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背景下的考务管理与改革

2013-04-12 15:3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考务考试分类

栾 芳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背景下的考务管理与改革

栾 芳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在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的背景下,详细分析现今高等教育考务工作在考试内容、考核方式、考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能力评价的考务工作的转变等考务管理与改革的相关办法和措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个性培养;分类指导;考试;改革

一、引言

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和其能力水平而进行的教育。分类指导是指各专业在落实和体现学校总体定位和特色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充分体现分类、分层次的个性化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各专业需要形成若干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研究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在此背景下,各教学环节——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制订、备课、教案编写、授课、课后作业答疑、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实习和实践指导、毕业论文等都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只有各环节目标一致协调配合才能把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的优越性有效地体现出来,而考务工作虽然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但研究者大多是从宏观上提出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很少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针对性的细致化的具体分析,因此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着实用性、适用性、效率性的问题。

二、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背景下的考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试内容

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强调专业特色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目前的考试基本都是教师在期末划范围,学生在考前搞突击,考试内容多是课本和笔记上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忽视了知识的自我消化理解后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考查[1]。以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必修类课程基本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形式多为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基本都是课本和笔记上的知识点再现,而选修类课程多采用论文或者案例分析,虽然强调了综合性和创造性,但考试内容完全是任课教师指定的某一主观性问题,考核范围片面,因此考核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考核方式

传统考试一般比较单调,用一种考核方式一次考试决定课程的最终成绩,当然传统考试有其流程规范、管理严谨、适合基础知识考核等优点,但是也因为操作简单使得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适用于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的要求[2]。而目前提倡的多元化考试倡导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使考试过程化、能力导向化是非常好的改革尝试,但是也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以专业外语课程为例,将传统的闭卷笔试改成口试,虽然看起来是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但口试题目是否能够基本反映学生真实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仅仅依靠口语是否过于片面?如果引入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应为多少,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是否科学规范、是否公平公正?不可否认,口试确实强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但是改革的细节往往没有人去关注。因此,虽然目前很多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但其成效和导向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考务管理

目前教学管理多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校级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管理中政策性、全局性、标志性的工作,协调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务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论文管理等环节的具体工作都由学院教务办负责。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院系管理的积极性、针对性、灵活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专业的分类指导的开展,但是在细节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管理中出现的任何细小问题如果不加以关注和改正都可能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比如在考务管理中,学校倡导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将命题和制定考核方式的权利交给学院,却忽视了责任的规范制定,假设教师们都是“理性人”(个人利益大于组织利益)就会全部选择随堂论文考试,因为这样既减少一次授课工作量,又没有标准化试卷的命题任务,目前很多学校多元化的考试方式还没有配套的评估体系。因此,论文评卷相对轻松且没有试卷评估的后顾之忧,这样就会导致无关乎课程特点,教师们纷纷转为随堂论文考试,而负责审核试卷的各教研室由于没有规范标准,再考虑人情关系就都会通过教师的申请,从而失去了考试改革带来的公平公正和创新活力。再比如考场管理中监考教师责任心缺失的问题,论文、读书报告等考试方式中广泛抄袭的问题,过程化考试的管理规范化问题等,在林林总总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职工责任的心理问题、具体各项工作的权责明晰问题、多元化考试的配套制度完善问题。

(四)考试分析

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考试改革后,要知道试卷是否能够考查学生综合水平、学生是否提高了课程创新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进行考试分析,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考试过后试卷只是作为存档而被束之高阁,学生没有机会对其不足进行认识和改进。试卷虽然有抽查和评估,但是仅仅针对闭卷的试卷,作业、论文、口试、报告、分析等等其他合适的方式都没有相关的分析和评价,因此整个考务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控制环节,因为没有准确的反馈而会影响下一轮次计划、组织的运行。

三、考务管理与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基于能力评价的考务工作内在超越

要实现在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背景下,考务工作与其他环节协调一致达到个性化培养的目的,就必须扭转传统考试以分数为基础的功利性目标的思想,从内在彻底进行转变,把考分数变为考能力,把被动接受考试变为主动进行学习,把知识考核变能力培养,把茫然的依赖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变为主动地参与到基于能力评价的考试改革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人心中,只有把基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考试基础的精神内在于自心,才能够实现考务工作真正的内在超越。以能力评价为基础、团队为动力、改革为支撑、制度为保障,全面贯彻个性培养和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

(二)调动团队人员的积极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在教学管理组织中调查和研究各组织成员最希望得到满足的需求是什么,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调动全员积极性,从而推动改革的进行。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对于任课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更多带来的是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底层教学管理人员更希望得到尊重的需要,高层管理人员与底层管理人员相比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满足组织成员的不同需求能够强烈影响和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例如,学生的赞誉和成才能够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根据教师对考试改革的贡献,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能够满足尊重的需要,针对底层教学管理人员长年的机械繁杂的工作制定相应的晋升制度,是为了满足底层人员尊重的需要,针对高层教学管理人员需求的特殊性,设法满足他们关于自主、权力、成就的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高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体现个性培养展现专业特色的考试体系化改革

任何理念的推广、任何改革的实行、任何管理的实施都应系统地、整体地进行考虑,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背景下的考务改革亦是如此,既要考虑与其他教学综合改革相协调,又要考虑到自身各环节的稳定连贯,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因此,在体系化的改革中我们首先要关注“教考相长”的问题,怎样配合联系课程体系,通过考试改革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将考试过程化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质疑、解决考试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考查环节和实践性课题研究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

那么,在过程化的考试中应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就成为考试改革的下一个问题。如前所述,传统闭卷笔试存在难以考查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陷,论文、口试、调查报告等考核方式也存在着考核不够全面、流程不够规范、效果缺乏评估的问题。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为了配合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取众家所长,融合各种考试方式于教学过程之中,为每类课程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多元化、过程化的考试模式。对理论类课程,如哲学、数学、政治学等纯理论型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可以采用平时(课堂讨论、课后思考题)+课程小论文+期末笔试的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点掌握情况和科研能力水平。对理论拓展类课程,如专业外语、物理、化学等,就可以增加诸如口语、期中小实验等着重考查实践应用的考试方式。而针对实践应用类课程,如老年社会工作、土地测量、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等课程,我们就可以取消闭卷笔试,改为调查报告的形式。总之,针对课程特点采用规范的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方式是个性培养与分类指导的改革趋势。

然而,细节决定成败,多元化、过程化的考试中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细节,比如命题环节、评卷环节、考场管理环节、能力评估环节等等还都有改进的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四)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当然,所有考试环节的改进和完善都是通过管理制度完成的。管理究其根本就是分配组织中各成员之间的职能,各种制度、规范的完善都能约束并刺激成员更好地履行他们的职能,并更好地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3]。为了保证考务管理与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可配合构建笔试题库机制、教研室命题评卷机制、多元化考试方式流程规范机制、能力测试评价体制、教师参与考改激励机制、考场管理奖惩机制、考试评价和反馈体系,建立起全方位、系统化的考试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功能。

:

[1]苗秀玲.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的高校考试制度及考核方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胡延新,等.俄罗斯高校考试与评价制度——积分制的改革试点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3]赵冬阳,等.基于能力评价的高校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财经研究,2011,(9).

Examination Management and Reform Based on Individual Cultivation and Classified Guidance

LUAN Fang
(School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dividual cultivation and classified guidance,this paper make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 work,testing methods,and examination management and accordingly proposes the ways and measures of examination management and reform based on competence evaluation,which are comparatively systematic,practical and feasible.

individual cultivation;classified guidance;examination;reform

G642.474

A

1001-7836(2013)09-0012-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9.006

2013-01-10

2011年省级重大项目《黑龙江大学考试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下设的子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改项目《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考试方式系统化改革研究》(2011B006)

栾芳(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务办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考务考试分类
研究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分类算一算
山东:《人事考试考务服务规范》发布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高校学院考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成人高校考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