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中德育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2013-04-16 06:02秦朝伦
学理论·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困境教育

秦朝伦

摘 要:高中生是处于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德育教育对学生价值取向、品格素养的形成有着无可置疑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高中德育教育的成效质疑甚多。从长远来看,思考高中德育教育的掣肘因素何在,以及如何优化高中德育教育的环境,丰厚高中德育教育土壤,对解决当前德育教育困境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45-02

一、“德育”的内涵及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本质强调教育者所施加的外力对受教育者内在的影响。更为精确的表述是:“德育是教育者将一定社会所推崇的品德规范与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一种教育。”[1]强调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对高中生的成长阶段、生活内容的特点的分析。

第一,从成长阶段角度分析。高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具备较强的可塑性。这种较强的可塑性意味着:如果受到正面的影响较为深刻,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受到负面影响的侵蚀力大,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也会埋下不良的根基。

第二,从高中生的生活内容特点分析。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生的大部分有效活动时间(非睡眠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当前对教育的分外重视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紧张的竞争氛围。这种生活特点就会产生两方面问题。

首先,学生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学习之中的压力,从长远看这决定着他们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压力的有无、大小,对待人生的态度决定如何面对压力,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培植坚强的意志、专心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对抗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良药。

其次,除了面临学习中的问题之外,高中生还有学校学习生活之外的一点点空余的间隙,在这一段空隙内,学校之外的、家庭之外的形形色色流入学生的眼耳口鼻,学校内外的对比容易使他们产生困惑;学校之外的种种风气容易引领他们欠缺辨别的追逐,如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学校内外的过渡,内心确立对正统德育的认同就成为当今德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中生德育困境分析

当前许多关于高中生德育困境的忧虑主要缘起于流行在高中生的一些现象。

(一)引起忧虑的现象

目前流行在高中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担忧。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知识学习方面。学习不够专心,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玩手机、游戏,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课后不积极完成老师所交代的学习任务,甚至对学习处于一种散漫状态,置老师、家长的淳淳教诲于不顾,纵急坏师长却依然我行我素。二是在生活作风方面。生活不够勤俭节约,毫不吝惜地将钱花到游戏、玩耍、吃喝或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做的事情上,有拜金倾向,容易在物质优越性上攀比;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欠佳;对师长没有礼貌,不懂得尊敬他人,缺乏对他人的容忍,容易以拳脚发泄心中愤怒;殆于帮助他人,自私自利;缺乏诚信,言行不一,等等。三是在思想层面。缺乏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缺乏奉献精神,不懂得把爱推己及人,集体意识不够强烈,集体精神淡薄。

(二)德育堪忧现状的深层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带来丰厚的物质实力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新的物质实力有目共睹,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自然会刺激人们的欲望膨胀,以前视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如今变得普遍,以前辛辛苦苦很长时间赚的经济利润在如今可以短短的时间内实现,缺少了耕耘、收获的深刻体验,好逸恶劳的思想在滋生,甚至只重享受不重付出和奉献。这给高中生带来同样的影响。学校内部的学习的紧张处理不好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懈怠,在此情形下,外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刺激又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极容易使同学们“避重就轻”地选择后者。另外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一种误区:人情化减弱,处理事情容易单纯以商品和等价交换作为衡量,在教育方面突显是为大过。

2.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冲突与激荡的影响

如今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蒸蒸日上的生活的人们面临着中西和古今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和选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哪些是我们该始终秉持或演绎发展的,哪些又是我们该学习和引进的,在具体的问题和情形下,好多时候人们心中是不确定的。这种冲突在心智和生活经验处在塑形中的高中生中更为明显。什么是好的、不好的,什么事该以什么方式做,该不该做,我们尚无充分的理由去论证,仅凭借简单的说教力量甚微。在此种情况下,部分高中生中所显现的情谊淡薄、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不具备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差等备受诟病的现象也就“合理地”在现实中显现了。

3.紧张的社会竞争环境带来的影响

现在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普遍的提高,但生活中的另一个变化是生活节奏加快,在社会资源的竞争中颇有优胜劣汰之势,为贫富分化埋下种子,因此经济利益、社会地位或与之相关的因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紧紧地揪着普通经济阶层民众的心,因此利益化的追求更加明显和现实,太多的注意力和关心集中在这样一个焦点上,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就自然减弱。在此种情况下,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就不会有丰厚的、也最为广博的社会土壤,于是人们对学校教育成效中关注的焦点也会变得单一。

4.学校关注焦点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把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获取上,更为激烈的说法是把焦点放在学生成绩的高低上,学生的升学率上。学校的学习也变得分外紧张,按照学校的教育规划,学生要积极的跟进、不落后,每天所要完成的课业量非常繁重。这样一种生活和学习模式给学生留下的德育体验与反思的时间十分有限,乃至对学习的目的本身产生困惑: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一种高压环境下,就大部分学生而言,学生很难实现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正之风也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下孳生。

三、高中德育土壤的培养

(一)从经济发展角度作出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竞争环境

学校教育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现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影响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注焦点。当前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忧患主要集中在就业、薪酬待遇等问题。物质生活上的紧迫感压抑着人们对德育的探讨和关注。孔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代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自然无可置疑,但是大部分普通民众对物质生活缺乏安全感却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个体对经济压力紧迫感极强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德育氛围也会面临淡化的冲击。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竞争环境,舒缓人们物质生活压力是增强整个社会以及学校教育德育文化的一个现实要求。目前在经济上所能做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质、量并重,在努力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让普遍的社会大众都能有机会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又普惠于民,逐步解决民众物质生活安全感问题。如此,对缓解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和舒缓生活紧迫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的受关注力度,乃至德育教育理念、方式等都会由此发生改变。

(二)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多重的、体系性的融合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发挥传统德育教育的精髓,而且,要将传统德育的精髓内化于整个教育规划系统内,横向上实现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融合;在纵向上,将这种体系化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各个教育阶段,在纵向上实现上各个阶段德育教育的衔接和强化,使之在纵向上形成一个完备的德育系统。在这一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做得很好,很值得大陆和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2]。此即所谓的系统性的融合。

(三)学校教育淡商业化与培养感恩精神

我国目前大部分高中都不是商业主办,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维系,但是不免有商业化思想流入。学校教育若被看成简单的商品交换,许多教育目的是无法实现的。而当前学校教育对竞争意识的强调大于对于感恩精神的培养,学校以及教师善于以未来严酷的竞争趋势诱导学生树立现代竞争意识,积极进取,并以频繁的考试、排名进行行动上的引导;在竞争意识的培养中却忽视了不遗失传统道德观念的言传身教,因此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老师、父母的感激之情应当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

“感激……是某种关系的一种思想上的继续存在,哪怕关系早已破裂,而且给予和接受的行为早已结束,感激却依然存在。”这样一种坚定的“继续存在”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里产生,包含着“对善行和善行者的反应”,会使接受善行者产生一种无以报答的心理,主要源于这种善行的给予是自愿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的奉献[3]。

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精进竞争精神的过程中也要栽培进这样一种自愿的奉献精神作为精进事业、从事竞争的基调。感恩精神的教育也就包含了一种奉献精神的倡导。如学校的奖励机制中突出对德育的重视;对学生的测评机制中设置平时的奉献精神指标;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德育落实状况作为其奖惩机制的核心,放松对成绩和升学率方面的硬性要求等。

在教师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平等对待。平等和真心的关怀最容易激起学习中弱示群体的信心和感激之情,促进他们学习上的奋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精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全体学生对教师以及这个职业的崇敬之情,于是教师的师德就会成为一种威信,学校也会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更为纯净的精神和知识圣殿。在此种环境下,高中德育教育将会更有成效和感染力。德育教育的目标才会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5,(10).

[2]黄琳庆.香港、台湾德育教育特点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1,(3).

[3][德]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M].林荣远,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9.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困境教育
跟踪导练(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