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举办“星空锋汇”主题演讲活动

2013-04-12 06:02伏安娜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葛剑雄书展复旦大学

2013年10月15日下午六点半,复旦大学“星空锋汇”第四期《传统式微?纸介新生?——数据时代的阅读走向》主题演讲活动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

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学生会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邀请嘉宾有:复旦大学图书馆葛剑雄馆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复旦大学哲学院王德峰教授及上海书展策划人、作家孙甘露。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顾文豪担任主持。整个活动历时两个多小时,嘉宾们与现场三百多位师生读者热烈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阅读的命运走向。复旦学生网对本次活动进行网上直播,复旦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和星空讲坛进行微博直播。

活动伊始,两位馆长分别就新环境下上海交大、复旦两校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与成就发表主题演讲。陈馆长以“书筑黄金屋”为题,讲述了图书馆与大学精神、图书馆的职能演变、图书馆的品牌树立与服务创新以及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他随后列举并展示了交大图书馆的3D影院、4K超高清和3D打印体验等服务项目。

葛馆长指出,近年来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无论信息数量或投入比重都已日渐赶超纸本资源。他认为,传统的图书馆会逐渐灭亡,但图书馆在人们学习、娱乐、创新以及生活各方面的新功能又使得其不会消亡。他强调说,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这样的图书馆才会越来越发达。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主题讨论。首先,孙甘露先生结合上海书展活动指出,书展是图书馆的一种延伸,它之所以受到公众的欢迎,除了其活动本身的魅力、推广的作用和大众对读书的热爱,更源于书展为读者所提供的一种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与感受。接着,王德峰教授说数据时代背景下,资本和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人们深入阅读的缩水和快餐式阅读的盛行,这将影响阅读在未来人类精神社会中的地位。纸质书籍不能被取代,但这种不可取代性需要区分阅读的类型,也就是说,如若读者的阅读目的是娱乐或迅速、便利地获取信息,那么各种数字媒介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如果读者是将读书作为一种与书本和其作者不断展开深层对话的过程,纸质文献的地位和作用将不可替代。

嘉宾们与现场及收看网上直播的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读者们关于阅读行为习惯、大学图书馆的未来、新型图书馆与文化沙龙的区别、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以及图书馆在培养读者良好阅读习惯中的作用等问题。

最后,四位嘉宾每人为观众推荐了一本书。王德峰教授推荐了佛教禅宗典籍《六祖坛经》,作家孙甘露推荐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陈进馆长推荐霍金的《时间简史》,葛剑雄馆长推荐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员所著的《图书馆的故事》。(伏安娜)

猜你喜欢
葛剑雄书展复旦大学
“空场”书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沈鹏《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葛剑雄 学界“大炮”葛剑雄
最好的纪念
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再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