精神家园、寻求安身立命的意义之途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何安峰.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孟子[M]//国学基本丛书.杨伯峻,杨逢彬,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0.

[3]论语[M]//国学基本丛书.杨伯峻,杨逢彬,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0.

[4]张岱年.人伦与独立人格[J].北京大学学报,199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大丈夫孟子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磨刀不误砍柴工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
何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