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2013-04-12 20:00朱忠明李运之
关键词:高技能家具课程体系

朱忠明 李运之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1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交替“2+1”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2010年之前一直沿用较为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运行中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顶岗实训环节完全由企业管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二是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完全由企业安排,轮岗机会少,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了解,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没有提前接触企业机会,缺乏对岗位及任职要求的认知,岗位适应能力低;四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由于顶岗实训主要由企业管理和组织,教师很难有机会深入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不利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鉴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多次调研与论证,召开了由多位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究制定了工学交替“2+1”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9月首次在2010级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双循环“2 +1”人才培养模式共分两个循环四个阶段实施,即将三年六个学期的学程分为工学交替两次循环四个阶段,通过文化素养与专业基础平台课学习,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实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使学生专业技能由低到高递进式增强,发展职业能力,增强就业能力。

通过实施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螺旋式上升,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2013年6月,在由国家林业局举办的全国首届林业职业院校林业职业技能大赛板式家具设计与组装竞赛项目中, 我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0级四名学生组成的两个参赛队均获得团体二等奖。该届学生在来自全国15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双选会上,全部被企业录用,而且学生全部实现双证毕业,获证率高达100%,就业率达到96.7%。通过企业反馈信息表明,这届学生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多数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建立和完善校企业合作机制,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为了便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积极与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沟通与合作,促进“政校企协”深度融合,搭建多元育人平台,形成“政校企协”四方联动,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入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及学校四方的共同努力,并形成机制保障。政府的提倡和推动是校企合作深入进行的催化剂,政府通过出台措施,能有效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学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适合产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化设计。企业要及时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信息,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快捷、通畅的培养信息沟通渠道。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由中国家具协会、牡丹江市政府、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与学院共同组建理事会,通过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理事会章程和保障措施,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保证企业、社会、学生、学校取得共赢,为培养高技能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实施工学交替“2+1” 双循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与我们多年合作良好的知名企业——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和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两个公司中实施的。通过三届学生深入企业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企业实践,本专业课程内容置于家具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全真的工作环境,学生接受了真正的职业训练与教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环境,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此同时,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就业观,为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为实现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并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通过企业调研和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职业岗位及任职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分析归纳,以基本素质领域、岗位基本领域、职业核心领域、职业拓展提升领域和两次企业实践共同构成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了家具设计方向和家具生产管理方向。

课程体系特点一是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各岗位典型工作内容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模块化、能力型”课程体系,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凸显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色;二是课程体系中体现 “学校学习+企业工作(顶岗实习)”多个和交替进行的教学场所,最大限度实现工学交替,搭建了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平台;三是突出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使学生既要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力培养由低到高螺旋上升;四是课程教学采取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突出操作技能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打造过硬的教学团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

由于家具专业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前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并得到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进行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培养越来越多高技能家具人才的关键。这些年来,我们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学生规模适度扩大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要求,专兼职教师队伍人数由过去的18人达到现在的29人。其中主要增加企业兼职教师人数,达到12人。实现确保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培养了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4人,院级教学新秀2人。

在专业带头人建设方面,培养3名熟悉行业前沿发展趋势、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志担任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下设的两个专门化方向——整体橱柜及家具卖场管理的负责人。通过在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先进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培训和进修,提高其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使其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等方面成为领军人物,能够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其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研开发等能力。

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在现有中青年教师中重点培养5名能够胜任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双师型”骨干教师。选派5名专职教师到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和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进行1~4个月的挂职锻炼,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企业实际工作经验。选派1名教师参加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并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提高了职业教育水平。通过每位教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并以很好的成绩通过了学院的测评,提高了各位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兼职教师培养方面,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和技术骨干8~12人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对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方法掌握方面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胜任高职教学工作。

5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培养合格高技能家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根本。因此本专业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对学生进行了“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 两个方面教育,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合格的社会人,又具备与家具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合格的职业人。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导向,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社会、企业所要求的素质要求。为此,我们深入企业了解各个企业的用人标准,了解企业文化,教育学生去认真考虑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来学院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树立“人品第一”的观点,并具备 “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脚踏实地的精神,关键时刻能与企业一起同舟共济,艰苦创业。

当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培养更多适应21世纪家具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家具,2013,(4).

[2]姜大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把握三个基本问题[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3.

[3]朱忠明,冷雪峰.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全力打造家具制造与设计品牌专业[J].林区教学,2011,(6).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3~44.

猜你喜欢
高技能家具课程体系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