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图书馆拒借率研究

2013-04-12 16:23任丽违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书刊购书图书馆员

任丽违

(烟台图书馆,山东 烟台 264003)

1 拒借率上升的原因

1.1 购书经费严重不足

购书经费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读者对书刊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购书经费增幅较小,书刊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就使图书馆年购书量减少,读者需求的广泛性和藏书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经费短缺,书价暴涨,大部分图书馆的入藏品种和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新书购进少,图书得不到补充和更新,出现了严重的“书荒”现象,读者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拒借率剧增。

1.2 管理工作不完善

1.2.1 图书采购、编目工作存在纰漏

图书采购缺乏计划性,藏书补充重点不突出,指导思想不明确,致使该收藏的没有收藏,不该收藏的反而收藏。分编标准不统一,体现在对新书排架工作收而不验、图书数据加工时间过长、编目工作揭示不明确甚至疏漏,如采编人员的条码号给重,造成异书同号,不能外借;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图书一书多放,造成读者查找困难等等。

1.2.2 新书加工与图书流通有时间差

新书到馆后要经过加工编目、录入信息、加磁条、贴索书号和条码号等,再分类进入到各个阅览室,由阅览室图书馆员上架,进入流通借阅。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新书到馆与上架之间的时间差普遍过长,因此,时间差是造成拒借的原因之一。

1.2.3 借阅部门工作缺乏主动性

公共图书馆借阅部门的工作不及时、不到位,是造成图书拒借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①图书丢失或剔旧而数据信息没有及时消除,导致读者找不到图书。②流通图书上架不及时,回架缓慢,架标不清。③长期以来不清库、不剔旧,破损图书修补不及时,造成找书困难。④馆内职工借阅规章制度不健全、还书不及时等,造成图书流通不畅,无法满足其他读者的借阅需求。

1.3 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偏低

外借部门馆员素质偏低是多数图书馆的“通病”。有的馆员知识结构不完整,对业务不很熟悉也不很精通,对待读者的咨询不能给予及时的帮助;有的缺乏工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差,责任心不强,图省事、怕麻烦,对读者敷衍了事;有的馆员文化、专业水平较低,知识面窄,对藏书不熟悉,分不清同类与异类图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致无法向读者进行图书推荐,更谈不上主动向读者解释图书的形式和内容,导致拒借现象的发生。

1.4 读者自身原因导致拒借

读者自身原因导致的图书拒借,具体有以下几个因素:①当读者面对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册的图书,借阅心理有了很大变化,对图书的需求反而不如闭架时那样明确了。②全方位的开架和丰富的馆藏使读者的借阅有着极大的随意性。由于他们对图书排架规律不了解或贪图方便等因素,即使拿了代书板,也是摆放在一边不用,常常是随手拿书、随手放书,部分抢手书还被读者有意藏到角落,造成乱架。③有的读者喜欢“跟风”,越是热门、流行的书刊,查找借阅的读者就越多,导致此类书刊拒借率较高。④全开放的服务方式使读者和书刊“零距离”接触,书刊的磨损和意外损坏概率增大。其中绝大部分属于读者对书刊有意或无意的“掠夺性”使用,造成书刊损毁,如:撕页、乱画、拆掉磁条偷书等等。还有许多读者不在意借阅规则,或者人为地违反借阅规定,长时间超期不还,故而使外借图书不能按期周转,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导致拒借率上升。

2 降低图书拒借率对策

2.1 争取购书经费,做好采购工作,提高藏书质量

公共图书馆每年新购图书的多少、馆藏的数量和质量,是读者评价图书馆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也直接反映公共图书馆对读者提供服务的水平。因此,要想降低拒借率,提高文献利用率,首先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或是通过有偿服务扩充购书经费。其次,采购较高质量的藏书尤为关键。因此,要制定书刊采访购书计划,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的特点、本馆文献资源的状况、读者需求等情况制定本馆藏书建设计划。采访工作人员应根据本馆所制定的采集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采集书刊,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减少购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浪费购书经费,防止突击购书或将购书费挪作他用等等。同时,应根据本馆的经费和馆情,确定合理的复本量。由于经费的限制,采访人员在采集书刊时,应本着“多品种、少复本”的原则,尽可能增加入藏书刊的品种。除对于读者需求量大的畅销书等适量增加复本外,一般的图书则以2~3本为宜;对于价格昂贵的工具书除确需购买外,一般不予考虑;读者不需要或不感兴趣的书刊,尽量不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服务。其次,做好借阅记录、拒借记录,征求读者意见和要求,以便在采购中做到查漏补缺。同时,要对藏书及时剔旧,使收藏的书刊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2 提高图书的编目质量

要通过加强编目部门各环节、各工序的协调工作,使新书得以快速、高质量地加工整理,及时投入流通部门。

2.3 加强图书馆外借部门管理建设

公共图书馆加强外借部门服务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所有热门的新书(半年以内算新书)均放入专门的“新书架”内,暂不分类、不排架,便于读者查找借阅。同时缩短新书借阅期限,以加快新书流通周转,从而提高图书利用率,缓解供求矛盾,降低拒借率。②开展“预约借书”、“电话续借”,为读者节约时间,提高文献利用率。通过电话、网络“预约借书”、“电话续借”,扩大了图书的流通渠道,节约了读者时间。③新书入库、回库上架应及时,归还图书要及时上架。加强巡架督导,在书架旁停放小型书车,方便读者放入翻阅后没有借出意向的图书,防止乱架,便于图书馆员顺架整理。④及时做好破旧图书的修补整理工作。剔旧是保持藏书高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可降低拒借率。对一些陈旧过时、实用性差的文献,应及时加以清理、剔除。对破损无法流通的书刊,也应及时清理,能补修的则补修,不能补修的予以剔除,补充相应的新书。⑤建立拒借情况登记制度。外借馆员应随时征求读者意见,特别是要注意拒借书目的详细情况,包括读者姓名、电话、欲借书目、借阅意见、反馈意见等,及时了解读者拒借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拒借问题。⑥制定馆内职工图书借阅制度,办理与读者相同的借书证,并通过电脑程序记录借阅书目,增加借书透明度,加强职工借阅制度意识,减少读者拒借率。

2.4 开展馆际互借业务

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总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而读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加强馆际互借可使图书馆互相补充各自藏书的不足,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文献利用率,降低拒借率。

2.5 充分利用馆藏图书数字化资源

据统计,当前年轻读者占读者总量的半数以上,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使他们没有更多时间翻看纸质图书,而电子图书以其方便快捷、随意性强等特点迅速被年轻读者喜爱和认可。因此,购买电子图书充实馆藏,提高利用率,是降低拒借率的有效方法。

2.6 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

拒借的控制措施只有通过馆员的主动服务才能得到实施,它是建立在图书馆员优秀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服务态度基础之上的。在外借流通部门工作的图书馆员,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过硬的业务素质,需要认真对新上架的图书进行浏览,看内容、看大类、看索书号等,熟悉库内每种图书的排架位置,熟悉图书的内容,才能随时解答读者提出的借阅和检索方面的问题,热情主动推荐同类相近图书供读者选借。要发扬图书馆员的老传统,做到“三勤”即:眼勤,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图书;腿勤,经常巡架督导,了解拒借图书情况;手勤,及时修改被拒借图书的种种错误。因此,要经常组织业务知识竞赛,加强馆员业务技能训练,开展读者服务评先活动,激发馆员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自觉性。

2.7 加强图书馆借阅制度的宣传与讲解

图书馆通过有奖问答、巡回播放影像资料等形式,宣传图书借阅制度,解答咨询和进行查目辅导,使读者能够正确使用公共检索系统和图书馆目录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通过讲解,使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制度,并主动遵守,加强自我约束,对于提高图书利用率、降低拒借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吕梅华.公共图书馆拒借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

[2] 庄晓红,唐光前.试分析图书馆的拒借率[J].现代时报,2012(4).

[3] 姜洁.议少儿图书馆隐性拒借率及解决对策[J].图书与情报,2011(6).

[4] 刘玉红.浅谈图书拒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书刊购书图书馆员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网上购书忘密码
购书乐
老妈是个购书狂
多翻书刊益处大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