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高校宿舍冲突思考

2013-04-12 20:00
关键词:人际宿舍冲突

吴 珍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高校学生宿舍屡屡发生恶性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如何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对平时的宿舍冲突进行研究。关于宿舍人际关系和宿舍冲突,已有很多学者做过极富价值的研究,但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来思考宿舍冲突问题,还有待加强。毕竟,辅导员是学生宿舍冲突直接的接触者,也是接触最多的教育者。从辅导员的角度思考宿舍冲突,将有助于高校宿舍冲突的实际解决。

1 高校宿舍冲突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的社会背景:高校宿舍冲突在内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离不开产生这个问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是高校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大学校园,随着人数的急剧增加,宿舍矛盾产生的概率也在增加。社会背景是“80后”“90后”进入大学校园,而这些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身上的特性在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加得以暴露和显现,也为宿舍冲突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近十年来,宿舍恶性事件频发将校园冲突引爆成为社会热点,从2003年的“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这些极端恶性事件经由媒体的广泛报道,甚至引发了“感谢舍友不杀之恩”的网络狂欢。

另一方面是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研究者的专业背景主要是两大块:一是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后者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对问题进行定性阐述。

1.2 研究内容

高校宿舍冲突现状调查分为主干研究和相关研究。主干研究指的是学生宿舍冲突研究;相关研究指的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大学生人际冲突和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等。这些研究一般由高校宿舍冲突现状调查和对策建议研究两个部分组成。

现状调查有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大学生人际冲突现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现状、特定群体的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如师专生[1]、女大学生[2]),主要探究了以下一些内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及满意度在各种变量下的差异、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归因倾向、宿舍人际冲突表现形式、宿舍人际关系原因、人际冲突的过程分析、人际关系或人际冲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等[3]。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冲突感轻微或中等,人际冲突感受强烈者比例小;第二,性别、家庭、年级、专业在人际关系中的满意度上存在差异;第三,“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十个因素是:因态度行为损伤他人自尊,言语冲突,言语伤人,不良生活习惯,个性自私,休息时间仍打电话,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说话挖苦刻薄,擅用他人物品,不顾及室友感受”[4];第四,处理方式有顺从、回避、竞争、合作和妥协五种,大学生多使用合作处理,较少使用竞争攻击处理;第五,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各维度上存在差异。

对策建议研究既有应然的呼吁,如“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品格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学校应积极倡导和营造文明和谐的学生园区”“家长应加强对子女宿舍生活的指导与帮助”[5]等;也有实然的干预,如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讨论和室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团体训练,锻炼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冲突化解能力等。

1.3 研究的价值和不足

已有的研究涵盖了大学生宿舍冲突的方方面面,对了解大学生宿舍冲突现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在实际工作中干预大学生宿舍冲突,化解宿舍矛盾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高校宿舍冲突经常是由辅导员来处理的,而如何提高辅导员在处理宿舍冲突中的能力和技巧,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

2 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高校宿舍冲突理论分析

辅导员要想在高校宿舍冲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更佳的效果,就需要对宿舍冲突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些基本的问题包括宿舍冲突的利弊、冲突的必然性、冲突的表现形式、冲突的状态程度等。

2.1 正面结果或负面结果

传统观点认为,冲突的结果一定是不好的,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使事情的发展受到阻碍、会影响团队氛围,甚至是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冲突。实际上,冲突不一定不好,也有正面的价值。研究表明,冲突的结果分为两种:“一是有益的结果。例如消除了分裂因素,组织内重新形成团结的气氛;旧的不合适的目标可能被修改;冲突促进意见的交流;等等。二是有害的结果。例如冲突给某些人带来情绪压力,影响了精神健康;剧烈的冲突浪费时间和金钱;争执者走向极端,组织涣散;等等。”[6]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冲突带来的正面结果,将负面结果降到最低,将正面结果发挥到最高。比如,通过建立合理的情绪宣泄途径,使冲突双方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在这过程中慢慢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再如,通过规范的冲突处理机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建立强烈的规则意识等,这些都是冲突带来的正面影响。

2.2 偶然行为或必然现象

“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时,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节中居于首位。”[7]大学生在较为狭小的生活空间里面进行接触和交往,成员间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处事风格、利益冲突、沟通技巧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存在矛盾和冲突是不可能的。“你要晚睡,我可是要早起啊!”“你怎么随便用人家的生活用品?”“怎么宿舍卫生一直是我在搞,某人几乎不搞宿舍卫生?”矛盾和冲突就这样产生了,所以,宿舍冲突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不是一种偶然行为。

辅导员认识到了宿舍冲突是一种必然现象,就会有防范意识,做到防范于未然,防止宿舍冲突升级为恶性事件;也会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处理宿舍冲突,平心静气地处理宿舍矛盾;还会尊重发生冲突的学生,不将他们视作是麻烦的制造者,而将冲突当做他们成长成熟的机会。

2.3 显性表现或隐性存在

研究认为,大学生人际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隐性的冲突,仅表现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对抗或不相容。二是显性的冲突,表现为直接用行为来对抗、侵犯、伤害对方[8]。在日常的生活中,显性的表现形式往往能引起人的注意或重视,如言语冲突、肢体冲突和针对第三者的言语倾诉等;而隐性的冲突,如相互不满、彼此敌视但又没有明显的言语或者行为,往往不被外人所察觉。但是,这些隐性的冲突如果日积月累,没有得到适当的解决,就有可能转化为显性的冲突,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辅导员既要重视显性冲突处理,解决爆发出来了的矛盾和纠纷,也要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细致观察,发现隐性冲突,注意监控,注意防范,适时介入,争取将矛盾和冲突消除在萌芽状态。

2.4 极端案例或常规状态

2003年云南昆明发生的“马加爵事件”,2013年上海发生的“复旦投毒案”,这些极端恶性事件的不时爆发,在经由媒体报道渲染,使人产生了大学生宿舍冲突极为严重的印象,“复旦投毒案”甚至引发了“感谢舍友不杀之恩”的网络狂欢。但是个案不能代替整体,网络狂欢也仅仅是戏谑而已。研究表明,尽管宿舍冲突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但是大都只是轻微或者中等程度,很少有程度严重的情况。这种通过调研得来的数据肯定要比通过媒体得来的印象要客观,大学生宿舍冲突的恶性行为只是个案,而非常态。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着大学生宿舍冲突所引发的问题,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担心出现恶性事件,长期如此,就会对辅导员自身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和疾病。因此,辅导员要对大学生宿舍冲突足够重视,但不应过分敏感。

3 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高校宿舍冲突的工作建议

辅导员要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处理好宿舍冲突,完成好育人的任务,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就要扮演好监控者、调解者和研究者这三个角色。

3.1 强化责任,做一名合格的监控者

辅导员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做好所带班级宿舍冲突情况的预警和监控,遇到突发情况,应及时将信息上报给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做一名合格的宿舍冲突监控者。要做一名合格的监控者,可以从三个步骤着手。第一步,充分了解宿舍成员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宿舍成员地域分布、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学习状况等等,辅导员对这些信息要做到了然于胸。第二步,要充分掌握宿舍冲突的发生规律,如发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爆发节点、应对方式等。辅导员对这些规律要做到胸有成竹。第三步,对宿舍成员个人信息和冲突发生规律进行综合考量,排查出已经显露出来的冲突和潜藏着的冲突,尤其是对于隐性冲突要特别注意,对显性冲突及时处理和上报,对隐性冲突进行重点监控。总之,监控是做好宿舍冲突工作的基础,辅导员一定要强化责任,做一个合格的监控者。

3.2 适时干预,做一个有效的调解者

在做好了宿舍冲突监控的基础上,辅导员要适时对这些存在的冲突进行干预,做一名有效的调解者,及时化解冲突。第一,科学合理,注意方式,讲究方法。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将团体训练与个人咨询相结合,以此完善工作方式;辅导员可以和心理咨询中心相配合,以此完善工作途径;辅导员还可以将管理、服务、教育相融合,以此完善工作手段。第二,适度适时,把握分寸,注意节点。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要事事都管,要相信学生有着自我解决冲突的能力;同时,辅导员在学生自我调解失效时,要适时介入,帮助学生及时化解冲突,防止冲突升级恶化。第三,举一反三,化解冲突,助人成长。矛盾的解决和冲突的化解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到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技巧,实现自我超越,真正做到成长成才。总之,辅导员要掌握适度适时的原则,讲究方式方法的科学有效,既要注重冲突的化解,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成才,做一个有效的调解者。

3.3 日积月累,做一个深入的研究者

辅导员因为工作的关系,会经常接触宿舍冲突,辅导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冲突处理的层面,还应该日积月累,对这些处理过的矛盾冲突进行研究,做一个深入的研究者。第一,个案收集。辅导员首先接触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辅导员在处理完每个案例后,都应该有记录,对案例进行归纳、归类、归档。第二,问卷调查。辅导员可以借鉴前人的问卷资料对自己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问卷,进行更加细化的研究。如现在宿舍冲突的问卷大多停留在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阶段,而对冲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后果缺少实证研究,辅导员可以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总之,辅导员应该日积月累,做一个深入的研究者,达到通过工作促进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工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荣.师专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8~10.

[2]张艳梅.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研究——基于对15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位论文,2012:12~16.

[3]贾晓宾.大学生宿舍中人际冲突处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位论文,2009:15~28.

[4]马丽萍.大学生宿舍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位论文,2007:6.

[5]丁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学位论文,2010:33~44.

[6]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378.

[7]王水平,王自强.愿望与行为:大学生宿舍中的矛盾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1998,(2):57.

[8]赵凤娟.大学生人际冲突应对教育浅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61.

猜你喜欢
人际宿舍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热得快炸了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搞好人际『弱』关系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热得快炸了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