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语境对隐喻工作机制的影响

2013-04-11 22:51赵庆龄
关键词:喻体本体隐喻

赵庆龄

(兰州商学院 外语学院,兰州 730020)

一、概 述

Lakoff[1]6指出,隐喻不仅与语言相关,还与思维和理性相关。认知语言学者Fauconnier[2]168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表达方法,而是联结语言和概念化的一种显著的、普遍的认知过程,主要依赖喻体和本体这两个输入空间的跨域映射。其中,喻体和本体分属不同的概念域,在某些条件下,他们能够被激活,形成跨域联结,从而导致新的推理。在促成喻体和本体被成功激活的众多条件中,语境因素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换言之,喻体和本体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成功映射对语境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因此,在研究隐喻的过程中,语境因素是无法忽视的。

二、相关研究回顾

William Croft 和D Alan Cruse[3]209认为,概念隐喻理论(CMT)和融合理论(BT)在研究隐喻问题时,没能考虑到语境因素。Stern[3]210也指出,对语境依赖性研究的缺乏,是Lakoff 理论的主要缺憾。然而,从考察得知,虽然Fauconnier 和Lakoff 很少将其视为研究的重心,但他们从未忽视过语境在隐喻机制中的作用。事实上,他们所致力研究的认知语言学的整个学科完全是基于这一理念,即语言仅仅是整个人类认知语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换言之,在认知语言学家的理念中,语境是预先存在的。他们将语境的作用视为理所当然,这也许能够解释他们似乎对隐喻语境方面的研究有所忽视这一表象。

不同于Fauconnier 和Lakoff,束定芳[4]42-43,王寅[5]504-515,彭晓兰、彭霞[6]91-93,赵霞[7]22-24,王小潞、徐慈华[8]1-5等致力于隐喻研究的中国学者,一向旗帜鲜明地强调语境在解读和构建隐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在研究语境对隐喻的影响时,大多是从隐喻解读方面入手的,鉴于此,谨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隐喻的工作机制来探讨此问题。同时在王寅[5]504-515提出的“五位一体“隐喻工作机制框架下,尝试分析认知语境因素对隐喻工作机制的影响。

三、相关概念

1.认知语境

在厘定该研究中所使用的“认知语境”这个概念之前,有必要对传统语境的研究做一简要的回顾。在传统研究中,语境被分为两种类型,即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前者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任何一种语言策略(主要指诸如连贯、省略、重复、前指等语言策略);后者包括任何超越语言层面但是能对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产生影响的因素。索振羽[9]23将非语言语境进一步划分为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近年来,众多学者不断地对“语境”这个概念进行着发展和重释,其中,Sperber 和Wilson 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在他们著名的关联理论中,Sperber 和Wilson[10]15-16提出了“认知语境”这个概念,他们将认知语境理解为一种心理构建体。詹仁美[11]104-107指出,这是一个涵盖全面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不仅包含了传统语境模式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还包含了命题、知识草案、心理图式及社会心理表征等概念。

该研究中采用的认知语境这个概念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它既包含了传统研究中语言的(即上下文和当前说话时的物质环境)和非语言的语境(指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因素,又包含了Sperber 和Wilson[10]15-16在关联理论中提到的,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设、宗教信仰、设想、信念、记忆、文化知识、对说话者心理状态的固有看法等要素。因为在隐喻的工作机制中,这些因素都在发挥着作用。

2.隐喻的工作机制

对于隐喻的工作机制,虽然并没有权威的界定,但是长期以来,它却是隐喻研究领域内最受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论题。许多国内外学者,如Black[12],Lakoff 和Johnson[13],Fauconnier 和Turner[14],束定芳[4],王寅[5]已经就隐喻的工作机制做过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读隐喻结构、隐喻性质以及如何获得隐喻效果这些问题上。

王寅和李弘[15]8认为,隐喻的工作机制与语言的工作机制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他本人于1987年提出的语言交际锥形图设想的基础上,王寅[5]504-515在他的《认知语用学》一书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隐喻工作机制,尝试解释隐喻的构建过程和获得隐喻效果的过程。在他的隐喻工作机制中,王寅指出了五个在隐喻成功构建中最根本的因素,分别是本体、喻体、主体、喻底和语境。基于这五个要素,王寅和李弘[15]9将隐喻的基本工作原理解读为基于五位一体的认知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五个元素互相影响,彼此制约,分属于不同概念域的本体和喻体既矛盾,又可能相似或建立相似性,使得隐喻成为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多种互动过程中,通过依赖相关情景,消除矛盾,建立新的统一,求得喻底时,就能产生隐喻义。

在这个工作机制中,王寅和李弘[15]9指出,语境与认知主体之间也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因此对隐喻的确认和理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将语境明确出来,并将其视为隐喻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独立因素,这一点是隐喻研究领域内的一大进步。这也是在该研究中使用了王寅“五位一体”理论基础的原因。但是,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中,将语境视为一个独立因素,这种做法并不完全科学,因为,在隐喻构建和理解的过程中,语境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四个因素的正常运转,它的作用应该是辐射性的、全方位的。

四、认知语境对隐喻工作机制的影响

1.认知语境对主体的影响

在王寅和李弘[15]8“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中,主体指的是隐喻表达方式的产出者和接受者,他们被认为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个人,因此被认为是实现隐喻交际价值的基础。在工作机制中,由于“始源域”的某些特征不能自动映射到“目的域”上,主体的任务便是在二者之间确认和创造相似性,在主体执行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认知语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认知语境因素,如产出者和接受者之间共享的背景信息能够影响主体理解隐喻表达方式的能力。例如,如果说话人说出:“It's all downhill from here(Lakoff[1]15)”,说话人通过使用“downhill”(Ease of Action Is Ease of Motion)的隐喻意义,其真实意图是,他的工作将会越来越简单,因为他刚刚在工作最难的部分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如果听者不了解说话人所掌握的这些背景知识,就很难参透这个隐喻的真实意义。听者还很有可能将这句话理解为“It's getting worse”(Down is Bad)。同样,听话人和说话人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种类和数量也能够影响他们理解隐喻表达的能力。如“Encyclopedias are gold mines”句,对于一个幼儿学生来说,听到这句话会疑惑不解,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理解encyclopedia(百科全书)的用途。

第二,情景语境也能影响主体理解某个隐喻的方式。如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对话双方谈论的具体话题都会影响他们看待同一个隐喻的方式。试看下一组句子:

Look how far we've come.

It's been a long,bumpy road.

We're at a crossroads.(Lakoff[1]4)

如果这一组句子是在两个对话者开车旅行的过程中发出的,它们就会被理解为毫无隐喻意义的平常表达方式。然而,如果这组句子是发生在一对情侣或夫妻之间,被用来谈论恋爱关系,它们就变成了具有隐含意义的隐喻表达方式了。同样的,如果这组句子是被用来谈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达的隐含意义又完全不同了。总之,主体对隐喻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时间、地点和话题性质的影响。

最后,主体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对于他们建构和使用隐喻的方式也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生活的文化和传统环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选择隐喻表达方式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和价值观。例如,英国人使用“Love me,love my dog”来表达与中国人使用“爱屋及乌”这个隐喻相同的意思。在成语中,表现出主体不同偏好和价值观的例子随处可见,如black sheep,a wild goose chase,bed of roses 等等,可见文化传统语境对主体使用和建构隐喻表达方式的影响之大。

2.语境对本体与喻体互动作用的影响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互动指的是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互动映射和映合。在这个过程中,本体和喻体不是独立发挥作用的,事实上,本体的某些特征能够限制在喻体上映射的结果。例如,本体“mule”在隐喻“He is a mule”中具有很多特征,如倔强、长耳朵、吃草可以被坐骑等,可是只有“倔强”这个特点能够映射到喻体“he”上。在这个隐喻中,本体“he”的特点——作为一个“人类”限制着其映射到喻体“mule”上的结果。[15]9

在本体和喻体的互动映射和映合过程中,语境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它们能够使有用的信息被激活,不相关的信息被排除,以便推导出隐喻的真正意义。这一点对于一个具有多重隐含意义而非一种固定意义的隐喻尤为重要。下述例子能够证明所阐述的这个观点,如隐喻“You have become an aristocratic”能够被理解为多种意义,因为喻体“aristocratic”具有多种特征,例如“高贵、富有、具有良好的教养等”。在这个例子中,主体“you”并不能确定哪一个特征能够被映射到“aristocratic”上,除非这个隐喻被用于具体的语境中。例如有这样一个具体语境:Mr.Hanks 刚刚被老板升职并加薪,这时他的同事Miss.Smith 对他使用这个隐喻,那么作为“aristocratic”的特点之一,“富有”则被激活并映射到“you”之上,而其他特征如“高贵、具有良好的教养”,则因为不适合这个具体情境中的特点而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被排除。

3.认知语境对喻底的影响

喻底指的是本体与喻体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的互动连接之所以能够建立,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只有找出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才有可能成功推导出一个隐喻的真实意义。在一些情况下,语境因素决定了一个隐喻中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能否被找出并建立起来。例如,在热播美剧《老友记》中,钱德勒嘲讽罗斯时说了一句:“A hot girl is at stake and all in a sudden he is Rain Man”。如果单独看“he is Rain Man”这句话,很难将其理解为一个隐喻,因为很难在“he(罗伊)”和“Rain Man”之间找出喻底。但是如果有了语境信息的帮助,就不难理解了。因为,“Rain Man”这个概念来自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奥斯卡电影《雨人》,指有点智力障碍的人。钱德勒说出这句话时的背景信息是这样的:罗伊在学生对他的评估报告中发现有一个学生爱上了他,但他不知道她是谁。乔伊告诉他,期末考试时对一下笔迹就知道了,罗斯就愣住了,显然他此前没有想到。这时钱德勒就嘲讽说:“A hot girl is at stake and all in a sudden he is Rain Man”。意在讽刺罗斯,连乔伊都明白的事情,身为大教授的他居然不明白。可见,有了这一语境信息的帮助,就能找出“he”和“Rain Man”之间的喻底了,即二者都有点反应迟钝,呆头呆脑。由此,这个隐喻的意义就会被理解和感悟到了。

语境有时也决定了本体和喻体之间哪一方面的相似性能够被建立起来。例如,理解隐喻“Sam is a pig”至少有三种方式:

Sam is filthy.Sam is gluttonous.Sam is sloppy.

其原因是,在这个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能够建立的喻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Sam”也许会具有许多和“猪”共同的特点。比如,Sam 也许和猪一样肮脏,因为他很少洗澡和换衣服;Sam 和猪一样贪婪,老是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不管他应不应该得到;Sam 和猪一样邋遢,因为他老是穿一件肥大、肮脏的T 恤和牛仔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语境因素考虑其中,才能够推到出本体(Sam)和喻体(pig)之间的共同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王寅提出的“五位一体”隐喻工作机制中,语境发挥着辐射性的、全方位的制约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认知因素,如共享的背景信息、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影响主体理解隐喻的能力以及它们产出和构建隐喻的方式;第二,认知语境因素通过提供背景知识来激活相关信息,排除无用信息,以便帮助本体和喻体之间完成互动映射和投影过程,最终将隐喻的正确意义推导出来;最后,认知语境对隐喻中的喻底产生影响,因为它们不仅决定能否明确地辨认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也影响了两者之间哪一个方面的相似性能够被建立起来。

总之,语境不仅影响主体的认知,也影响本体和喻体之间的互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的本体与喻体之间能否建立“统一”,“喻底”能否被找出来。换之,只有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统一”或“喻底”能够适合当前的语境,与上下文意义一致,才能获得隐喻义。

虽然王寅将“语境”视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在“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中发挥作用,也仍然有必要重述认知语境在构建和理解隐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为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整个隐喻的工作机制对语境因素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正如王寅和李弘[15]9所提到的:语句都是运用于具体语境之中的,隐喻也不例外。

[1]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etaphor and Thought(2nd e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2] 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UP,1997.

[3]William,C & Alan Cruse D.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彭晓兰,彭 霞.认知语境与隐喻意义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赵 霞.论隐喻识解中认知语境的制约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

[8]王小潞,徐慈华.影响隐喻认知的主客体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

[9]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Sperber,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J].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Press,2001.

[11]詹仁美.认知语境初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5(1).

[12] Black,M.Metaphor[M]//M.Black.Ithaca.In Models and Metaphors.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13]Lakoff,Johnson.The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89.

[14] Fauconnier,G.,Turner M.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

[15]王 寅,李 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喻体本体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