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S 大学为例

2013-04-11 22:51张洪阳
关键词:教师职业困境家庭

艾 晶,张洪阳

(沈阳师范大学a.社会学学院,b.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沈阳 110034)

女性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一半,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年的高校队伍中,女教师比例不断上升,这些女教师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岗位,都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很多人还成为学校的顶梁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但高校中的女教师群体,由于其身份的多重性及特殊性,很多时候社会和家庭对她们赋予了太多的希望,这无形中也就促成了她们相应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危机,她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面临更多角色的挑战和更大的生活压力,这些都促成了她们较易在职业发展上产生困境。

S 大学作为一所建校悠久的师范类高校,经历了专升本、高校郊区化等丰富的生命历程,又地处社会转型比较典型的东北地区,女教师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因此以它为例来考察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可以更好地把握特定时期高校女教师的职业状况。

一、S 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S 大学作为一所师范类的本科院校,女教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她们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女性,特别是身为高知女性,她们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和情感危机。由于职业发展问题在个别教师心目中较为敏感,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以访谈为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通过对S 大学各个院系的女教师发放问卷及个案访谈进行相应的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多集中在职称晋升、发展空间、学历提升上,其中也不乏个别教师由于对职业发展困境问题较为敏感而拒绝透露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但由此还是可以看出,高校女教师在职业发展问题上的多重困惑。S 大学的女教师年龄多集中的30 ~45 岁之间,这与高校女教师群体整体上的年龄特征可能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在专业上,女教师多集中在文科类专业,理工类则较少。作为女性特别是在S 大学这样一所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女教师,她们要和男教师一样要应付各种繁杂的工作,这无形中造成了很多女教师的心理压力。首先,近几年高校合并后,对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合并过来的女教师的考核标准和原本科院校出身的大学教师的要求一样,这无疑造成了一部分人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评聘职称这一块上,许多专任女教师更是疲于奔命。她们原来的学历、学识水平,都离大学所要求的标准相差悬殊,而自身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及时去深造学习,于是在这种职称的重压下,很多人只能望洋兴叹。其次,即使是原来的教师,也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境。如一些年龄较大的女教师,虽然工作多年,但近年来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及信息化,让这些人顿觉茫然。很多人不太能接受多媒体授课模式,对信息化的平台建设更是难以理解,特别是很多人还是电脑盲,这更是给课题的申报及相应课程的讲授造成了障碍。在评聘职称上,有些年龄稍大的女教师由于忙于家庭和工作的各种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学历,以致难以达到要求。更何况目前高校对学历质量的要求又很高,所以很多女教师即使有幸考上了硕士和博士,也是历经多年才能勉强毕业。再次,即使是年轻的女教师,出于社会上对“第三种人”“第四种人”称谓的畏惧,很多时候还是会纷纷选择去结婚、生子而不愿去深造进修。更何况,目前的深造、进修,校方要求个人支付相应的费用并以进修人不在岗为由而扣除津贴,这对经济较为拮据的年轻人来说,只能是望而却步。即便有人顺利地适应了高校生活,但女人天性的嫉妒、多舌等不良心态,亦使得一些所谓的优秀人士必定要受到大家的排挤,在人际关系上陷于紧张状态。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一类专任女教师群体都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是很好过,高校生活氛围的特殊性使得她们往往在生活工作的重压下无处藏身。于是部分女教师群体便出现了相应的职业发展困境问题。

二、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原因分析

1.传统社会习俗的影响

在高等学校工作生活着的女性,她们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要和男教师一样为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打拼,承担着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迎接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另一方面,又要受到世代延袭的如何做女人如何为人妻为人母的传统的家庭伦理教育。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存有偏见,[1]如果女性的事业很成功,甚至超过了男性,往往就会受到很多的非议。特别是如果因事业影响到家庭生活,更是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严厉指责。

2.高等教育环境的影响

高等教育本着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人才的重任,但高校制定的一些政策规章却压制了女教师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较少提供给女教师同等进修学习深造的机会和条件,挫伤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职务提升上,有些时候也要优先考虑男性教师,部分院校甚至公然排斥女教师,这些都极大地压制了她们的发展。

3.家庭和事业双重角色兼顾的艰辛

在高校中任教的女教师,出于社会公众形象的考虑,往往力求在家庭和事业上获得双丰收而客观上,她们既承担着自身所处环境的压力,同时又承载着社会各界对她们的厚望,这种情况下,多数的女性都要小心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稍不留神,就将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而工作上的责任重大,亦使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高知识领域的高要求,使她们责无旁贷。

4.女性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上的不堪重负

女性有着和男性截然不同的生理特点,承担着生育及相应的相夫教子等不可回避的职责,甚至很多女教师群体还受到繁重家务的困扰,这些都给原本孱弱的躯体增添了又一层重负。但在心理方面,多数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特别是当此类知识女性本身就将自己设置在一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经历不起挫折和失败,这也就无形中使她们的精神经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事业和家庭还要兼顾,这一切都将影响女大学教师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她们精神危机的致命因素。

三、对策和建议

1.高校方面

高校应该尊重女教师们的职业发展,不以有色眼光看待她们。在保证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给女教师群体提供充分的发展交流机会,开创多条渠道促成她们的进修、联谊和交流,调动每个女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定期召开女教师座谈会,听取她们在科研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尽量为她们排忧解难,结合学校实际,为女教师群体适当减压,给她们提供释放身心的场所和途径。在教学上予她们充分的权利,于科研上为她们创设研究的平台,使她们能结合自己的特长,为科学研究添砖加瓦。

2.社会和家庭方面

作为社会上的各界人士特别是女教师的家人,应给她们以一定的理解和关怀,不应以过高的眼光来看待她们。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最密切,夫妻之间的理解、支持、鼓励与帮助,无疑是她们成才的有力支柱,对她们的成才和发展起直接的影响。[2]

3.女教师本人

(1)要有良好的自我定位。高校女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切合实际将自己进行相应的定位,切不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目标,让自己的身心过于疲惫。凡事只要尽力就行,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求事事都尽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即可。要明白自己并非完人,很多时候要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要充分重视自身的需要。在家庭生活中要明白自己也是一个女人,需要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呵护;在工作岗位上很多时候不能事事都与男同事平齐,要善于看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不以他人的要求来强求自己。同时,要善于处理失落的情绪,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将自己的烦心事能敞开心扉向他人诉说。女性要克服职业倦怠就要明白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掌握和创造自己的幸福。

(3)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高校女教师在规划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发展和自身完善作为选择的标尺,要优先选择能够较确定地带来预期效果的选择。比如在事业和家庭的选择上,可以分析自身内外条件,究竟是做“女能人”还是“贤妻良母”,若自身素质高,成就预期大,可以选择社会角色为主角色;若个人的素质和外部条件没有提供做女能人的条件,那不妨把家庭角色作为主角色,但仍然有自己的职业领域。[3]

四、结语

高校中的女教师,可以说是精英女性的一大集合体,因此关于她们的职业发展问题,不仅仅是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一大重点所在。多数女教师由于双重角色的精神压力而出现了职业发展困境,影响到了她们在高校中的正常工作生活,成为新的社会心理问题。由对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考察,我们看到了此类女性成功背后的辛酸和无奈,她们奉献了很多,但能得到的理解和支持却很少;她们为了迎合社会各界的期望而力求完美表现,然而换来的却是一身的疲惫不堪。由此,如何在更深一层意义上更好地关注此类女性的精神境界,读懂她们辉煌背后的艰辛努力,帮助她们重塑健康的身心,正确地引导她们的职业发展取向,将成为目前高校系统乃至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1]蔡 娟,王晓霞.高校女教师参政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52.

[2]周 欣.高校女教师成才因素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48.

[3]苟亚春.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263.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困境家庭
困境
家庭“煮”夫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恋练有词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