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2013-04-12 16:23王新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新生研究生

王新霞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62)

信息素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随着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国家的重要意义。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引起高校及高校学者们的重视。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对其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积极总结经验,并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从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素养教育。

1 内容丰富的新生入馆教育

本馆信息素养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便开始了。在图书馆主页开辟了“新手入门”专栏。在“图书馆欢迎你”的欢迎词中写到:“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海洋。对大学生而言,图书馆是大学的第二学习课堂,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场所。进入大学,你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利用图书馆,你便掌握了培养这种能力的金钥匙”。

1.1 印发了“图书馆利用指南”、“新生常见问题单页介绍”

图书馆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制了“图书馆利用指南”,全方位介绍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服务与设施,摆放在两校区图书馆大厅供学生免费获取,以便学生在有问题时能随时查阅。另外,我们统计汇总了历年来新生入学时间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将其编制成短小精悍的单页介绍,以便学生最快了解最需要的问题。从取阅的量来看,单页介绍非常受欢迎。

1.2 新生入馆教育视频

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以微型剧的形式拍新生教育的视频。视频中由3个演员分别扮演图书馆教师、学生甲和学生乙。其主线是由图书馆教师(笔者本人扮演)引领两位学生参观图书馆的全过程。该剧本的形式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良好效果。

1.3 新生入馆教育讲座

为了使刚入学的新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熟练使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与服务,为以后的科研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特为本校新生开展一小时资源介绍活动。在培训课件的制作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工夫,既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又不能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感觉沉闷,因此我们讲座课件采用ORGIN 软件编制,播放效果很酷很炫,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胃口,加上老师富有激情的声音,学生听得都很入神。

1.4 新生自测题

对新生的培训与宣传结束后,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我馆设计了网络“新生自测题”。答题完成并提交后即会显示答案。希望通过测试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家利用图书馆的水平。

2 开辟IL(Information Literacy)空间

2.1 在线学习中心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文献利用的重心正逐渐从传统的纸本资源向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过渡,为了方便学生在网上自学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建设了“在线学习中心”的网站,供学生随时自学。通过在线学习中心,学生可以了解到:①信息素养基本知识。②文献利用基本技能,系统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常见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术,使学生通学习初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后续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打下基础。③资源与服务导航。全面介绍本校图书馆各服务窗口的功能以及特色服务等。④电子资源培训课件,提供图书馆订购的主要中外文数据库网上培训课件,供学生自学参考。⑤文献资源馆际共知共享服务,介绍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除了利用本馆资源以外,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获得国内外其他图书馆和文献机构收藏的大量文献信息,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对图书馆资源以及信息检索技巧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2 个性化的服务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不同院系的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院系师生在图书馆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特开设以下图书馆资源与利用个性化服务。①院系的专场讲座,以学院、系所、班级、研究室为单位均可联系组织专场讲座,如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前、研究生开题文献调研前,可组织相关培训。②教师“一对一”服务,如果教师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方面有疑问、在电子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教学科研中遇到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问题时,我们针对教师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或培训服务。需要先联系约定时间、地点(图书馆或教师办公室)。③配合专业课程讲授信息检索相关知识。可以配合专业教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各院系有需要的老师,可以联系我们在其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插入信息检索与利用相关内容的讲授。

2.3 在线培训

在线培训板块,我们提供了一些数据库供应商的在线培训的链接,以便学生能多渠道地了解数据库的使用。具体有:Web of Knowledge 在线大讲堂2012 秋季课程、2012年下半年IEEE 网络系列培训、2012年05月Elsevier 在线培训课程表。

3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设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公共文献教研室,主要从事信息素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课教师均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在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多门信息素养培训相关课程。

3.1 针对本科生开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公共选修课

针对文理科我们分别开设了“人文信息素养”、“科技信息素养”两门课。采用36个学时,针对信息素养能力各方面的指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包括:增强信息意识、明确表达信息需求、识别选择信息源、掌握必要的信息检索技能、评价和鉴别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个人信息的管理与交流以及合理合法利用信息。重点在于了解不同学科领域各类信息源及使用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我们还开设了“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该课程学时比较短,采用18个学时完成授课。具有“短、平、快”的效果。

3.2 嵌入式的信息素养课程

本校软件学院必修课《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的教学工作由软件学院的教师与图书馆老师协作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将修课学生的专业课知识随着教学进程嵌入信息检索课中进行探索,取得了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知识互动的良好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信息检索、分析、综合、评介、判断、组织和利用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挖掘本专业知识的历史及发展前沿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达到了信息检索课培养学生知识挖掘与知识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实践表明,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3 基于问题驱动式的信息素养课程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来体会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得到情报的过程,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他们观察、比较、排序、分类、组合、调查、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以及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研究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信息检索的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当务之急,因此,针对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法,问题即毕业论文的题目,围绕毕业论文这个问题设计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开设了以下两类课程:

针对全体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文献调研的策略与方法》的文科班和理科班。本课程着重介绍论文开题与文献调研的关系,科学、全面的文献调研的策略与方法,科学管理文献的方法,开题报告的撰写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等。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在当前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科技查新工作已成了项目申报、课题鉴定、专利申请、博士生开题报告等项目的重要支撑部分,深入了解和掌握科技查新知识不仅能系统提高研究生的科技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判读能力、查新报告和查新结论的撰写能力等,同时也可以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掌握相关专业的中外数据库知识和检索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方向的科研动态,为下一步开题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课题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的科技查新站,查新人员同时也是公共文献教研室的教师。因此,工作人员既具备查新经验又具备教学经验。因此我们开设了《科技查新基础与实践》。本课程旨在使研究生通过掌握科技查新基础知识能对本专业课题的新颖性有较准确的判断,从而有效避免科研重复;及时把握本专业课题在国内外的前沿研究动态;借鉴相关科技信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信息综合能力。

3.4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将信息检索知识“化整为零”方便学生快速上手,是文献信息检索学分课的有效补充。系列讲座是一种“可选择的自由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听课。讲课教师也能非常灵活地将前沿的流行的内容添加进去,比如“Web2.0:网络潮人必备”,该讲座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在网络信息海量的今天,利用Web2.0 工具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是今天的青年学子成为网络潮人必备的技能。讲述“怎样利用Web2. 0 工具如RSS、微博、开心网等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分享信息。”这类讲座很受学生的欢迎。另外,针对讲座我们还设置了激励机制,学生听够10 次讲座就可以得到一个学分。

3.5 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

本馆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具备以下功能:①学生登录功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登陆考试系统,作为每个考生识别的代码。②学生在线考试。试题于考试前在网上发布,在给定的时间内学生登录即可进行考试。③学生在线练习。在非考试时间内,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的习题练习。④组卷功能。电脑可以根据系统里现有的试题随机进行出题。⑤阅卷功能。考试结束后,学生提交试卷后,系统能直接给出客观题成绩。⑥成绩查询功能。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号登录系统,进行成绩查询。⑦管理员管理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台,可以选择出卷、组卷,试题添加、删除、修改、发布。⑧新闻发布。考试的相关信息,考生可以在首页页面上浏览。该考试系统的开发使教师出卷、学生考试、成绩查询等都能在网上完成,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安全的管理手段。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华东师范大学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总结经验,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从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意频出的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空间的开设,开设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素养课程。

[1]袁曦临.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与学习模式的探讨[J]. 现代情报,2007( 11) : 199-201,206.

[2]隆茜等.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文献检索课创新[J]. 图书馆学刊,2010(8) :56-58.

[3]隆茜.网络环境下研究生新生入馆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0( S1) :13-15,30.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新生研究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新生改版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设计与实施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